曾军荣
- 作品数:18 被引量:40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浙江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回顾和现状分析
- 专业技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回顾了浙江省专业技术人才制度的演变历史,并且对浙江省专业技术队伍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浙江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 方阳春张金福曾军荣
-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
- 文献传递
- 实践党内民主(下)
- 2008年
- 近年来,党内民主的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党内民主的优缺点,考察了政党在采用更具内部包容性的决策程序时可能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者认为,由于政党所处环境及其政治观点的不同,党内治理并不存在一套"最佳实践"方案。政党领导人应该根据各种党内民主程序的实际效果,理智地评估它们的优缺点。
- 苏珊·斯格罗吴帅曾军荣
- 关键词:党内民主
- 从拉美经验看韩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
- 2009年
- 比较研究认为,韩国的威权主义政体与近年来拉美国家的经验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即便如此,韩国与拉美国家在民主化问题上还是存在更多的不同,例如,韩国不存在政党体系或政治经验网络,军方无法"把政治传回去",等等。本文在做出二者异同的比较后,联系罗伯特.达尔等著名学者关于民主化的一般理论,对韩国民主化进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
- 布鲁斯·卡明斯曾军荣吴帅
- 关键词:民主化拉美
- 论公共管理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实现机制被引量:14
- 2005年
- 效率与公平都是公共管理追求的基本价值。在公共管理中,效率与公平在价值层面上是统一的,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障。在实现机制层面上,效率与公平可以通过不同机制的作用实现有机的统一。在经济性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它表现为市场机制重在实现效率,政策机制重在实现公平。
- 陈庆云庄国波曾军荣鄞益奋
- 关键词:公共管理公平
- 比较利益人:公共管理研究的一种人性假设——兼评“经济人”假设的适用性被引量:74
- 2005年
- 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设与其所反对的“公共人”假设一样,都是一种极点式的人性假设,它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运用必然存在限度。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文化性来看,人性是介于绝对自利与绝对他利两个极点间,是一定条件下的“非此即彼”和“亦此亦彼”相统一的“线段式人性”。按照“线段式人性论”,公共管理中的人应是对多种利益权衡的“比较利益人”。
- 陈庆云曾军荣鄞益奋
- 关键词:公共管理经济人
- 再论从政府管理向公共管理的跨越——三个维度的综合思考
- 两年前,在第一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们以"从政府管理向公共管理的跨越"为题,从八个方面讨论了"跨越"的必要性。那么,如何来思考和把握这种"跨越"呢?2005年,针对公共管理中的若干基本理...
- 陈庆云曾军荣
- 文献传递
- 政策工具选择与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被引量:13
- 2008年
- 公共管理社会化实质上是政策工具的重新选择,是以强制性程度较低和直接性程度较低的政策工具逐渐取代强制性程度较高和直接性程度较高的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选择,受到社会异质性、社会能力和政府能力三个变量的影响。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来看,社会异质性显著增加,社会能力获得较大提升,政府能力相对下降,这为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的开展创造了契机和可能性。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的进一步推进需积极培育社会能力和提升政府能力,特别是实现政府能力的结构转型。
- 曾军荣
- 关键词:公共管理社会化
- 公共服务社会化——一个基于政策工具选择的分析框架
- 公共服务社会化实质上是政策工具的重新选择,是以强制性程度较低和直接性程度较低的政策工具逐渐取代强制性程度较高和直接性程度较高的政策工具。政策工具的选择,受到社会异质性、社会能力和政府能力三个变量的影响。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 曾军荣
- 关键词: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能力
- 文献传递
-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被引量:40
- 2005年
- 公共管理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它包括以政府为本位的政府管理和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治理(包括政府治理)两个阶段的内容,以及大致由政府管理的集权化、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政府管理的社会化和社会治理的自主化、社会治理的多中心等五个不同的模式组成。
- 陈庆云鄞益奋曾军荣刘小康
- 关键词:政府管理政府治理公共管理理论非政府公共组织社会公共事务民主化
- 多元利益、公平分配与官僚利益权衡——对“比较利益人”假设的一个深化被引量:3
- 2009年
- "比较利益人"假设主张官僚在公共管理中的行为动机兼有利己和利他,对多元利益进行比较权衡。一个符合直觉的关于利益比较权衡的心理规则是公平分配——既不感到自私,也不感到被利用。基于公平分配,多元利益权衡的结果是形成一个利益平衡点,利己倾向与利他倾向达到平衡。外部条件的变化将导致利益平衡点的移动。公共管理的制度设计应有利于官僚利益平衡点朝向利他一端移动,提升官僚的公益精神。
- 曾军荣
- 关键词:公平分配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