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薇
- 作品数:27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宫颈粒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宫颈粒细胞肉瘤(GS)的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观察1例原发性宫颈粒细胞肉瘤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本例首发症状为接触性出血、宫颈肥大、质硬。B超示宫颈处有一大小为2.5 cm×1.7 cm低回声占位肿块。光镜示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由淋巴样细胞构成。瘤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少,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CD45、MPO、CD43、溶菌酶和CD68均(+),Ki-67阳性指数70%。骨髓及外周血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表现。结论宫颈粒细胞肉瘤十分罕见,初诊时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及小细胞性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冯海利侯亮何利兵晋薇宋欣刘爱军于国
- 关键词:宫颈粒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肾炎性假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肾炎性假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8例肾炎性假瘤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本组8例中男性2例,女性6例,年龄16~62岁,平均年龄35.4岁。其中5例位于左肾,3例位于右肾;纤维增生型1例,淋巴细胞增生型2例,黄色瘤样型1例,浆细胞肉芽肿型3例,混合细胞型1例。光镜下主要见长梭形细胞散在于丰富的间质中,并可见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泡沫细胞等。免疫组化示SMA弥漫(+),desmin局灶(+),S-100弱(+),ALK(-)。结论肾炎性假瘤是一种少见的肾实质非特异性增生性炎性瘤样病变,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酷似肾肿瘤改变,极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尤其是B超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目前治疗主要以抗炎治疗为主,预后好。
- 晋薇于国任刚
- 关键词:炎性假瘤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
-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
- <正>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极少见,据日本学者对1,056,259例尸检报道进行统计,得出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仅占尸检数的0.01%。本文报道 7例,女性4例,男性3例,年龄在22岁-51岁, 平均年龄40岁。主要临床表现...
- 任刚于国晋薇
- 文献传递
- 颅内曲霉菌病的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曲霉菌病(CNSAG)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于2013—2019年收治的5例CNSAG患者的头颅影像学改变,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0~59岁。5例中病变主要发生于海绵窦2例,脑实质3例。脑实质病变均表现长T1、长T2信号,海绵窦病变表现为等或短T1、等或长T2信号。所有病例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均表现为多发环形强化,可形成沿着病灶外周排列形成锯齿或花边样和聚集在一起形成"蜂巢样"强化特征。病灶外周强化程度更明显,病情加重后强化范围增大。环形强化灶内可见高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为化脓性感染MRI特征,可见强化环边缘高DWI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可见出血低信号,波谱无特征性改变,中心区灌注减低。病灶CT可正常或见等密度占位,病灶出现明显水肿或并发梗死表现为低密度影,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结论影像学可明确CNSAG的不同部位病灶,其MRI表现为混杂信号,可呈环形强化;CT正常或见等密度占位,或呈不规则低密度影,可发现出血征象。
- 马玉宝李婉君晋薇李杨兰晓阳
- 关键词:曲霉菌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磁共振成像
- 细针穿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病理特征
- 目的研究 B 超下穿刺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2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的临床资料,并在光镜下观察其细针穿刺组织病理形态,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共32例,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2例...
- 任刚于国晋薇
- 文献传递
- 滑膜肉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病理研究
- 研究目的
研究生物标志物E-cad、β-cat、P27、CyclinD1、MT、Ki-67及EGFR在滑膜肉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点,并探讨上述标志物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寻找新的与滑膜肉瘤预后相关的...
- 晋薇
- 关键词:滑膜肉瘤生物标志物免疫组织化学聚合酶链反应体细胞突变
- 文献传递
- TTF-1在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7年
- 探讨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CG3V)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科2例CG3V,均为女性,发病年龄分别为28岁和41岁,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呕吐及视力下降等,病变部位为三脑室1例、鞍上1例。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例CG3V中TTF-1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镜下可见胞质红染的瘤细胞呈条索或团簇状分布于黏液样基质中,核分裂象罕见,局灶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2例均可见Russell小体,1例可见增生反应性Rosenthal纤维。免疫组化:肿瘤细胞GFAP、CD34和TTF-1均呈(+),EMA均(-)。结论 TTF-1在CG3V中可作为一项可靠的诊断指标,并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转录因子在第三脑室肿瘤形态学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晋薇宋欣桂秋萍
- 关键词:免疫组化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及MLH1基因甲基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基因包括MLH1、MSH2、MSH6、PMS2基因的蛋白表达及MLH1甲基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2016年10年间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的组织蜡块共420份,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LH1、MSH2、MSH6、PMS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当出现MMR蛋白表达缺失(即MLH1、PMS2、MSH2及MSH6中的任何1个或多个蛋白表达缺失)则高度疑为Lynch综合征相关子宫内膜癌(LS-EC);进一步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S-MLPA)技术检测其中MLH1蛋白表达缺失(72份)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LH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当出现MLH1基因甲基化阳性时,可判定该患者为散发性子宫内膜癌,而非LS-EC。结果(1)420份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蛋白总缺失率为34.5%(145/420),其中MLH1、MSH2、MSH6、PMS2蛋白缺失率分别为17.1%(72/420)、8.1%(34/420)、7.4%(31/420)、26.2%(110/420);MLH1和PMS2蛋白的联合缺失率为16.7%(70/420)、MSH2和MSH6蛋白的联合缺失率仅为6.2%(26/420)。(2)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与非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MMR蛋白总缺失率(分别为32.4%、58.8%)、PMS2蛋白缺失率(分别为23.6%、55.9%)分别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MMR蛋白总缺失率及MLH1、MSH2、MSH6、PMS2蛋白缺失率分别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SH2蛋白缺失率(Ⅰ、Ⅱ、Ⅲ期分别为5.5%、10.6%、18.6%)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不同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蛋白总缺失率(黏膜内、浅肌层、深肌层浸润分别为35.0%、30.8%、48.1%)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MR蛋白总缺失率及MSH2、MSH6蛋白缺失率分别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3)72份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57份DNA质量检测合格,其中MLH1基因甲基�
- 晋薇王利群刘有刘爱军
- 关键词:DNA结合蛋白质类
- 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其免疫组化表达的意义。方法对7例原发性心包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中女性4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40(22~51)岁。穿刺活检3例,手术标本4例,其中尸检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尤其活动后心悸加重、气短,病程最长为4年,平均12个月。病理组织学形态表现为腺管样型2例、腺管乳头状型2例、印戒样细胞型1例及纤维母细胞型2例。尸检2例大体见心包膜均弥漫性增厚,1例转移至右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另一例转移至右肾。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对CK5/6、Calretinin、CK、Vimentin、及EMA均呈阳性表达。7例CI染色均呈不同程度阳性改变,而对HCI染色则呈阴性。结论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对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意义。
- 任刚于国晋薇王殿军
- 关键词:间皮瘤心包免疫组织化学
- E-钙黏素和β-连接素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上皮钙粘素(E-cadherin,E-cad)和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在滑膜肉瘤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cad和β-cat在60例滑膜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E-cad和β-ca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17/60)和23.3%(14/60);β-cat异常表达率为45%(27/60)。两者的表达均与滑膜肉瘤的病理学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有关,β-cat的异常表达还与患者肿瘤部位、TNM分期及转移有关(P<0.05)。E-cad和β-cat表达组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β-cat异常表达组(P<0.05)。结论细胞黏附因子E-cad表达下调及β-cat的异常表达提示肿瘤细胞间的黏附力减弱、运动能力加强,肿瘤复发转移潜能增强,患者预后不良。
- 晋薇董亮丁华野任刚于国
- 关键词:滑膜肉瘤上皮钙粘素Β-连接素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