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宗仁
- 作品数:46 被引量:27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乡村精英与农村发展被引量:34
- 2004年
- 乡村精英历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对其研究相对不多。文章从乡村精英的性质、特点及作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力求对如何更好发挥乡村精英的作用有所探讨。文章认为能够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是精英的本质属性,能够作为村民的榜样和模范,给群体带来更多的利益是其社会属性。为了更好地发挥乡村精英的作用,应该改进体制,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党在基层的领导作用,发挥乡村群众的巨大力量。
- 旷宗仁杨萍
- 关键词:乡村精英社会资源
- 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建构被引量:6
- 2001年
- 新的世纪 ,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这一新的特点 ,以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工具为支点 ,提出了改革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并分析论证了现代教育技术对建构新型教学模式的支持作用 .
- 董飞赵建民旷宗仁
-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教育革命信息技术
- 知识类电视节目写作创新技巧
- 2008年
- 知识类电视节目要把科学的严谨性和艺术生动性巧妙结合起来,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其写作具有相当高的难度,成为了限制知识类电视节目创作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编导的写作构思只有通过一定的写作形式和技巧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特别是知识类电视节目,写作难度远远超过一般节目,写作形式和写作技巧的高低往往关系到作品的成败。本文通过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大量优秀知识类电视节目的分析,认为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写作技巧是成功创作出优秀知识类电视节目的有效途径。
- 旷宗仁赵士文
- 关键词:传播知识写作创新写作形式写作构思写作难度
- 农民认知行为的国际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回顾了国际上关于农民认知与行为改变的主要理论、影响农民认知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等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我国学者开展相关研究以及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借鉴。
- 旷宗仁左停
- 从“最后一公里”到“第一公里”——对中国农村技术和信息传播理念的反思被引量:54
- 2009年
- 本文深入分析了在当前农业信息化领域内广泛使用的"最后一公里"提法所隐含的意义,并由此对中国农村信息传播理念的不足进行了反思。本文认为,"最后一公里"提法实际上隐含了"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理念。该理念认为:信息是从知识富有的外部传播者单向传递给知识缺乏的农民,信息到达即有效,传播失效的关键原因在于传播渠道不畅等。本文认为,要提高农村信息传播的效果就必须改变这种理念,将农民从"最后一公里"的末端地位提升到"第一公里"的首要地位,以便传播者能够在实际传播活动中真正采用"以农民为中心"的方法,通过与农民长期的互动交流,帮助农民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的能力和素质,让农民平等地、全面地参与到农村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来。
- 左停旷宗仁徐秀丽
-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农村信息传播
- 中国—中亚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机制探索——基于A公司在哈萨克斯坦的合作实践
- 2025年
- 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是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支柱。当前研究主要侧重于总括性的理论分析,缺乏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没有充分揭示技术转移的具体行动过程和实践机制,从而限制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对我国粮油企业A公司农业技术国际转移行动过程与实践机制的研究表明,中国—中亚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逐步构建共生合作关系的实践过程。其构建过程分为形成共生环境、产生共生动力、初建共生关系、扩大共生范围、持续共生依存五个阶段。其中,国家与区域间不断提升的互信互助战略伙伴关系营造了重要的共生环境,各自利益追求激发了多元主体积极参与互利共赢合作的共生动力,政治风险及信任障碍的消除促进了多元主体共生关系的初步建立,典型示范和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推动了多元主体共生范围的不断扩大,长期合作机制的形成促成了多元主体持续共生依存合作网络的最终形成。A公司在中亚构建农业技术国际转移多元主体共生合作关系网络的行动过程与实践机制,对于深入推进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实践、落实中国—中亚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愿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理论价值。
- 旷宗仁赵娜徐秀丽
- 新常态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悬浮与多轨发展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新常态下,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悬浮困境。通过全国10个省区调研数据,挖掘农技推广体系呈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抽象悬浮现状表征并剖析其生发机理。提出构建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多轨并行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促进现代新农业、新农民、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 王琳瑛左停旷宗仁李博
-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分析被引量:31
- 2012年
- 从投入与产出两个方面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进行分析。投入分析包括投入方向、力度及其比重等。产出分析包括论文、专利等直接产出,以及相关管理部门间接产出报告和农民评价。分析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投入方向重硬轻软、投入力度不足、创新产出难度较大、效率较低、数量比重不足、评价机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未来农业科技创新急需改变投入理念,加大投入力度,调整评价方式,以便促进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合理发展。
- 旷宗仁章瑾左停
-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
- 浙江省衢州市和湖州市农技协现状及发展对策
- 2015年
-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技协在现代农业中如何发挥作用和承担社会化服务职能,2014年底,中国科协科普部组织相关人员对浙江衢州市、湖州市农技协进行了为期6天的调研,重点走访了农技协、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当地有关部门、科协及农民代表座谈交流。深刻地感受到农技协顺应时代的发展,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 旷宗仁张守慎
- 关键词:农技协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合作社法农业发展
-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目标设定与实现情况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各项政策目标设定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目标设定中存在定位不清问题,实际创新活动未能充分实现现有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目标。建议应该更准确地对农业科技创新功能作用进行定位,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和功能,而应该将其仅仅作为实现人们多元目标的一种手段。同时,应该深入认识农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内容制定不同政策目标,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另外,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全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强调农业科技应用者参与,以便更加直接地将现实问题与科技创新及推广活动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政策与活动效果,避免农业科技及对农业科技利用异化现象。
- 旷宗仁梁植睿左停
-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