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银城
- 作品数:27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改性稀土催化丁苯共聚合——用稀土丁苯共聚物增韧聚苯乙烯被引量:1
- 1993年
- 采用改性稀土催化体系合成了两嵌段和小嵌段兼无规序列分布的两种丁苯共聚物(LnSBR Ⅰ和LnSBR Ⅱ),利用其丁二烯链段顺式含量高(90%~94%)和一定结合苯乙烯量(10%~15%)的特点,直接采用机械共混方式与聚苯乙烯共混可达到较好的共混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LnSBR的含量为10%~12%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均达到最大值,两嵌段LnSBR的增韧效果更好。
- 吴一弦武冠英戚银城魏永康
- 关键词:丁苯增韧聚苯乙烯
- IBMA-2型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 1992年
- 以二聚异丁烯,马来酸酐为主要单体,在引发剂存在下,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交替结构的共聚物(IBMA-2),研究了聚合配方及合成工艺条件对产物收率,分子量等影响,通过元素分析,测定了原料配比、转化率与共聚物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具有近似交替结构的特征。
- 戚银城薛惠芳韩淑珍
- 关键词:马来酸酐共聚物自由基
- 丁苯乳液聚合中配方和聚合条件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 1995年
- 讨论了高转化率丁苯乳液聚合中,叔十二碳硫醇(TDM)的用量和加入方式、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等对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对单体转化率、门尼粘度、物件与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关系也作了研究。
- 凌珑戚银城焦书科
- 关键词:丁二烯苯乙烯分子量分布乳液聚合
- 钒-铝体系催化丁二烯丙烯交替共聚合的动力学研究(Ⅱ)——动力学参数的测定和平均聚合度方程被引量:1
- 1984年
- 本文研究了链引发、链增长和转移过程,用外推法测定了活性中心的浓度和各项动力学参数;鉴别了两种链转移及其相对贡献;根据所得实验数据建立了平均聚合度方程,并对几种方法求得的活性链平均寿命进行了讨论.
- 焦书科黄宝琛戚银城
- 关键词:平均聚合度动力学参数丁二烯链转移外推法
- 丙烯酸甲酯-异丁烯交替共聚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
- 1993年
- 本文研究了丙烯酸甲酯(MA)和异丁烯(IB)在AlEtCl_2,BPO存在下的聚合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当[IB]≥[MA]时,共聚合是按三元络合单体(T)均聚的机理进行,形成(MA)-(IB)的交替共聚物;当[IB]<[MA]时,则形成富MA的含MA嵌段序列的共聚物,共聚是由三元络合单体(T)和二元络合单体(B),按无规共聚机理进行的。
- 戚银城武冠英陆革军魏永康
- 关键词:异丁烯共聚动力学
- 聚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复合共聚物的表征被引量:1
- 1996年
-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凝胶渗透色谱以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对聚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复合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共聚物中存在接枝产物,并具有核壳结构。
- 米普科杨继钢薛心涛陈铧戚银城武冠英
- 关键词:聚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
- PBA-g-AS共聚物的合成被引量:1
- 1994年
- 本文以交联PBA为主链,gr和AN为接技单体,通过乳液接枝共聚会成了PBA-g-AS井聚物.研究了乳化剂加入量、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加入方式及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PBA胶乳性质等对接枝率、转化率及粒子形态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TDM用量对接枝链分子量及接枝率的影响.
- 米普科戚银城杨继钢薛心涛陈铧
- 关键词:共聚物聚丙烯酸酯
- 高转化率SBR1712的合成和性能
- 1995年
- 分子量调节剂叔十二碳硫醇(TDM)采用分批加入方式,TDM补加量为0.35~0.45份;选用歧化松香酸钾和脂肪酸钠复合乳化剂,采用一次加入方式;在聚合速率为(7~8)%/h时,可制备出转化率达70%±2%的充油丁苯橡胶SBR 1712(充油量27.3%).在10L釜中进行扩大试验,所得试样的性能与JSR公司同类产品的性能相当.
- 戚银城凌珑洪旭辉杨卫宁
- 关键词:丁苯橡胶乳液聚合橡胶丁苯橡胶
- α─甲基苯乙烯和丙烯腈乳液共聚研究被引量:3
- 1994年
- 本文用α─甲基苯乙烯(α—MS)和丙烯腈(AN)为主要原料,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α—MS—AN共聚物.主要研究了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的不同加料方式和配比对聚合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单体的不同配比对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并通过IR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最终得到了令人满意的α—MS—AN共聚物。
- 岳冬梅戚银城武冠英魏永康
- 关键词: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乳液聚合
- 高聚物阻燃材料的现状及展望被引量:4
- 1993年
- 简述了高聚物的阻燃方法,对阻燃剂的选用原则和阻燃剂的种类作了较详尽的介绍,并以多功能阻燃材料为例,介绍了阻燃方法的具体应用。最后,展望了阻燃体系的发展前景。
- 戚银城唐鸿志
- 关键词:高聚物阻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