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智本
-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吴昌硕书画艺术的风貌特征及其思想根源
- 2020年
-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的书法古茂雄秀,深得金石篆籀之法,并能陶冶变化自出面目;其大写意花鸟画颇具金石篆籀之气势,开创文人写意画新生面。吴昌硕以作书之法作画、以书入画的创作实践根源于他“直从书法演画法”的文人画思想。
- 徐智本
- 关键词:吴昌硕书画艺术以书入画文人写意画风貌特征大写意花鸟画
- 吴昌硕文人画艺术的两种审美取向
- 2019年
-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是清末民国时期文人画艺术大家,他在诗、书、画、印的创作上不蹈袭前人,独立成家,并能将四者融会贯通,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他的绘画由金石笔法构筑,形成气势雄浑的大写意风格;书法各体皆具篆籀之貌;篆刻高古苍劲;诗歌自道性情,得天然之趣。吴昌硕的文人画体现出两种审美取向,即以俗入雅的审美取向和以『丑』『拙』为美的审美倾向。
- 徐智本
- 关键词:吴昌硕文人画审美取向
- 吴昌硕艺术的“通会之境”论被引量:1
- 2011年
- 诗书画印的融通是"通会之境"这一文人画审美标准的最佳形式表现,通会之境是中国传统文人画家根深蒂固的艺术气质和矢志不渝的审美理想。作为这一审美境界的典型代表,吴昌硕注重画外的综合修养,具有诗书画印的主体创作能力与融通意识。吴昌硕艺术通会之境的形成,是由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碑学背景、文人知识结构和立场等因素所决定的。
- 徐智本
- 关键词:文人画融通吴昌硕审美
- 吴昌硕艺术的“通会之境”论
- 2012年
- 诗书画印的融通是"通会之境"这一文人画审美标准的最佳形式表现,通会之境是中国传统文人画家根深蒂固的艺术气质和矢志不渝的审美理想。作为这一审美境界的典型代表,吴昌硕注重画外的综合修养,具有诗书画印的创作能力与主体融通意识。吴昌硕艺术通会之境的形成,是由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碑学背景、文人知识结构和立场等因素所决定的。
- 徐智本
- 关键词:融通吴昌硕审美
- 徐智本害法萎衍作品赏析
- 2016年
- 徐智本
- 中西艺术审美比较
- 2015年
- 中西传统艺术审美的差异在于中西时空意识的差异。总体而言,西方艺术"以形写形",中国艺术"以形传神";西方艺术以焦点透视,以面造型,中国艺术造型则采用散点透视和以线造型的方法。文章从时空意识、形神关系和艺术造型手段等方面分析中西艺术形成审美差异的原因,比较中西艺术审美差异的表现。
- 徐智本
- 关键词:中西艺术审美形神艺术造型
- 高等书法教育的内涵化发展策略
- 当下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现状和格局,需要用两个“体系”、两个“层次”、两种“模式”三个维度做出全面的认识和考量,以此作为探讨当下高等书法教育内涵化发展策略的认识基础.在学科定位与学术研究方法上,需要在对学科做出精准定位的前...
- 徐智本
- 关键词: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定位教学模式课程设置
- 助推“三大体系”建设谋划艺术学科发展--“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 2023年
- 一2023年4月22日至24日,“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会议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上海戏剧学院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卢映川出席活动并讲话,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潘敏到会致辞。来自文化艺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近百人齐聚一堂,共谋新时代中国艺术学发展大计。
- 徐智本
- 关键词:中国艺术学科技教育司艺术学科
- 当代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探析被引量:4
- 2018年
- 当下我国高等书法教育的现状和格局,需要用两个"体系"、两个"层次"、两种"模式"三个维度作出全面的认识和考量,以此作为探讨当下高等书法教育内涵式发展策略的认识基础。在学科定位与学术研究方法上,需要在对学科做出精准定位的前提下,吸收借鉴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方法视野,跨出学科边界,走向交叉研究。在发展竞争策略上,各个书法专业院校要立足自身学术资源、地域资源、历史文脉去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的书法学科体系,避免同质化和重复建设,做到规模和内涵同步协调,形成高等书法专业教育特色化发展和错位竞争局面。在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的关系上,从老牌书法专业高校的办学经验来看,应该先制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并严格遵守这个教学"宪法",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形成学术传统;课程教学的具体开展,导师工作室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徐智本
- 关键词:书法教育书法学内涵式发展
- 高校扩招背景下书法生的培养与出路
- 2018年
-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实现了从专业到学科的转变,由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美术学院的初创,发展到今天的百余所高校。招生与培养规模从最初的三名本科生、五名研究生发展到今天蔚为大观的局面。
- 徐智本
- 关键词:毕业生学科建设书法专业高等书法教育高校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