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萍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畸治疗后下颌前牙区牙槽骨改建状况的长期追踪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阶段及保持期下切牙区牙槽骨随牙齿移动的改建状况。方法:选取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且治疗前后及随访资料齐备的病例43例(女性34例,男性9例),测量下切牙唇舌侧牙槽骨宽度的变化及牙齿移动量。结果:正畸治疗后下切牙抗力中心点舌向移动(3.02±1.13)mm,相应水平(LC)舌侧牙槽骨宽度减小(0.78±0.77)mm,有统计学意义,而唇侧牙槽骨宽度没有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在抗力中心点根方3mm水平(L3C)牙槽骨变化相似。保持阶段牙齿位置基本稳定,LC水平的唇侧牙槽骨依然没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L3C水平的唇侧牙槽骨减小(0.20±0.58)mm;但舌侧的牙槽骨宽度在LC水平和L3C水平分别增加(0.31±0.76)、(0.38±0.94)mm,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畸治疗阶段唇侧骨吸收快于舌侧骨增生;保持期下切牙位置基本稳定,舌侧继续有新骨沉积。
- 刘妍江久汇张海萍许天民
- 关键词:牙槽突正畸
- 替牙过程中正常切牙和磨牙位置的生长改变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替牙期至恒牙初期切牙和第一磨牙牙齿位置的纵向生长变化。方法选择20例(男性6例,女性14例)汉族正常儿童替牙期(9.5±0.9岁)至恒牙初期(13.7±1.3岁)的牙颌模型的纵向资料,通过照相方式获得平行于平面的二维图象,以正中腭平面和第三腭皱近心端作为重替标志,计算机辅助测量切牙和第一恒磨牙各标志点在横向、前后向的纵向变化。结果男性,右侧上、下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的移动没有统计学意义;左侧上、下颌第一磨牙分别向近中移动2.6mm、3.1mm(P<0.05)。女性,左、右上颌侧切牙唇向移动1.0mm(P<0.01)、1.1mm(P<0.05),左上侧切牙到正中腭平面的距离减少0.45mm(P<0.001)。右侧上、下颌第一磨牙分别向近中移动2.0mm(P<0.001)、2.1mm(P<0.05);左侧上、下颌第一磨牙分别向近中移动1.8mm、2.4mm(P<0.001)。结论替牙期至恒牙初期,相对于正中腭平面和第三腭皱,切牙位置和磨牙横向位置的变化均不明显。上、下颌磨牙明显向近中移动,且下颌磨牙的近中移动量大于上颌磨牙。牙弓深度的减少主要由磨牙前移所致。
- 张海萍许天民张兴中林久祥
- 关键词:正常[牙合]腭皱
- 正常(牙合)青少年替牙期至恒牙初期切牙和磨牙转矩度的纵向观察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青少年从替牙期到恒牙初期切牙和第一恒磨牙转矩度的生长变化,为正畸诊断、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颅面生长发育中心收集的20名正常(牙合)青少年样本(男性6名,女性14名)替牙期和恒牙初期的牙颌模型进行分析:替牙期:第一恒磨牙及4颗恒切牙萌出至(牙合)平面,研究对象平均(9.5±0.9)岁;恒牙初期:除第三磨牙外其他恒牙均萌出至(牙合)平面,研究对象平均(13.7±1.3)岁。使用 Biaggini Rayset 系统测量切牙和第一恒磨牙的转矩度,分析替牙过程中牙冠倾斜度的变化。结果替牙期与恒牙初期相比,男、女切牙和磨牙的转矩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牙期至恒牙初期,上颌中切牙转矩度由14°减小为10.9°(P<0.001);下颌中切牙转矩度由1.8°增加为5.2°(P<0.01);上颌侧切牙转距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侧切牙转矩度由1.2°增加为3.0°(P<0.05)。上颌第一恒磨牙转矩度由-6.6°减小为-10.3°(P<0.001)。下颌第一恒磨牙转矩度由-38.6°增加为-33.2°(P<0.001)。结论从替牙期到恒牙初期,上颌第一恒磨牙逐渐舌向直立,下颌第一恒磨牙逐渐颊向直立。
- 张海萍许天民张兴中林久祥
- 关键词:转矩正常[牙合]
- 尖牙扩大联合曲矫治拥挤病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尖牙联合曲 (canineexpansionarchwire ,CEAW )矫治拥挤病例 ,研究矫治前后的牙颌变化情况 ,以丰富拥挤病例非拔牙的矫治方法。方法 选择上牙弓拥挤为Ⅲ度或Ⅲ度以上的 10例患者 (其中男 5例 ,女 5例 ) ,平均年龄 12 .2岁 ,上颌拥挤度平均为 9.12mm。用CEAW进行矫治 ,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 ,并采用配对t检验 ,分析比较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 ①坐标系中 ,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远中点向后的移动、上齿槽缘点和上中切牙切缘点向前的移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 5 )。②相对于腭平面 ,上颌第一磨牙牙冠远中点向后的移动、上齿槽缘点和上中切牙切缘点向前的移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③同时发现上颌第一磨牙明显后倾 (P <0 .0 1) ,而上颌切牙没有明显唇倾。结论 CEAW通过后倾磨牙、推磨牙向后可以迅速而有效地解除拥挤 。
- 晋长伟张海萍许天民
- 关键词:矫治头影测量错HE畸形
- 临界病例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后侧貌突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比较正畸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对临界病例侧貌突度的影响。方法 由5位正畸专家判断出的33个临界病例,根据其实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3组:①不拔牙治疗组12例患者;②拔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组13例患者;③拔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组8例患者。用结构重叠法,以眼耳平面(FH平面)为水平参照平面,对33例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反映侧貌突度的解剖标志点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患者治疗后,仅上下切牙的突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种不同的拔牙方式对患者侧貌突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临界病例,拔牙治疗与不拔牙治疗对侧貌突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上下切牙突度的改变,其对上下基骨及侧貌软组织突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 许天民刘妍张海萍林久祥
- 关键词:拔牙治疗
- 正畸拔牙与不拔牙疗效对比的初步探索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比较患者拔牙与不拔牙正畸治疗在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面形和疗程方面的差异。方法 5位正畸专家根据治疗前资料挑选出的既可采用拔牙 ,又可采用不拔牙治疗的 39例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 ,再根据患者实际是否采用拔牙治疗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拔牙组与不拔牙组患者 ,在牙齿排列、覆覆盖、中线、侧方咬合关系方面的评分及平均疗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只有侧貌美观的评分 ,拔牙组高于不拔牙组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对于临界病例 ,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在牙齿排列、咬合关系方面都能在基本相同的治疗时间取得类似的疗效 ;但拔牙患者 ,无论是拔第一前磨牙还是拔第二前磨牙 。
- 许天民杨敏志黄微张海萍林久祥
- 关键词:正畸拔牙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