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桂珍

作品数:23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乙型
  • 7篇细胞
  • 7篇肝炎
  • 6篇蛋白
  • 6篇血清
  • 6篇乙型肝炎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肾综合征
  • 4篇肾综合征出血...
  • 4篇综合征
  • 4篇综合征出血热
  • 4篇西咪替丁
  • 4篇肝癌
  • 4篇肝炎病毒
  • 4篇病毒
  • 4篇大蛋白
  • 3篇血清MMP-...
  • 3篇药物性
  • 3篇药物性肝损伤
  • 3篇纤维化

机构

  • 23篇保定市传染病...
  • 4篇河北大学
  • 2篇石家庄市第二...
  • 2篇保定市糖尿病...
  • 2篇顺平县医院

作者

  • 23篇张桂珍
  • 10篇孟庆生
  • 8篇陈浩
  • 5篇牛聪敏
  • 5篇裘银久
  • 4篇张明跃
  • 4篇李永勤
  • 4篇黄新菊
  • 3篇曹明
  • 3篇刘永梅
  • 3篇刘芳
  • 3篇赵振峰
  • 2篇张敏
  • 2篇丁磊
  • 2篇刘书兰
  • 2篇王丽娟
  • 2篇安丽敏
  • 2篇吕侯强
  • 2篇杨昭
  • 1篇杨辉

传媒

  • 6篇职业与健康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药业
  • 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亲和离心管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采用亲和离心管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诊断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临床检测甲胎蛋白阳性(≥20ng/ml)。使用亲和离心管方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并且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分析甲胎蛋白异质体用于临床在鉴别肝癌的作用。结果以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10%作为诊断指标,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升高者明显高于其他肝病患者(P<0.01);对69例临床确诊为肝癌的患者AFP-L3的诊断灵敏度为81.16%;在82例临床诊断为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AFP-L3的诊断特异性达到91.46%,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符合率86.75%。结论应用新型亲和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肝癌与良性肝脏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安丽敏陈浩张桂珍李永勤董力赵振峰许金有张明跃
关键词: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肝癌
银翘散治疗流行性感冒80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银翘散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流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银翘散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板蓝根治疗,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96.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和77.50%(P<0.05);治疗组治愈患者的鼻塞消失时间、咽充血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散治疗流感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患者鼻塞、咽充血及咳嗽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黄新菊杨昭张桂珍王丽娟
关键词:银翘散流行性感冒中药治疗
肝细胞肝癌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mRNA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25例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的表达。结果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表达率显著高于肝炎和肝硬化病人(P<0.01);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表达与病人的肝外转移有关(P<0.05),与病人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数目、血清中AFP水平无关(P>0.05);HCC患者术后1周外周血AFP-mRNA检出率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AFP-mRNA可作为血循环中有肝癌细胞或肝癌细胞的标志物,手术前后的AFP-mRNA的监测有助于预测肿瘤复发的风险,可用于指导对患者的抗肿瘤治疗。
陈浩张桂珍赵振峰杨学刚孟庆生曹明丁磊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甲胎蛋白MRNA
三个血清学标志物联合检测用于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以及良性肝病患者样本进行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以及高尔基体蛋白73(GP73)3种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研究3种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指标联合检测用于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GP73,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AFP检测为阳性的再采用亲和吸附离心法检测AFP-L3。结果 AFP、AFP-L3、GP73联合用于检测可以使肝癌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96.72%(118/122),将肝癌诊断的特异性提高到96.05%(73/76)。结论将AFP、AFP-L3以及GP73用于联合检测,可以有效地提高目前临床检测肝癌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
陈浩张明跃张桂珍曹明丁磊
关键词: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高尔基体蛋白73肝癌
西咪替丁对肾综合征出血热NK细胞活性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CMD)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53例HFR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CMD组。对照组液体疗法+常规对症治疗;CMD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从入院当日起给予CMD 0.4 g/次,每日2次静脉滴注,共6 d;分别于入院当日及用药疗程结束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NK活性治疗前CMD组与对照组分别是(40±19),(40±19),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 d后,分别是(59±20),(42±15),2组NK细胞活性均升高,而以CMD组升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MD治疗HFRS是通过增强NK细胞活性、提高细胞免疫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
裘银久张桂珍
关键词:西咪替丁肾综合征出血热NK细胞
西咪替丁对肾综合征出血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张桂珍牛聪敏张亚力
关键词:西咪替丁肾综合征出血热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免疫
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肝损伤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观察组给予双环醇片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和肝功能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和4周,2组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注意观察抗结核治疗患者的病情,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联合使用保护肝脏药物,以保证治疗的连续性,避免耐药性及急性肝损伤发生。
臧珊珊刘永梅刘芳田贞贞马金彤张桂珍吕侯强
关键词:抗结核药药物性肝损伤双环醇
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用于观测抗病毒治疗效果临床意义
2010年
安丽敏张桂珍李永勤陈浩孟庆生赵振峰许金有张明跃
关键词:慢性病病毒蛋白质类
西咪替丁对肾综合征出血热NK细胞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II受体的影响
2004年
为了探讨西咪替丁 (CMD)对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NK细胞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NK细胞活性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II受体 (SIL -2R)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是NK活性及SIL -2R治疗前CMD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治疗 6d后 ,CMD组及对照组NK活性分别是 (5 9.2 77± 19.819)、(4 1.5 49±15 .40 9)CMD组NK活性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CMD组及对照组SIL -2R分别是 (2 96.4±48.5 )、(4 0 8.6± 69.1) ,CMD组SIL -2R活性明显降低 ,而对照组略有升高 ,CMD抑制SIL -2R活性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这表明 ,CMD治疗HFRS的抗病毒作用是通过抑制SIL -2R活性 ,增强NK细胞活性。
张桂珍郭彦敏孟庆生
关键词:西咪替丁肾综合征出血热NK细胞
银翘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8例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银翘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8例。治疗组患者口服银翘散,并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7 d。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患者的腮部疼痛及肿胀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黄新菊杨昭张桂珍王丽娟
关键词:银翘散利巴韦林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