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 子宫内膜微量取样器法与分段诊刮在病理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 目的 对比子宫内膜微量取样器法和分段诊刮在病理诊断中的一致性,探讨子宫内膜微量取样器在大规模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2-2013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采用子宫内膜微量取样器法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并同时行分段诊刮的病...
- 张彤沈丹华张银丽王颖徐游贵
- 宫颈及阔韧带原发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 目的探讨子宫原发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宫颈及阔韧带Ew...
- 张彤吴群英陈云新沈丹华张银丽王颖宋秋静
- 关键词:阔韧带EWING免疫组化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
- 文献传递
- 骶骨脊索瘤55例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骶骨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观察CK、vimentin、S-100蛋白及Ki-67在脊索瘤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07~201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55例脊索瘤,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vim-entin、S-100蛋白及Ki-67的表达。结果 55例骶骨脊索瘤患者中原发病例35例,复发病例20例,男女比为2.2∶1。发病年龄21~85岁,平均52.8岁。大部分病例主要呈结节状生长,局灶呈巢片状排列。肿瘤细胞主要由液滴状及星芒状细胞组成,细胞轻-中度异型,偶见核分裂,少部分病例可见坏死。免疫表型:CK、vimentin和S-100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96.4%(53/55)、100%(55/55)、94.5%(52/55),Ki-67增殖指数为2%~25%。原发和继发的脊索瘤中CK、vimentin、S-100及Ki-67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骶骨脊索瘤是一种易复发的低度恶性肿瘤,CK、vimentin、S-100蛋白结合Ki-67的免疫组化标记可辅助诊断脊索瘤。
- 张彤陈云新沈丹华王颖张银丽陈定宝宋秋静
- 关键词:骶骨肿瘤脊索瘤病理诊断
- PTEN、PAX-2和β-catenin在Ⅰ型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研究PTEN、PAX-2和β-catenin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及作为临床诊断依据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增生期子宫内膜、82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和106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PAX-2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Ⅰ型子宫内膜癌中PTEN和PAX-2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递减。PTEN和PAX-2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的组织学类型及病变等级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tau-b=-0.513,P<0.05;tau-b=-0.609,P<0.05)。β-catenin在不同子宫内膜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子宫内膜癌中β-catenin出现细胞核等异常表达。结论:PTEN、PAX-2的表达缺失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均与Ⅰ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相关,是Ⅰ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事件。PTEN、PAX-2对Ⅰ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辅助意义,而β-catenin作为分子标记物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彤沈丹华陈云新张银丽王颖徐游贵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前病变PTENΒ-CATENIN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普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1
- 2000年
-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表达的诱导及普伐他汀对它的抑制影响 ,以期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普伐他汀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分别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5 0mg/L、10 0mg/L、2 0 0mg/L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10 0mg/L) +普伐他汀 (10 -4~ -6mol/L) ,孵育 12h、2 4h和 36h ,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流式细胞技术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结果发现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诱导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 ,而普伐他汀对其诱导作用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影响。研究表明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的表达 ,可能代表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又一机制 ;普伐他汀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 - 1表达 ,可能是其独立于调脂之外的另一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张新超徐成斌张彤
-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内皮ICAM-1
- β-catenin在纤维瘤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纤维瘤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54例纤维瘤病及形态学相似的梭形细胞肿瘤23例存档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β-catenin及CD34的表达水平。结果 46例纤维瘤病发生于四肢,4例发生于腹壁及肠系膜,4例发生于颈部。其中男性16例,女性38例。发病年龄8~70岁,平均29.6岁。肿瘤最大直径1~23 cm。肿瘤细胞常呈束状排列,部分区域细胞丰富,部分区域细胞稀疏,间质中常可见胶原纤维,部分区域可见玻璃样变,局灶可见出血囊性变。细胞轻度异型,未见明确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化结果示纤维瘤病β-catenin的阳性率为96.3%,其中轻度和中-重度阳性分别占18.5%和77.8%;肿瘤细胞CD34均呈阴性。其它23例梭形细胞肿瘤中,β-catenin的阳性率为17.4%,明显低于纤维瘤病(P<0.05)。阳性肿瘤主要包括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呈细胞核阳性;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呈弥漫胞质阳性。结论β-catenin在纤维瘤病中阳性率比较高,主要为核阳性,也可表达于其它梭形细胞肿瘤,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可阳性。联合检测β-catenin和CD34可辅助诊断纤维瘤病。
- 陈云新张彤沈丹华王毅飞张银丽王颖宋秋静
- 关键词:纤维瘤病Β-CATENINCD34免疫组织化学
- 子宫颈及阔韧带原发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子宫原发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WS/p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子宫颈及阔韧带EWS/pPNET进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EWS/pPNET分别发生于子宫颈和子宫阔韧带,患者年龄分别为60岁和32岁。肿瘤由幼稚深染的小圆形细胞组成,阔韧带肿瘤细胞核呈粗颗粒状,局灶可见小核仁,子宫颈EWS/pPNET细胞核染色质细腻,胞质稀少,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vimentin、CD99及Syn阳性,PAS染色胞质呈灶状阳性,CK、CD45阴性。结论子宫颈及阔韧带EWS/pPNET是一种罕见的小细胞恶性肿瘤,免疫表型及特染在鉴别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陈云新吴群英张彤沈丹华张银丽王颖宋秋静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阔韧带
- 宫颈及阔韧带原发Ew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 张彤吴群英陈云新沈丹华张银丽王颖宋秋静
- 文献传递
- 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标本的满意度及相关因素对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子宫内膜组织标本的满意度及相关因素对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探讨子宫内膜采集器作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手段时需注意的问题。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因子宫内膜增厚、不规则阴道流血等原因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患者204例,采用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微量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并将其结果与随后采用常规方式(包括诊刮、宫腔镜检查或子宫切除术)获得的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标本获取量、病变病理类型、标本取材熟练程度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的标本与常规方式的标本相比较,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标本满意率最高,为90%(27/30),其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7%(20/30);大致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病理诊断符合率最高,为82.9%(126/152),其标本满意率为74.3%(113/152)。92.2%(188/204)的患者可以通过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到子宫内膜腺体成分,其中77.0%(157/204)观察到≥5个腺体、62.3%(127/204)观察到≥10个腺体;观察到≥5个但〈10个腺体时,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6.7%(23/30),≥10个腺体时,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9%(118/127)。研究开展第1阶段(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获取标本的满意度低于第2阶段(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结论对于子宫内膜采集器获取标本的病理诊断应关注标本满意度,子宫内膜组织标本至少应获取5个及以上的腺体成分,才能基本满足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要求。标本取材熟练程度及病变的病理类型会影响标本满意度,进而影响病理诊断符合率。
- 张彤周蓉刘晨沈丹华
- 关键词:子宫内膜标本制备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肿瘤可重复性
- 妊娠期哮喘患者病情控制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哮喘患者的孕期病情变化、体重增加、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等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20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生产的妊娠期哮喘患者病历记录,并查阅孕期前(怀孕前)和生产前孕期相应的门诊电子病历记录。根据病情控制情况(有无非计划呼吸门诊、急诊或住院情况)分为孕期平稳组和孕期波动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孕期前病情控制、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等情况;孕期波动组(亚组分析)的哮喘发作诱因,临床特点及发作时间的孕周分布;孕期平稳组(亚组分析)不同孕期的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分析。结果纳入单胎自然怀孕的妊娠期哮喘124例,年龄(32.3±3.9)岁,孕期平稳组71例,孕期波动组53例。孕期波动组孕期前病情不稳定比例高于孕期平稳组(P<0.05),孕期波动组孕期前间断用药比例高于孕期平稳组(P<0.05),在临产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5×10^(9)/L例数的比较中,孕期波动组高于孕期平稳组(均P<0.05),两组在孕期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加值及伴随过敏性鼻炎比例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胎结局方面,孕期波动组的妊高症病例比例、胎儿宫内窘迫比例高于孕期平稳组(均P<0.05)。孕期波动组中,普通感冒在哮喘发作诱发因素中较为常见(38.2%,29例次/76例次),妊娠期哮喘发作多发生于孕13~36周(65.8%,50例次/76例次);对于孕期稳定组亚组的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比较中,孕早期(P<0.05)和孕中期(P<0.05)高于临产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5×10^(9)/L例数比较中,孕中期高于临产前(P<0.05)。结论妊娠期哮喘病情波动和母胎不良结局有关,妊娠期哮喘患者孕期前(怀孕前)的哮喘病情控制、孕期体重管理、嗜酸性粒细胞的监测意义重大,妊娠期哮喘患者的孕�
- 余兵马艳良张彤高占成何权瀛
- 关键词:妊娠期哮喘体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