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华 作品数:13 被引量:50 H指数:4 供职机构: 河南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品管圈在提高医用冷藏箱温控达标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加强医用冷藏箱的管理,保证冷藏耗材试剂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方法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以我院病理科、检验科、遗传所的210台医用冷藏箱为实验对象,测量计算其温控达标率,然后分析影响其温度的原因并验证找到真因,针对真因制定相应改进对策并逐项实施,将品管圈活动前后医用冷藏箱的温控达标率的结果进行对比并确认改善效果。结果QCC活动实施后冷藏箱温控达标率由之前的67.6%提升至100%,改善效果显著。结论品管圈在医用冷藏箱的管理中具有积极作用,大幅提升了医用冷藏箱的温控达标率,提高了医用冷藏箱的管理水平。 武肖梦 张龙 赵耀 郭鸣周 杨保松 张守华关键词:品管圈 信息化管理 影像学检查在老年人中耳胆脂瘤术前综合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影像学检查在老年人中耳胆脂瘤术前综合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42例中耳胆脂瘤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术前5日内进行1.5T磁共振成像、16排高分辨率CT检查,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磁共振成像和高分辨率CT检查在老年人中耳胆脂瘤术前综合诊断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与阴性预期值进行分析,Kappa校验二者内在一致性。结果高分辨率CT检查诊断正确20例,灵敏度73.45%,特异度51.02%,阳性预期值51.47%。MRI诊断正确例数为39例,算法计算发现灵敏度高达93.02%,特异度97.11%,阳性预期值76.34%,阴性预期值87.29%。二者内在一致性较差(Kappa=0.26),除去既往手术史患者后,二者结果较为吻合(Kappa=0.57),P <0.05。结论在老年人中耳胆脂瘤术前综合诊断中,与高分辨率CT检查相比,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更佳。 张守华 阚晓静 常琼 樊红光 白岩关键词:影像学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表现及脑实质病变预测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总结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特征并探讨继发脑实质病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57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头颅MRI资料,分析患者MRI表现特征,并对临床及影像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男22例,女35例,年龄15~72岁(平均35岁)。临床症状头痛29例,癫痫发作11例,感觉变化8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9例;头颅MRI示静脉窦血栓形成部位上矢状窦9例,横窦2例,乙状窦1例,直窦1例,其中同时累及2个或2个以上静脉窦44例。静脉窦血栓伴发脑实质病变36例,其中出血性静脉梗死20例,非出血性静脉梗死12例,脑实质内出血4例。对伴和不伴脑实质病变2组患者的对比分析显示,伴脑实质病变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不伴脑实质病变组;伴脑实质病变组癫痫、感觉异常及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伴脑实质病变组;伴脑实质病变组直窦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脑实质病变组(P<0.05)。结论MRI可清楚显示CVST的直接及间接征象,通过分析CVST患者的临床和静脉窦血栓表现特征还可帮助预测严重的脑实质病变发生风险。 张守华 樊红光 常琼 宁培刚 齐广昌 李永丽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脑静脉窦血栓 脑实质病变 64层螺旋CT脑灌注轴位扫描模式降低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轴位扫描模式降低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头颅灌注成像患者中检查结果为正常者40例,按检查时间顺序及扫描模式随机分为电 郭濴 葛英辉 周舟 张守华文献传递 DR及CT影像检查在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DR及CT影像检查在诊断不典型肺结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R影像检查与CT影像检查,对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在不典型肺结核中的诊断效果。结果经DR及CT影像检查显示,54例患者中,33.33%为节段或肺叶实变、24.07%为结节或肿块、14.81%为空洞、9.26%为支气管结核、18.52%为淋巴肿大;DR诊断准确率(42.59%)低于CT诊断准确率(62.96%)(P <0.05),误诊率为37.04%。结论经DR及CT影像检查发现,不典型肺结其特征表现为多样化,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各有优势,为了减少误诊情况,临床医生需要结合DR与CT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张守华 白岩 阚晓静 常琼 樊红光关键词:不典型肺结核 64层螺旋CT脑灌注间隔轴扫模式降低扫描剂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间隔轴扫模式降低扫描剂量的可行性。方法临床可疑卒中患者145例,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进行连续轴扫模式(电影组)和间隔扫描模式(轴扫组)的脑灌注成像,选择两组检查结果正常者各20例。电影组采用Cinefull扫描模式,扫描时间1S,在50S内连续曝光扫描。轴扫组使用Axialfull扫描模式,扫描时间1S,间隔时间2S,两组扫描范围均为40mm。测量两组双侧额叶、颞叶、枕叶的灰质、白质和基底节区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记录两组扫描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百分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电影组脑灰质、白质及豆状核CBF分别为(48.8±16.0)、(28.3±12.0)、(55.4±11.2)ml·100g^-1·min^-1,轴扫组分别为(47.6±9.6)、(23.9±6.9)、(53.1±5.1)ml·100g^-1·min^-1;电影组CBV分别为(2.2±0.7)、(1.5±0.5)、(2.3±0.8)mL/100g,轴扫组分别为(2.2±0.6)、(1.5±0.4)、(2.2±0.7)ml/100g;电影组MrITr分别为(3.9±0.8)、(5.3±0.9)、(2.8±0.4)S,轴扫组分别为(6.0±1.7)、(6.0±1.7)、(3.0±0.3)S,两组间CBF、CBV及M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44、1.533、0.832、0.166、0.411、0.537、1.688、1.471、1.638,P值均〉0.05)。电影组DLP为2361.92mGy·cm,轴扫组为803.04mGy·cm,比电影组降低66%。结论使用扫描时间1s、间隔2s的轴扫模式可以在保证脑灌注参数准确性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 郭濴 郭安齐 葛英辉 周舟 李剑颖 张守华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灌流 宫颈癌患者BMI对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BMI对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将应用Varian Turebeam直线加速器行放射治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按体质量指数分为对照组(31例)和超重组(49例),统计校正前后两组患者在左右位、头脚位、前后位三个轴向上的摆位误差;计算临床靶区到计划靶区的外扩边界,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摆位修正率.结果校正前,超重组左右位、头脚位以及前后位三个轴向上的摆位误差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校正后,两组摆位误差均显著减小(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摆位外放边界在左右位、头脚位以及前后位三个轴向上较对照组分别大1.07 mm、2.01 mm及1.59 mm.对照组摆位修正率主要集中在<3.0 mm及≤5.0 mm,超重组在各范围内无明显集中现象.结论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摆位误差与体质量指数关系密切,对体质量指数较大的患者应进行影像引导放疗. 魏胜涛 李定杰 张守华 肖艳关键词:宫颈癌 摆位误差 体质量指数 锥形束CT引导放疗纠正肺癌放疗摆位误差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锥形束CT引导放疗的摆位误差分布,为临床勾画靶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定位、靶区勾画、计划设计、位置验证、计划实施等步骤治疗,观察首次锥形束CT扫描情况及多次锥形束CT扫描情况,并将首次锥形束CT引导情况与电子射野影像仪摆位情况相比较。结果:首次锥形束CT扫描x轴、y轴、z轴位于-3~3 mm区间分别为66.67%、58.97%、56.41%,分别高于电子射野影像仪摆位的3.59%、33.33%、33.33%(P<0.05);第5次锥形束CT扫描摆位误差低于第3次锥形束CT扫描,第3次锥形束CT扫描摆位误差低于第1次锥形束CT扫描,3次锥形束CT扫描摆位误差平均值低于模拟机定位电子射野影像仪摆位误差(P<0.05)。结论:锥形束CT引导放疗可以纠正肺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度。 魏胜涛 张守华 高丰金关键词:肺癌 摆位误差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疗 多层螺旋CT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两种扫描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两种扫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行CT检查的6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患者按年龄随机分为两组,即4岁以下冠扫组共43例,4岁以 郭濴 张守华 马千里 孙明华 秦虹文献传递 一种多功能内瘘穿刺针 一种多功能内瘘穿刺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瘘穿刺针功能单一不便使用,及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导管,导管左端设有穿刺针,导管右端设有透析管,导管下侧经软管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连接管,连接管内同轴设有多个沿左右方... 何丽君 张守华 程铭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