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血压
  • 2篇高血压
  • 1篇蛋白尿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损伤
  • 1篇抑郁
  • 1篇硬化斑块
  • 1篇肾小球
  • 1篇肾小球损害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粥样硬化斑块
  • 1篇微量蛋白
  • 1篇微量蛋白尿
  • 1篇临终
  • 1篇临终患者

机构

  • 3篇上海市闵行区...

作者

  • 3篇张前
  • 2篇田蕾
  • 1篇吴玉华
  • 1篇冷海燕
  • 1篇张佩文

传媒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血压微量蛋白尿形成与血管及肾小球损害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变化与高血压伴发血管内皮损伤及肾小球损害的相关性。方法:收治高血压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与门诊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尿mALB、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血肌酐值等与血管内皮和肾小球结构改变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两组病例血肌酐、尿酸与血压增高情况无相关性。研究组尿微量蛋白、β2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显著降低,提示研究组存在肾小球损害及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LB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肾脏功能损伤情况,还可反映心血管疾病存在的风险和伴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可以直接提示肾血管的损伤程度,成为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田蕾吴春怡张前
关键词:高血压病微量蛋白尿血管损伤肾小球损害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探讨不同年龄段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8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128例高血压患者、53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分为5组(糖尿病患者为4组,除去第1组),第1组40~49岁,第2组50~59岁,第3组60~69岁,第4组70~79岁,第5组80岁以上,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的情况。结果 40~49岁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16.7;50~5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47.1,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50.0;60~6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73.5,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81.8;70~79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87.5,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94.7;8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发生率为96.8,糖尿病患者发生率为100。结论将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作为社区40岁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有无靶器官损害的筛选指标,对于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田蕾吴春怡张前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
哀伤护理对临终患者丧亲家属的焦虑、抑郁的影响
2016年
观察哀伤护理对临终患者丧亲家属的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0例临终患者丧亲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哀伤护理和常规护理;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焦虑、抑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哀伤护理减轻临终患者丧亲家属的焦虑、抑郁情况,值得推广。
吴玉华冷海燕张佩文张前
关键词:临终焦虑抑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