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红
-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 新时期英国文学史研究中前辈学者的贡献被引量:3
- 2012年
- 20世纪80年代初,陈嘉和范存忠的两部英文版《英国文学史》代表了当时该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1996年出版了王佐良所著《英国文学史》,这是中国学者用中文撰写的第一部英国文学通史。2006年,王佐良与周珏良主编、33位学者参与编写的五卷本《英国文学史》全部出齐。这部史著具有中国式的观点与风格。杨周翰撰写的《17世纪英国文学》则是一部独具特色的断代史著作。本文将对上述前辈学者的学术贡献分别加以评述。
- 张世红
- 关键词:英国文学史苏联模式中国模式
- 麦克白:权欲与野心的牺牲品——浅析悲剧《麦克白》被引量:10
- 2001年
- 许多西方评论家认为 ,悲剧《麦克白》中的主人公麦克白的毁灭是女巫的蛊惑和麦克白夫人的引诱所致。这些看法都失于偏颇。麦克白走向毁灭的主要因素是其自身的野心和权欲。麦克白本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 ,但是在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时刻 ,经不住权力的诱惑 ,一念之差 ,选择了恶 ,放弃了善 ,踏上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
- 张世红
- 关键词:麦克白野心权欲毁灭
- 《乌托邦》与《格列佛游记》的比较被引量:4
- 2000年
-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发表的时间相隔两百多年 ,但这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位作家都对现实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批判 ,并描绘了与之相对照的理想社会。他们在作品中都用了虚构、夸张和讽刺等艺术手法。斯威夫特在创作《格列佛游记》的过程中 ,既借鉴了《乌托邦》 ,也发挥了自己的独创性。
- 张世红
- 关键词:《乌托邦》《格列佛游记》
- 汉语习语英译与英语名著
- 2011年
- 习语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精华。汉英两个民族虽然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但汉英习语的产生具有共性,即有些习语来自人们的生产实践,有些来自社会习俗,有些来自宗教信仰,也有些来自文学作品。在汉语习语的英译过程中,如果译者对英美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名著较为熟悉的话,就会发现有些汉语习语可以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找到对应的英语习语或意义等值的英语,较之自己使出浑身解数去翻译,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张世红
- 关键词:汉英习语翻译喻体喻义
- 萧伯纳戏剧中的荒诞因素被引量:6
- 2008年
- 萧伯纳一生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倾向,始终认为戏剧具有教化作用和社会功能。在萧伯纳的戏剧创作中,问题剧和历史剧的荒诞成份尤为突出。《巴巴拉少校》通过揭露救世军的本质,体现了萧伯纳对教会组织的否定态度;《鳏夫的房产》借助贵族青年屈兰奇的荒诞表现来"撕掉绅士们的假面";《魔鬼的门徒》则以荒诞的场面揭露英国殖民者的伪善和残忍。
- 张世红
- 关键词:萧伯纳戏剧创作
- 语境与翻译——试析朱生豪的《哈姆莱特》译本中的误译
- 2007年
- 语境在翻译中至关重要。在翻译实践中,理解和表达都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语义的确定、语篇的衔接以及语体的运用都离不开语境,因此,语境是构建正确翻译的基础。译者理解原文时必须从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的角度考虑,反复琢磨,排除歧义,做到准确地理解原文,译文表达也必须密切联系语境。
- 张世红
- 关键词:语境朱生豪哈姆莱特
- 归化与异化——莎士比亚第65首十四行诗的两种中译文比较被引量:3
- 2009年
-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是我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种主要翻译方法。归化法和异化法并无优劣之别,高低之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莱斯和费米尔认为,目的原则是翻译活动中的最高原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的目的或功能决定。通过对莎士比亚第65首十四行诗进行归化和异化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种翻译策略由各自的翻译目的所决定,即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 张世红
- 关键词:归化异化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 从《西风颂》的两个译本比较看经典名作复译的必要性被引量:4
- 2010年
-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在我国家喻户晓,自20世纪20年代郭沫若将《西风颂》译介到中国以来,众多的诗人、翻译家曾在不同时期将其译成中文。鲁迅先生认为,由于时代变化和语言发展,文学作品的复译是必要的。通过对王佐良和傅正明的两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傅译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新的理解,在不少地方作了改进和完善,有所创新。用许钧提出的衡量复译本价值的三个标准来看,傅正明的复译是有价值的。
- 张世红
- 关键词:复译
-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威尼斯商人》被引量:3
- 2011年
- 接受美学确立读者为中心,强调读者的能动性,提出"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两个核心概念"。召唤结构"留下的空白和缝隙需要读者去填充,它们是沟通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并形成文学文本的基本结构;"期待视野"是读者过去的阅读记忆和经验、所处的历史社会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和道德理想等综合形成的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要求和审美心理定势。它不仅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还影响作者的创作活动。用接受美学的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剧中人物夏洛克的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 张世红
- 关键词:接受美学威尼斯商人召唤结构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