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德芳
- 作品数:61 被引量:1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省热带亚热带动物病毒病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2013~2016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病病毒血清型5型的分离与遗传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pizootic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EHDV)是一种严重危害反刍动物的虫媒病毒,全世界已发现9种血清型EHDV,长久以来我国EHDV血清型分布、病毒活动规律和病毒遗传特征不明确,对我国的畜牧业进出口和牛羊养殖业构成了潜在威胁。本文首次报道了2013~2016年在云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的哨兵动物中,9株EHDV-5型毒株的分离以及病毒基因节段2、3与6(Seg-2、Seg-3、Seg-6)的序列特征。中国分离的9株EHDV-5型毒株Seg-2,Seg-3与Seg-6及其编码蛋白之间高度保守,核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度均大于99%,在系统发生树上聚为紧密的一簇,表明我国云南与广西流行的EHDV-5有着最近的共有祖先。中国与澳大利亚EHDV-5毒株不同基因节段之间也有着较高的序列相似度(>91%),表明两地流行EHDV-5型毒株有着共同的起源。中国毒株的Seg-2与Seg-6在系统发生树上虽与澳大利亚毒株(CSIRO 157)聚为一簇,但最终形成了独立的进化分支,表明中国流行的EHDV-5发生了独立的进化。本研究首先丰富了世界范围内EHDV-5型毒株资源,其次为我国开展EHDV-5病毒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和理论数据。
- 杨振兴李占鸿吴健敏王金萍肖雷寇美玲朱建波廖德芳李华春杨恒
- 关键词:血清型
- 波尔山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4
- 2002年
- 对 75只波尔山羊超排处理 ,共获 A、B级胚胎 776枚 ,平均 (10 .35± 6 .4 5 )枚 /只 ,鲜胚移植受体 36 7只 ,移植产羔率达 5 5 .6 %。应用 CIDR和 PMSG同期发情处理受体山羊 5 6 0只 ,5 4 9只达到同期发情 ,32 h内同期率为 98.0 4 %。囊胚和扩张囊胚在发情后 7d的移植产羔率分别为 6 2 .2 2 % (84 /135 )和 5 8.2 6 % (6 7/115 ) ,显著高于桑椹胚 (43.18% )和孵化囊胚 (5 1.72 % ) (P<0 .0 1) ,而囊胚和扩张囊胚间、桑椹胚和孵化囊胚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受体山羊的黄体数量直接影响到移植产羔结果 ,黄体数≥ 2的受体山羊移植产羔率显著高于黄体数为 1的受体山羊移植产羔率 (P<0 .0 1) ,分别为 6 4 .83% (94 /14 5 )和 4 9.5 5 % (110 /2 2 2 )。PMSG注射时间 (在取 CIDR前 2 d或当天注射 )和剂量对受体羊的黄体数和移植产羔率均无显著影响 (P>0 .0 5 )
- 洪琼花邵庆勇廖德芳谭鸿明朱士恩曾申明马兴跃姚兴荣
- 关键词:波尔山羊胚胎移植同期发情CIDRPMSG
- 用乙基环丙沙星重建受猪鼻支原体污染的BHK-21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为重建受猪鼻支原体人为污染的BHK-21细胞,本研究采用含10mg/L乙基环丙沙星的培养液,对受污染的BHK-21细胞进行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循环处理,并用DNA荧光染色法和PCR法对处理进行全程监测。结果发现,4次循环处理并再传3代后,猪鼻支原体污染已被彻底清除,细胞恢复了健康。此方法为抢救受支原体污染的细胞提供了参考。
- 高林廖德芳姚俊肖雷李华春张念祖李志华
- 关键词:BHK-21细胞
- 添加真菌培养物对人工瘤胃pH和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及比例的影响被引量:6
- 2002年
- 用瘤胃持续模拟技术研究玉米和稻草在瘤胃内发酵产生总挥发性脂肪酸 (TVFA)量、VFA能。结果表明 :添加A、B、C、D、E和F 6种真菌培养物发酵的玉米和稻草 0~ 72h的TVFA每 10 0mL中分别为 5 .0 7,4 .31,8.77,4 .30 ,9 75 ,3.32mmol和 4 .0 9,2 .36 ,8.6 8,7.6 6 ,9.95和 2 .94mmol。
- 杨亮宇刘勇李清毛华明邓卫东廖德芳刘星敏黎春霞
- 关键词:人工瘤胃PH
- 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04年
- 使用口蹄疫疫苗是目前世界上防制口蹄疫流行的有效措施 ,不同种类的疫苗在口蹄疫防制工作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各有优劣。目前常用的口蹄疫疫苗主要有 3类 ,即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新型疫苗。这些疫苗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进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口蹄疫不同的流行阶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蒋文俊李华春李乐信爱国廖德芳
- 关键词:口蹄疫弱毒疫苗灭活疫苗新型疫苗
- 中国流行的十二种血清型蓝舌病病毒一步法RT-PCR定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6
- 2020年
- 为建立针对我国流行的12种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血清型的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我国流行BTV毒株Seg-2的高度保守区域,设计出12对BTV血清型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了RT-PCR方法,并对该RT-PCR方法的反应条件、引物特异性与灵敏性进行了优化与验证;以我国分离的162株BTV为检测对象,对其血清型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建立的BTV血清型RT-PCR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设计的12对引物仅与对应血清型BTV核酸模板产生特异性PCR扩增,与其余血清型毒株之间无交叉扩增现象;对不同血清型BTV核酸的检测灵敏度在1.28×10^2copies(BTV-2)至9.62×10^2copies(BTV-1)之间。对我国分离的BTV毒株的RT-PCR血清型鉴定与测序结果显示,162株BTV分属12种血清型(BTV-1、-2、-3、-4、-5、-7、-9、-12、-15、-16、-21与-24),根据Seg-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我国流行BTV血清型毒株的Seg-2序列与对应血清型的BTV标准参考毒聚为一簇,分属9个基因群(A、B、C、E、F、G、H、I和J基因群)。本研究建立的BTV血清型特异性RT-PCR方法为我国流行BTV的检测、诊断与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 李占鸿宋子昂杨振兴李卓然廖德芳李华春杨恒
- 关键词:蓝舌病病毒血清型RT-PCR
- 我国牛羊中山病血清学调查被引量:7
- 2019年
- 为了解中山病在我国的流行和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2016-2018年我国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新疆、西藏、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广东13个省级区划的8 232份牛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有12个省级区划检测出抗体阳性,且阳性率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由北向南逐渐升高(0~74.03%),秋季阳性率(2.50%~60.00%)明显高于春季(0~10.00%)和夏季(2.22%~35.00%)。乌兰察布、哈密、河池和曲靖等4个采样点的牛羊血清检测发现,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山羊和绵羊血清。以上结果表明中山病在我国的流行已具有广泛性,流行分布状况与其媒介昆虫的活动有密切关系,并且牛比羊更易被该病毒感染,同时本研究的试验数据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了解和防控中山病。
- 杨振兴朱沛李占鸿廖德芳朱建波肖雷谢佳芮李华春杨恒
- 关键词:血清学调查竞争ELISA阳性率
- 云南省蓝舌病病毒“历史毒株”的遗传特征被引量:2
- 2020年
- 20世纪90年代,本实验室从云南省哨兵动物采集的血液中分离到7种血清型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但这些毒株的遗传特征至今仍不清楚,因而阻碍了我国的BTV演化历史分析。为掌握云南省早期流行BTV毒株的遗传特征,对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的25株BTV毒株的基因组节段2、3、7和10(Seg-2、-3、-7、-10)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测序以及序列分析。Seg-2序列分析显示,1995—1997年云南省分离到的7种不同血清型(BTV-1、-2、-3、-4、-12、-15、-16)BTV毒株,分属A、B、G、H、I和J等6种基因型;BTV-12型毒株的Seg-2为西方地域型,其余毒株的Seg-2则属于东方地域型;Seg-3和Seg-10序列分析显示,25株BTV毒株均为东方地域型;Seg-7序列分析显示,1株BTV-2型、2株BTV-12型和1株BTV-16型毒株属于西方地域亚型,并与南非和荷兰BTV毒株的Seg-7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其余毒株则均为东方地域型。上述结果表明,云南省存在多种血清型BTV的流行,而Seg-2和Seg-7基因重配毒株的发现,提示国外的西方地域型毒株已侵入云南省,并在传播过程中与我国毒株发生了基因重配。本研究为我国BTV的演化分析与溯源研究提供了数据参考。
- 李卓然朱建波廖德芳肖雷王金萍高林杨振兴李占鸿杨恒李华春
- 关键词:蓝舌病病毒基因重配血清型
- 二辛可宁酸试剂定量蛋白质与口蹄疫抗原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二辛可宁酸(bicinchonininc acid,BCA)可用于精确定量蛋白质。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口蹄疫146S抗原。BCA试剂定量0-200μg/ml的白蛋白和该纯化抗原,紫外分光光度计560nm波长读取结果(OD值),白蛋白检测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和回归分析,发现数据相关性、线性显著,计算出了回归方程,绘制出了蛋白质含量与OD值之间的标准曲线。将纯化抗原的数据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出该抗原的含量。
- 苗海生李乐廖德芳李华春
-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血清型特异性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是一种严重危害反刍动物的虫媒病毒,目前世界范围已发现9种血清型的EHDV,本研究旨在建立EHDV的血清型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诊断技术。以决定EHDV血清型的基因节段2(Seg-2)作为靶基因,设计8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和TaqMan探针,以不同血清型EHDV代表毒株的cDNA为模板,分析检测方法特异性、敏感性;以不同血清型的EHDV分离毒株及临床血液样本为检测对象,分析该方法的实际检测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建立的EHDV血清型特异性qRT-PCR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可准确鉴定不同血清型EHDV,与蓝舌病病毒、中山病病毒和阿卡斑病毒之间均无交叉反应;qRT-PCR反应的扩增效率均达到90%以上,对不同血清型EHDV核酸检测灵敏度在24拷贝/μL^44拷贝/μL之间。对我国分离的31株EHDV进行血清型qRT-PCR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EHDV分别为EHDV-1(6株)、EHDV-5(9株)、EHDV-6(11株)、EHDV-7(2株)与EHDV-10(3株)。对不同血清型EHDV感染动物的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本方法能在动物感染EHDV早期鉴定出病毒的血清型,与血液样本中分离EHDV毒株的血清型鉴定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EHDV血清型荧光定量RT-PCR定型方法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耗时少等优点,可用于动物感染EHDV血清型的快速与准确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 杨振兴李占鸿宋子昂朱建波李卓然李华春谢佳芮廖德芳杨恒
- 关键词:血清型荧光定量RT-PCR分子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