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庹云

作品数:31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形态学
  • 6篇组织学
  • 5篇岩原鲤
  • 5篇华鲮
  • 4篇生物学
  • 4篇繁殖
  • 3篇种群
  • 3篇消化道
  • 3篇化道
  • 3篇刺鲃
  • 2篇遗传学
  • 2篇鱼类
  • 2篇生理生化
  • 2篇嗜银
  • 2篇嗜银细胞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人工繁殖
  • 2篇种群生态
  • 2篇组织化学

机构

  • 22篇宜春学院
  • 6篇西南大学
  • 4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水产科学重庆...

作者

  • 30篇庹云
  • 6篇张耀光
  • 5篇李萍
  • 5篇殷江霞
  • 3篇金丽
  • 3篇李萍
  • 2篇赵海鹏
  • 2篇李静
  • 1篇郭冬生
  • 1篇匡刚桥
  • 1篇岳兴建
  • 1篇陈翠和
  • 1篇谢碧文
  • 1篇刘苏铭
  • 1篇肖调义
  • 1篇武建中
  • 1篇刘犇
  • 1篇刘小高
  • 1篇郑文亚
  • 1篇洪玲

传媒

  • 4篇四川动物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宜春学院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水产科学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水产养殖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江西畜牧兽医...
  • 1篇北京水产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赣江水系野生唇的形态生物学
2016年
测量并分析了489尾采集于江西省宜春市锦江野生唇57个形态特征,为长江中下游唇鱼骨的形态种质和系统分类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锦江唇全长为体长的1.21±0.0236倍,体长为体高4.15±0.52、为头长3.62±0.52倍、为尾柄长6.37±0.95倍,头长为吻长2.53±0.38倍、为眼径2.72±0.31倍、为眼间距3.53±0.67倍,为头宽2.28±1.18倍,为头高1.73±0.51倍,为口裂宽3.60±0.45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68±0.29倍。体长(L)与体重(W)相关式为W=1.18×10-2L3.1614,R2=0.9724。肥满度系数(K)均值为1.58±0.77,脏体指数(V)均值为1.20±0.06,成熟系数(GSI)均值为3.55±6.30,空壳重与体重比值(M)均值为0.87±0.0572。唇肠道系数(Ci)均值为0.99±0.11,体长(L)与肠长(Y)呈线性关系Y=-0.6273+1.0342L,R^2=0.9034。
庹云邓正青洪玲廖丽影
华鲮消化道组织学与组织化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3
2005年
对8尾华鲮(Sinilabeo rendahli Kimurai)消化道的解剖学、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消化道长是体长的11. 1倍。同一性别消化道长与体重、体长呈正相关,不同性别相近体重体长的 个体,雄性消化道长于雌性。整个消化道分为食道、前肠、中肠、后肠四部分。粘膜层由柱状上皮细胞和杯 状细胞构成,其下为基底层细胞。从前肠至后肠前段,杯状细胞的数量、肌肉层的厚度、皱褶的数量和高度 均逐渐减少。食道和前肠纹状缘明显,中肠以后各部分纹状缘不明显。消化道内分泌细胞主要存在于前肠、 中肠和后肠前段,且由前至后分布呈递减趋势,以褶基部分布最多,褶顶端分布次之,其余部位零星分布。 内分泌细胞有 A、B、AB、NP 四种类型,其中主要是 A 型和 B 型。
殷江霞张耀光李萍庹云
关键词:消化道组织学嗜银细胞华鲮
名优养殖鱼类——中华倒刺鲃被引量:1
2008年
中华倒刺鲃是杂食性淡水名优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与生长及人工养殖有其自身的特点。
庹云李萍
关键词:中华倒刺鲃生物学习性人工饲养
岩原鲤繁殖生物学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08年
对岩原鲤的雌雄鱼鉴别、繁殖季节、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力、产卵类型、产卵行为、精卵形态以及受精、胚胎发育、胚后发育进行了综述,提出人工育苗期间应该注意的问题。
庹云
关键词:岩原鲤产卵类型胚胎发育仔鱼发育
岩原鲤的人工繁殖技术被引量:7
2007年
概述了岩原鲤的形态特征、食性、生长特点、繁殖等生物学特征,并介绍了岩原鲤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关键技术。
庹云
关键词:岩原鲤生物学特征人工繁殖
刺鲃养殖生物学研究概况与进展
2018年
刺鲃(Spinibarbus caldwelli)属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俗称"娟鱼"、"阳鲣"等,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九龙江、闽江及海南岛水系等。刺鲃肉质肥嫩,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环境污染及过度捕捞,自然资源锐减,在南方许多河流中已经绝迹,鲜见其影。
庹云庹云
关键词:刺鲃种群生态形态发育生理生化遗传学
犬蛔虫与绦虫混合感染的病理学观察
2016年
为了探讨蛔虫与绦虫混合感染犬的病理变化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对一例因蛔虫与绦虫混合感染致死的病犬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病犬胃肠黏膜损伤严重,黏膜层有大量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脱落,并有炎性细胞浸润,十二指肠切片上发现蛔虫虫体结构,空肠切片上有绦虫节片结构;淋巴结严重出血,皮质和髓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球变形、萎缩,髓质大量红细胞渗出;肝脏有蛔虫结构、瘀血,肝细胞发生变性;肺脏瘀血,肺泡中隔变宽、炎性细胞浸润。说明蛔虫与绦虫的混合感染对犬胃肠道损伤严重,对其他实质性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刘犇陈指龙郑文亚庹云许贻宇
关键词:蛔虫绦虫病理学观察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配合饲料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翻转课堂是当前全球教育界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得到了认可。本文总结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将翻转课堂应用到配合饲料学的教学中,并对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配合饲料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陈继发庹云武建中
关键词:教学模式
袁河花䱻个体繁殖力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对采自江西省袁河的68尾花个体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长在11.0~28.5cm、体重在27.3~418g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为540~47477.06粒,相对体长繁殖力(FL)和相对体重繁殖力(FW)分别为31.40~1683.96粒/cm、5.82~249.17粒/g,F、FL与年龄、体长、体重、体长×体重、净体重、卵巢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FW与卵巢重和成熟系数显著相关;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各指标逐步回归方程为:F=20062.53+604.307Wg+244.982W-1365.731L-134.223W0-4183.265K(R2=0.935,n=68),经卵径分布频数图初步推断,袁河花为一次产卵鱼。
庹云
关键词:繁殖力生物学指标
花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探讨花(Hemibarbus maculates Bleeker)消化道嗜银细胞的形态、分布及密度,试验采用龙桂开银染色法与Grimelius银染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花消化道内嗜银细胞形态主要为椭圆形、圆形、锥形、蝌蚪形、梭形,其分布于消化管各段的黏膜层及固有膜内,食道密度最小,前肠的分布密度最大,中后肠次之,分别为(40.22±10.47)个、(382.96±45.81)个、(316.04±31.59)个、(308.92±38.88)个。根据形态及分布规律分析,花消化道嗜银细胞具有内、外两种分泌方式。嗜银细胞类型及分布数量可能与其食性及消化道各部位功能有关。
庹云曹坤刘龙伟李伟臣薛玉臻
关键词:嗜银细胞消化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