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正尧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生物学
  • 6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膜泡
  • 3篇丹参
  • 3篇水稻
  • 3篇铁胁迫
  • 3篇胁迫
  • 3篇克隆
  • 3篇基因
  • 2篇稻根
  • 2篇烟草
  • 2篇水稻根
  • 2篇内生真菌
  • 2篇缺铁
  • 2篇缺铁胁迫
  • 2篇响应面
  • 2篇响应面法
  • 2篇膜泡运输
  • 1篇丹酚酸
  • 1篇导引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机构

  • 14篇泰山医学院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阜阳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17篇常正尧
  • 6篇齐冰
  • 5篇李艳玲
  • 5篇史仁玖
  • 4篇王健美
  • 3篇印莉萍
  • 2篇李永芳
  • 2篇李效良
  • 2篇李文雍
  • 2篇郭淼
  • 2篇刘京昇
  • 2篇张显忠
  • 2篇高丽君
  • 2篇闫莉婕
  • 2篇陈清轩
  • 2篇郝岗平
  • 2篇王凤泽
  • 1篇王德才
  • 1篇韩建辉
  • 1篇刘有旺

传媒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草药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电子显微学报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植物生理...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响应面法优化丹参药渣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对丹参药渣中的多糖进行提取工艺优化,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法提取丹参药渣中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丹参药渣中多糖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优选丹参药渣多糖的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结果丹参药渣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300W,提取时间82.27min,乙醇浓度75.46%,温度72.49℃。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丹参药渣中多糖提取率为17.25%,理论值为17.36%,与理论值相对误差小于5%。在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中,当丹参残渣多糖的浓度达到2.0 mg/m L时,其对DPPH的清除率为90.82%,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论采用超声提取法可以充分提取出丹参药渣中的多糖,为中药废弃物的再次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刘佳妮王硕白米雪张公安张芮王宁高圆圆常正尧刘有旺李艳玲
关键词:药渣多糖响应面法抗氧化性
白花丹参丙酮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获得白花丹参丙酮酸脱羧酶(SmPDC)全长基因,分析该基因在白花丹参不同组织部位,以及缺氧胁迫处理后的该基因表达差异。方法利用cDNA文库筛选获得SmPDC基因全长,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SmPDC基因在白花丹参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及缺氧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的SmPDC基因由2 190个核苷酸组成,编码605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485×104,等电点pI 5.49;半定量RT-PCR检测,该基因在丹参的根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茎和叶;缺氧胁迫处理会诱导该基因的表达,随胁迫时间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白花丹参SmPDC基因是PDC家族新成员,其功能与植物耐缺氧代谢途径有关。
史仁玖常正尧王健美王德才
关键词:白花丹参丙酮酸脱羧酶基因克隆RT-PCR
丹参内生真菌产生淀粉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从丹参内生真菌中筛选耐热性强的酸性生淀粉酶菌株,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50株丹参内生真菌作为筛选对象,通过淀粉固体培养基初筛、液体发酵复筛,筛选产生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对产酶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50株丹参内生真菌中,筛选出5株产生淀粉酶活力较高的菌株,其中菌株ZDH2-2-1-1为产淀粉酶活性最强的菌株,酶活力达到117.63 U/m L,经鉴定为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该淀粉酶最适p H为4.0,最适反应温度为55℃,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 H稳定性,对生淀粉具有广谱的降解能力。通过薄层层析发现,ZDH2-2-1-1所产淀粉酶的酶解产物为葡萄糖。结论:丹参内生真菌能产生高活性的耐热性酸性生淀粉酶,在生淀粉深加工中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李艳玲樊鲁玉侯衍英刘超王玉婷史仁玖常正尧田园张显忠郝岗平
关键词:丹参内生真菌生淀粉酶降解能力
一种丹参茎叶中丹酚酸类成分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丹参茎叶中丹酚酸类成分的提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复合酶提取和水浸提,所述复合酶为白黄小脆柄菇(Psathyrella?candolleana)BDF15发酵产生的粗酶液,所述白黄小脆柄菇(Psathyre...
李艳玲常正尧史仁玖张显忠
水稻缺铁胁迫条件下根部形态及电镜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为研究缺铁胁迫条件下植物的适应机制,首次使用植物凝胶培养方法对不同条件下的水稻根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苗期水稻缺铁诱导的根毛和侧根明显增多,幼根周围有分泌物出现.进一步利用电镜制样技术和超薄切片技术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两种处理的水稻根尖细胞中膜泡的分布和形态.发现缺铁培养的水稻根尖细胞中膜泡的个数较多,而且较明显.为水稻在适应缺铁胁迫下根部细胞内膜泡运输增强提供了证据.
常正尧王健美齐冰韩建辉印莉萍
关键词:铁胁迫膜泡水稻根透射电子显微镜
珊瑚菌抗乳腺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珊瑚菌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对乳腺癌细胞的培养,确定细胞的生长曲线和最适检测时间,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含有不同浓度珊瑚菌粗提物的细胞培养液来培养细胞,MTT法检测珊瑚菌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结果珊瑚菌的浓度在0.010 3 g/ml到0.072 1 g/ml之间时,随着珊瑚菌浓度的增大,抑制率逐渐增大。当珊瑚菌的浓度在0.082 4 g/ml时,抑制率下降。当珊瑚菌的浓度在0.0721 g/ml时有最大抑制率。结论珊瑚菌的水煎剂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抗乳腺癌的良好药物。
常正尧吴亚楠李永芳郭淼赵静刘京昇李效良齐冰
关键词:乳腺癌MCF-7MTT法
兔胚胎时期特异性基因相关新片段的克隆被引量:1
2009年
阶段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对植入前胚胎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是进一步研究植入前胚胎发育调控机制的前提。本实验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来研究兔(Oryctolagus cuniculus domestica)植入前各期胚胎的基因表达差异。在获得的42个阳性阶段特异性表达的基因中,有5个在NCBI和EMBL数据库中没有同源序列,登录EMBL,申请了登录号。这些新基因片段都是桑葚期特异表达的基因,而且在以后的囊胚期也有表达。兔由母源型调控向合子型调控的过渡是在8~16细胞期开始的,在桑葚期开始表达的这些基因片段应该是兔胚胎时期特异性基因。这些基因的克隆将为进一步研究兔的植入前胚胎发育模式奠定基础。
齐冰常正尧李效良李永芳陈清轩李文雍
关键词:MRNA差异显示技术
一株产胞外多糖丹参内生真菌ZDH1-1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产胞外多糖的丹参内生真菌ZDH1-1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形态鉴定结合ITS序列分析对内生真菌ZDH1-1进行鉴定;采用苯酚硫酸法对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浓度、醇沉时间、醇沉温度为自变量,胞外多糖浓度为因变量,通过Box-Behnken设计对3个自变量各水平进行二项式拟合,优选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丹参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真菌发酵液体积比4:1,乙醇沉淀时间10h,乙醇沉淀温度12℃,ZDH1-1胞外多糖浓度为4.50mg/m L,与预测值的偏差1.96%。结论优化的丹参内生真菌ZDH1-1胞外多糖提取工艺快速简便,稳定可靠,为丹参内生真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卜晓丹牛琳琳张睿昊段禹尧陈丹常正尧李艳玲
关键词:丹参内生真菌响应面法
干扰素在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干扰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可溶性糖蛋白,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表明干扰素在哺乳动物胚胎植入子宫、怀孕的维持以及早期胚胎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对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和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齐冰何新常正尧陈清轩
关键词:干扰素早期胚胎发育哺乳动物
缺铁水稻根细胞膜泡相关基因群的分析与电镜观察被引量:4
2005年
在缺铁固体培养基中,可清楚地观察到水稻根表面的分泌物和根的形态变化以及侧根增多。为了从分子水平深入了解水稻受缺铁胁迫后的反应机理,对缺铁水稻根进行了10531个EST芯片的微点阵分析,发现膜泡相关的基因群相对转录表达率最高。利用超薄切片技术,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了缺铁胁迫下水稻根尖细胞的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缺铁根尖细胞中,膜泡好似起源于质膜和囊泡的组装,然后在质膜上凸起,并且是双方向性的。膜泡表面有衣被。虽然正常供铁情况下也有膜泡出现,但与缺铁比较有很大区别。缺铁根尖细胞的膜泡明显大,膜泡和凹陷泡上有较清晰的衣被。同时还观察到在单层膜的膜泡内有管状和圆球形的内含物质。内含物的来源有可能,至少是部分通过内吞作用来源于细胞外基质。
印莉萍罗思羽闫莉婕常正尧靳飞汪洪捷
关键词:水稻根缺铁胁迫膜泡超薄切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