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正永
- 作品数:79 被引量:852H指数:16
-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甘肃省生态农业发展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甘肃省显著的区域分异、独特的生态环境、各异的自然条件使农业生产的空间差异很大,这为甘肃发展多种模式的生态农业提供了可能。在分析甘肃常规农业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植被退化、农业环境污染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后,得出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生态农业产业化道路才是甘肃省农业发展唯一出路的结论。根据甘肃省地域的差异性和生态类型的复杂性设计了生态农业发展的7种模式,并提出了甘肃省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等。
- 尚正永白永平
- 关键词: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化
-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被引量:11
- 2009年
- 分形研究是现代理论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形维数是刻画城市体系结构的有效参数。为定量分析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分形特征,通过计算豪斯道夫维数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通过计算关联维数和集聚维数,从城市要素的空间相关性和城市随机集聚的向心性两方面,分析了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测算结果表明:(1)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符合位序-规模分布类型,但首位城市的垄断性还很强,处于由首位型分布向序列型分布转变的过程之中,中间位序的城市数量偏少,城市之间呈竞争发展态势;(2)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呈现出均匀分布的特征,城市的空间关联性强,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大。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对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体系的优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 尚正永张小林
- 关键词: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 兰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通过计算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了从1959—2001年兰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兰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显示,近50年来兰州市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均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用地结构正向均衡状态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经济发展,同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城市职能提升、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
- 白永平尚正永牛定炜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熵均衡度驱动力
-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研究被引量:45
- 2011年
-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ESDA方法,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以县、县级市和设区市市区为研究单元,以城市化率为测度指标,从时间、空间、关联性三个侧面,对1990—2008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格局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到结论如下:在演变的时间过程方面,安徽省城市化格局的经历了"下降—稳定—下降"的波动过程,皖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内部差异变化很小,皖中地区呈增大趋势,皖南地区呈下降趋势;在演变的空间格局方面,安徽省区域城市化趋异发展明显,尚未形成稳定的城市化高值集聚区,发展热点离散分布,大城市人口集聚过程显著,县城及众多的建制镇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在不同等级城市中集聚呈两极分化之势,主要城市沿长江和合徐高速公路呈串珠状分布,在空间上已经形成城市聚合轴,有可能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轴线。
- 尚正永张小林卢晓旭侯兵
- 关键词:区域城市化ESDA
- 丘陵山区城市竞争力的定量评价——以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地级市为例被引量:7
- 2009年
- 珠江三角洲北向拓展最有可能惠及的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还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相邻的9个地级市之间竞争发展比较激烈。科学评价城市竞争力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在突出城市集聚与扩散功能比较的理念下,构建了城市竞争力比较的指标体系,在总量、质量、流量3个一级指标下选取了12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对粤闽湘赣省际边界区域9城市的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发现各城市的竞争力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 尚正永张小林白永平
-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
- 兰州建立生态工业体系的构想被引量:4
- 2004年
- 在分析了工业经济在兰州城市经济中的地位,讨论了生态城市与生态工业的关系后,认为兰州建设生态城市的核心是要发展兰州的城市经济,特别是要加快发展兰州的工业经济.根据来自工业的污染物是兰州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而兰州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又决定其对污染物的吸收、扩散和净化能力非常有限的矛盾,提出了通过建立生态工业体系来促进生态兰州建设的思路,并对兰州建立生态工业体系的原则、目标、途径和当前的主要工作进行了讨论.
- 尚正永白永平
- 关键词: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城市
- 构建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区域合作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前,苏皖豫3省在携手谋划和积极实施"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发展战略,并力争将此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重点研究了淮河生态经济走廊区域合作机制及协同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区域合作机制的类型、案例与经验,提出了建立区域合作的超前诱导机制、目标原则机制、发展动力机制、政府协同机制、对话沟通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胡相峰余英杰尚正永
- 关键词:区域合作机制
- 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 分析了淮安市行政区划调整及其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过程,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地域结构演变的影响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引导性调整,即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城市的地域结构特征.1964年淮阴县与清江市的县...
- 尚正永杨萍
-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地域结构
- “自由而公正,平等而差异”——试论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四大原则被引量:9
- 2011年
-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公正理论是很多国家社会政策制定的学理依据。诺齐克、罗尔斯和德沃金可视为西方公正理论的代表,但他们的理论重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诺齐克强调自由至上,罗尔斯追求结果的平等,德沃金的"荒岛理论"则致力于平等基础上的个人责任原则。虽则他们的理论看似互不兼容,我国高等教育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却可以参照罗尔斯所说的"辞典式的排序",把自由原则、公正原则、平等原则和差异原则"次序性"地规定为第一原则、第二原则、第三原则和第四原则,从而实现自由基础上的公正,平等基础上的差异。
- 王宜鹏尚正永
- 关键词:公正理论高等教育公平公正原则
- 河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被引量:14
- 2005年
- 河西地区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 ,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在分析了河西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后 ,提出河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以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为指导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认为河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草畜产业和沙产业 ,并以农业品生产为龙头 ,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形成产业链 ,才能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赢得主动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尚正永
- 关键词: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