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明
- 作品数:365 被引量:2,765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 六对甲苯磺酸甘露醇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是六对甲苯磺酸甘露醇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由D-甘露醇与对甲苯磺酰氯,并以吡啶或三乙胺做为溶剂和催化剂发生酯化反应,制成的六对甲苯磺酸甘露醇酯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理化特性为:分子量:1106;熔点:127-128℃...
- 詹天荣宋金明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环境意义被引量:8
- 2011年
- 用分级浸取的方法对2009年2月采自长江口海域2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P的形态和相关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物质来源和沉积物粒度是各形态P的含量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Ex-P(可交换态磷),Fe-P(铁结合态磷),Al-P(铝结合态磷),Lea-OP(可浸取有机磷)和CFA-P(自生钙磷)5种形态的沉积磷在适当条件下均可被释放参与P的再循环(可再循环磷),占总磷的15%-43%。其中贡献最大的是Fe-P,占可再循环磷45.5%,其他形态-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Al-P〉CFA-P〉Ex-P〉Lea-OP。单因子污染评价显示长江口沉积物中可再循环磷向水体释放的生态风险较小。沉积物总铁与总磷比(TFe∶TP)和BD(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浸取相铁磷比(BD-Fe∶BD-P)分别高于27和20,表明沉积物吸附磷的铁氧化物位点过量,沉积物仍有较强的保留P的能力和潜力。这揭示了水体磷存在向沉积物转移的趋势,且沉积磷释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很低。
- 于宇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
-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长江口海域
- 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的模拟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模拟研究了在添加过量无机氮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条件下,水体pH、无机碳体系、海-气CO2通量的变化过程,探讨了海水无机碳对过量无机氮输入引起的富营养化响应机制.结果表明,NO3-添加组中,当浓度≤37.60μmol.L-1时,HCO3-、p(CO2)增加,pH、CO32-下降;当浓度≥188μmol.L-1时,则正好相反.NH4+添加组中,当浓度≤25.20μmol.L-1时能够明显促进水体HCO3-、p(CO2)减少,pH、CO23-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当浓度≥126μmol.L-1时,水体表现为向大气释放CO2,且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NO2-添加组中,当NO2-浓度在7.90μmol.L-1时,HCO3-、p(CO2)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H、CO32-则随时间明显增加,水体表现为吸收大气CO2且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而当NO2-高于和低于此浓度时,无机碳变化不明显.水体Chl-a较对照组的增加量(ΔChl-a)与Δp(CO2)具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r=-0.87,p<0.000 1,n=16),表明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与水体中浮游植物在不同形式不同浓度无机氮作用下对水体无机碳利用性不同有关.
- 张乃星宋金明贺志鹏郑国侠张蓬徐亚岩
- 关键词:无机氮
- 渤海南部海域沉积物中吸附态无机氮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7
- 2004年
- 用分相浸取的方法对采集于渤海南部海域的 2 9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 (表层样站 2 7个 ,柱状样站 2个 )中的吸附形式的无机氮 (包括NH4 N和NO3 N)和总氮 (TN)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它们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 ,在表层沉积物中 ,NH4 N在渤海中央盆地由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增 ,在中央区域有两个异常高值区 ,莱州湾内分布较为均匀 ,渤海湾南部为一低值区 ,向北逐渐增大。NO3 N在渤海中央盆地由东西两侧向中央递增 ,渤海湾和莱州湾内均沿着离岸方向递减。渤海南部表层沉积物中吸附态氮占TN的 3 2 8% ,表层沉积物中吸附形式的氮以NO3 N为主 ,占 83 7% ;NH4 N主要受有机质含量 (OC)、氧化还原环境(Es)、黏土矿物组成的影响 ;NO3 N主要受水体NO3 N浓度和分布的控制。NH4 N随沉积深度增加而增加 ,NO3 N随深度增加而减小。TN的分布主要受陆源物质输入及沉积物粒度控制。研究区TN高而OC低且二者相关性较差 ,间接说明TN中有相当部分是以无机氮 (IN)的形式存在 。
- 宋金明马红波李学刚袁华茂李宁
-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 中国边缘海海洋沉积生态环境反演中的生物标志物被引量:1
- 2023年
- 中国边缘海是海—陆—气圈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最活跃的海域之一,重建中国边缘海海洋生态环境演变对深入探析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耦合作用意义重大,海洋沉积物生物标志物为定性/定量揭示海洋生态环境演变提供有效手段,可为预测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洋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总结归纳目前海洋沉积物中常用的古菌、细菌和真核来源生物标志物在海陆来源、化学结构、分布规律与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析了不同生物标志物类型在重建海洋温度、酸碱度、氧化还原环境和浮游植物演变过程中的应用状况,剖析了多参数生物标志物在重建中国边缘海生态环境演变中存在的问题。总体而言,利用生物标志物重建中国边缘海生态环境演变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定性描述水平;由于对生物标志物母源生物及其适应机制认识不足会导致对生物标志物指标的解译存在偏差,进而影响海洋环境重建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多种重要海洋环境演变参数并未建立起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指标。未来的海洋生态环境重建研究应从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厘清生物来源,整合大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有更精确对应关系的校正公式以实现定量反演和准确预测,同时结合功能微生物群落筛选出更具独特性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等方面开展研究。
- 王越奇宋金明袁华茂袁华茂段丽琴李学刚
-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海洋沉积物中国边缘海
- 春夏季黄东海海水无机碳体系及海-气界面CO2交换通量
- 近年来,由于在调控大气CO2含量及影响气候变化上的显著作用,关于陆架边缘海海一气界面CO2交换通量的研究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现场调查及模式估算一致表明,全球海洋总体表现为大气CO2的碳汇,但确切的海一气界面CO2交...
- 曲宝晓宋金明李学刚袁华茂李宁段丽琴
- 辽东湾柱状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被引量:8
- 2006年
- 根据沉积物中无机碳的结合强度,运用连续浸取的方法将沉积物中的无机碳分成5种不同的形态:NaCl相、氨水相、NaOH相、盐酸羟胺相、HCl相。并以渤海辽东湾柱状沉积物为例,探讨了各形态无机碳的含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辽东湾不同层次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碳的含量特征比较明显:氨水相>盐酸羟胺相≈盐酸相>NaOH相>NaCl相。氨水相、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占沉积物中总无机碳的绝大部分,大于80%;NaCl相和NaOH相无机碳只占总无机碳的一小部分。沉积物中各形态无机碳含量的变化受沉积环境如pH、Eh、Es、含水率、Fe3+/Fe2+、有机碳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NaCl相无机碳受pH、Eh影响较大;氨水相无机碳主要由含水率、Fe3+/Fe2+、pH、Eh控制;NaOH相无机碳主要由含水率、Eh和pH控制;盐酸羟胺相无机碳主要受含水率、Eh、有机碳的影响;HCl相无机碳的控制因素和盐酸羟胺相的相似,但它受pH和Eh的影响更显著。虽然有机碳和各个形态的无机碳都呈负相关关系,但它对每一形态的影响都不相同,其作用受其它环境因素的制约。环境的氧化能力越强,pH值越小,越不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而有利于NaCl相、氨水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形成;环境的还原能力越强,pH值越大,越有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而不利于NaCl相、氨水相和NaOH相无机碳的形成。辽东湾沉积物的弱氧化-还原环境有利于盐酸羟胺相和盐酸相无机碳的保存。
- 牛丽凤李学刚宋金明袁华茂李宁戴纪翠
- 关键词:影响因素沉积物
- 海洋Re、Mo和U对氧化还原环境的指示作用被引量:4
- 2022年
- 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Re、Mo和U主要依靠扩散作用通过沉积物—水界面,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的沉积物中自生富集,Re在轻度还原的次氧化沉积环境中富集,Mo在还原性更强的硫化环境中富集,而U具有较宽的富集沉积深度区间。Re、Mo和U独特的地球化学行为使其可用于指示海洋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其在沉积物中的自生富集程度与沉积时所处的氧化还原条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e、Mo和U在氧化沉积环境(Re/Al<1.3×10^(-7),Mo/Al<0.4×10^(-4))和季节性缺氧区覆盖的沉积环境中富集程度较小,在常年性缺氧区覆盖的沉积环境(U/Al>5×10^(-4),Mo/Al>5×10^(-4))和硫化沉积环境(Mo/Al>5×10^(-4))中富集程度较大。除依据其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和相对富集程度进行定性分析之外,还可以结合元素富集系数(TM_(EF)<1表示亏损,TM_(EF)>1表示富集,TM_(EF)>3表示明显富集,TM_(EF)>10表示强烈富集)、元素比值(Re/Mo≤0.3×10^(-3)指示氧化环境,Re/Mo≈10×10^(-3)~30×10^(-3)指示缺氧环境,Re/Mo≈0.7×10^(-3)~0.8×10^(-3)指示硫化环境)、元素共变体系(Mo_(EF)/U_(EF)≈0.1×现代海水值~0.3×现代海水值指示氧化—次氧化环境,Mo_(EF)/U_(EF)>1×现代海水值指示缺氧环境,Mo_(EF)/U_(EF)≈3×现代海水值~10×现代海水值指示硫化环境)以及同位素(氧化沉积环境中δ^(98/95)Mo≈-0.7‰,次氧化沉积环境中δ^(98/95)Mo≈-0.5‰~+1.3‰,缺氧沉积环境中δ^(98/95)Mo≈+1.6‰,硫化沉积环境中δ^(98/95)Mo≈+2.2‰~+2.5‰)等进行综合定量判别。值得关注的是,目前Re、Mo和U的氧化还原迁移转化机制尚未完善,现代海洋系统的数据较为有限,Re、Mo和U富集程度的区域分异性和高度可变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仍需要更多的现代海洋系统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数据和应用实例,以更好地与古海洋体系相结合来完善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指标的指示作用。
- 张晓潼袁华茂宋金明宋金明
- 关键词:REMOU海洋环境
- 数据产品对基于机器学习反演大洋表层海水酸化速度准确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5年
- 全球海水pH变化监测对于了解海水酸化状况及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影响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机器学习算法被广泛运用于从观测数据和容易获得的环境参数构建海洋酸化参数格点数据。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改善算法结构来提高准确性,而使用不同的环境参数数据产品对获取的海水酸化速度准确性有多大的影响至今没有报道。基于相同的海水pH观测数据和集成学习前反馈神经网络算法,使用不同的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和CO_(2)分压(pCO_(2))数据产品构建获取2002~2021年全球大洋表层海水pH数据,发现选择不同的温度和pCO_(2)数据产品会导致通过机器学习获取的区域和全球平均酸化速度出现显著差异,而不同盐度产品导致的酸化速度差异仅出现在局部区域。使用不同数据产品的平均值作为机器学习算法的输入,可有效避免因环境参数数据产品导致的区域性极端结果,增加机器学习探析海洋酸化速度的准确性。
- 钟国荣李学刚宋金明宋金明马骏袁华茂马骏
- 关键词:数据产品
- 稳健统计和Grubbs检验法在实验室间能力验证结果分析中的应用——以海洋生物体中总汞测定结果为例被引量:8
- 2014年
- 报道了用稳健统计技术(Robust statistical technique)和Grubbs检验法,在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海洋生物体样品总汞含量检测结果评定分析中的应用。结果分析表明,用稳健统计技术和Grubbs检验法,对多家实验室参加的海洋生物体样品总汞含量检测能力验证数据中的离群值进行评定,其结果具有一致性,相比而言,稳健统计技术的数据处理和计算程序更加科学、直观和简洁方便,可很好地反映多个实验室能力验证的数据统计分析和结果评价。
- 李军宋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