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滇文
- 作品数:130 被引量:606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多排螺旋CT椎管造影术前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2
- 2006年
- 陈长青贾连顺宋滇文李慎江梁朝革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造影术前
- 磁共振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后评价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后的MRI表现与临床意义 ,评价术后MRI表现及其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照术前与术后MRI图像与临床资料 ,观察颈椎磁共振影像表现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前路减压术中植骨MRI信号强度根据手术时间由低逐渐向等信号转变 ,而纯钛钢板均为无信号影 ,术前仅表现出骨赘和椎间盘突出者其术后功能改善好 ,而术后功能不佳者术前MRI特征表现为脊髓T2WI高信号 ,融合平面与融合相邻椎间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结论 :MRI可根据信号变化反映前路植骨融合状况 ,并通过术后MRI不同表现为评价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术后的功能变化提供了影像学基础。
- 贾宁阳陈雄生史建刚宋滇文沈康平王晨光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磁共振
- 甲基强的松龙对脊髓损伤后伤段脊髓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伤段脊髓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线粒体内游离钙的变化和早期使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的影响。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脊髓损伤组(SCI组,采用Allen’s打击法造成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和脊髓损伤后应用MP治疗组(MP组),每组又分为处理后6h、12h、24h三个时间相,每个时间相6只。在各时间相处死动物后提取伤段脊髓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呼吸Ⅲ态(R3)、呼吸Ⅳ态(R4)、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P/O)和线粒体内游离Ca^(2+)浓度。结果:SCI组在伤后6h、12h和24h R3、RCR和P/O显著低于对照组,R4和线粒体内游离Ca^(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伤后6h和12h MP组R3、RCR和P/O高于SCI组,R4和线粒体内游离Ca^(2+)浓度低于SC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MP组R3、R4和RCR在6h和12h时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4h时R3、RCR和P/O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伤段脊髓线粒体呼吸功能和线粒体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受到影响,线粒体内膜通透性增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偶联程度明显受到抑制。早期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改善线粒体的呼吸功能。抑制Ca^(2+)内流,保护伤段脊髓线粒体的稳定性。
- 蔡卫华贾连顺叶晓健袁文陈雄生周许辉宋滇文
- 关键词:脊髓损伤线粒体钙超载
- 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的研制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设计一种简单便携的脊柱手术实时监测工具并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减少战地脊柱脊髓损伤救治的医源性损伤。方法:自行设计并制备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离体脊柱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椎弓根开道,实验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进行椎弓根开道。记录两组各标本的操作时间,术后将标本沿椎弓根平面水平剖开,比较两组标本的开道位置及进针深度。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处理单个椎体时间分别为(0.5±0.2)min、(0.6±0.1)min,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穿刺道边缘距离椎弓根壁平均距离(mm)明显短于实验组(1.1±0.3vs1.8±0.2,P=0.037)。结论:手柄式脊柱内固定导引器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体外初步应用效果尚可,能够为早期手术提供可靠参考。
- 史建刚贾连顺袁文赵辉陈德玉王波陈雄生贾宁阳宋滇文史国栋麻彬吴建锋
- 关键词:脊柱损伤脊髓损伤骨折内固定术导航
- 怀孕期间脊柱肿瘤的治疗策略和效果
- 目的:脊柱肿瘤发病率较低,发生于孕期的脊柱肿瘤更为罕见。目前,针对这一特殊时期脊柱肿瘤的治疗仍存在很大争议。我们通过分析本中心收治的23例孕期脊柱肿瘤的临床特征,并回顾既往报道,以期优化此类特殊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案。
- 孟通宋滇文严望军刘铁龙杨兴海魏海峰肖建如
- 关键词:孕期脊柱肿瘤诊疗策略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合并大咯血一例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张维莉单红卫丁尔迅董勤樊民李永生罗祥基宋滇文汤朝晖姚亚成卢根娣缪晓辉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合并症大咯血利巴韦林复合维生素B
- 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性颈脊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原因,以及脊髓损伤严重程度、性别、年龄等因素对血钠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急诊收治的一组颈椎外伤患者,排除合并颅脑外伤及慢性疾病的患者,人选病例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及无神经功能障碍组,回顾性分析各组病例的血钠变化情况。结果人选病例共102例,男83例,女19例;年龄17-68岁,平均45.6岁。完全性脊髓损伤组23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60例,无神经功能障碍组19例。共发生低钠血症共39例,完全性脊髓损伤组15例(65%),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23例(38%),无神经功能障碍组1例(5%)。低钠血症发生率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全性脊髓损伤组低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和无神经功能障碍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钠血症与患者脊髓损伤程度有明确相关关系,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脊髓损伤节段无相关关系。结论急性颈脊髓损伤后具有较高的低钠血症发生率,虽然影响钠盐平衡的因素及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但颈脊髓损伤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以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导致颈脊髓损伤后电解质系统异常的重要原因。
- 刘伟幸永明王杰邵将宋滇文贾连顺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低钠血症自主神经系统
- 两种阻断方式对骶骨肿瘤切除术后伤口影响的比较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选择性靶血管栓塞与球囊阻断2种方式对骶骨肿瘤术后患者伤口影响的比较。方法将104例骶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行选择性靶血管栓塞(A组)53例,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B组)51例,其中20例患者术前已经行放、化疗。记录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观察2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肤红肿5例,愈合不佳8例,伤口窦道瘘口2例,皮肤坏死6例;皮肤大面积坏死2例;B组皮肤红肿1例,愈合不佳1例,伤口窦道瘘口1例;2组间比较,B组切口愈合不佳及皮肤坏死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组患者术后0.5、1、2年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例死亡、1例发生骶神经损伤,3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B组术后无死亡,1例发生一过性神经症状,1例发生排尿功能障碍,术后1年左右恢复。结论球囊腹主动脉阻断可有效地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与选择性靶血管栓塞相比对伤口影响更小。
- 孔金海肖辉孙正望许炜刘铁龙宋滇文严望军钱明杨成杨兴海吴志鹏黄权林在俊钟南哲肖建如
- 关键词:骶骨脊椎肿瘤气囊阻塞
- 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7共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最主要的作用是诱导骨形成,但因提取困难、代谢速度快、难以准确控制其使用浓度、价格昂贵等限制了其在体外和体内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目的:构建含特异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2,7的腺病毒载体,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共转染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将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得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分为5组,空白组和常规诱导组分别以常规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骨形态发生蛋白2,7腺病毒转染组:分别单独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7腺病毒进行转染;联合转染组:以2种骨形态发生蛋白腺病毒联合转染。结果与结论:转染第7天,联合转染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x、Ⅰ型胶原和碱性磷酸酶mRNA表达均较其他各组增高(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2,7腺病毒转染组上述指标较空白组和常规诱导组增高(P<0.05)。转染第14天,联合转染组4个指标均较其他各组明显增高(P<0.05);同时,4个指标表达均高于第7天(P<0.05)。病毒转染后第7天,联合转染组Ⅰ型胶原和骨钙素蛋白表达均较其他组明显增高(P<0.05)。提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腺病毒共转染后,较单基因转染和成骨诱导液诱导更能促进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 陈剑袁文宋滇文胡凯猛范立星刘厚奇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形态发生蛋白7共转染成骨诱导成骨蛋白
- 高血糖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了解高血糖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高血糖组。Allen法制作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在伤后1—10d内对各组大鼠进行斜板试验和改良Tarlov评分,评价高血糖对脊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高血糖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后1—10d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和Tarlov评分均下降。高血糖组大鼠脊髓伤后1—10d的斜板试验临界角度和Tarlov评分明显不如对照组。结论:创伤后诱发的高血糖可能加重脊髓继发性损害,不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 叶添文贾连顺宋滇文周许辉蔡卫华徐振东
- 关键词:高血糖脊髓损伤神经行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