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柏
- 作品数:85 被引量:4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肠道血管畸形血管瘤出血的诊断与治疗(附28例报告)被引量:1
- 1996年
- 胃肠道的血管瘤、血管畸形出血并不罕见。但诊断比较困难。为了进一步探索其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们总结有病理诊断者2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7~77岁,平均年龄48岁。血管畸形11例,血管瘤17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4天。临床主要表现黑便或便血24例,呕血4例,2次以上出血病史者25例,大出血伴休克4例,手术前均有止血或输血等保守治疗史。血红蛋白低于90g/L者23例,其中5例血红蛋白在30~40g/L。多发病灶(2处以上)5例,其中胃伴十二指肠血管畸形,十二指肠血管畸形,十二指肠血管瘤,小肠伴结肠血管瘤,小肠血管瘤各1例。血管瘤体积最大者8cm×5cm×2cm(1例伴肠梗阻)。
- 宋少柏冯来运
- 关键词:胃肠道血管畸形血管瘤出血
- 大肠多原发癌31例分析
- 1999年
- 近年来,发现大肠多原发癌的病例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作者近10年共收治大肠癌1124例,其中多原发大肠癌31例(2.7%),包括同时癌19例(1.7%),异时癌12例(1.0%)。1临床资料1.1年龄与性别同时癌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34~62岁...
- 胡晓东李荣田文宋少柏
- 关键词:大肠肿瘤多原发性
- 大肠癌浸润转移机制研究近况被引量:1
- 1998年
- 一、大肠癌浸润转移过程大肠癌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可能有如下机制:(1)肿瘤增生所产生的机械性压力;(2) 肿瘤细胞的移动能力增加;(3) 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大肠癌的转移是一复杂过程,包括:(1) 肿瘤微血管化。肿瘤的生长需要比正常组织更多的血液供应,直径超过2mm的癌肿必然伴有微血管化;(2) 癌细胞从原发瘤脱落,结合并降解基膜及ECM;(3) 侵入循环管道,形成栓子;(4) 在特定器官的毛细血管滞留并粘着,再次穿过血管壁并定居、增殖形成转移癌。这个过程必须依靠癌细胞、宿主细胞、ECM之间的相互作用。
- 刘君宋少柏
- 关键词:大肠肿瘤肿瘤浸润肿瘤转移
- 全文增补中
-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提高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5年收治的14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以颈部肿块就诊,2例以声音嘶哑就诊,病程2周至4年。9例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及对侧大部分切除术,3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2例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滤泡性淋巴瘤4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术后联合放、化疗7例,4例行单纯局部放疗,另外3例未行辅助治疗。随访13例(92.8%),1例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术后10个月死亡,2例术后未行任何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术后18,31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其余10例随访6-122个月,平均43.2个月,均健在。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及病理易误诊。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其预后与病理类型、综合治疗方案密切相关,术后辅助化疗对本病的治疗甚为重要。
- 杜晓辉李荣宋少柏
- 关键词:预后
- 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93例分析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原则 ,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源性肿瘤占同期腹膜后肿瘤的 2 0 .6% (93 /4 5 2 ) ,其中神经鞘瘤 2 4例(2 5 .8% )、恶性神经鞘瘤 19例 (2 0 .4% )、副节瘤 14例 (15 .1% )、神经纤维瘤 16例 (17.2 % )、其他少见肿瘤 2 0例 (2 1.5 % )。术前CT和MRI检查的诊断率分别为 65 .6%和 73 .9%。手术切除率为97.9% (91/93 ) ,2例行探查活检。良、恶性肿瘤术后的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9% ,80 .1%和42 .4% ,10 .5 %。良性肿瘤术后复发 8例 ,复发率为 13 .1% ;恶性肿瘤复发 14例 ,复发率为 43 .8%。结论 CT和MRI对本病诊断有辅助意义 ;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良性肿瘤预后良好 。
- 杜晓辉李荣宋少柏
- 人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Fab片段/αA-干扰素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5
- 1998年
- 目的:为深入开展乙型肝炎的生物导向治疗,我们构建了人抗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体Fab片段/αA-干扰素(IFN-αA)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pHS/IFN-α。方法:采用PCR方法,将IFN-αADNA两端引入酶切位点及5端引入-Linker,重组入抗HBsAg抗体Fab表达载体pHS相应酶切位点,酶切鉴定并筛选出阳性克隆pHS/IFN-αA,并对插入基因片段测序。结果:重组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证实重组片段已正确插入载体相应酶位点,片段与PCR扩增片段大小相同,硷基序列正确。结论:pHS/IFN-αA的成功构建。
- 郑伟檀华宋少柏宋少柏王琰逯好英王琰
- 关键词:乙型肝炎干扰素HBSAG抗体
- 老年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附12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 2 0 0 0年间 10 9例 60岁以上结直肠癌病人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高龄结直肠癌病人入院前误诊率高 (3 8 5 % ) ,并存病多 (89% ) ,肿瘤切除率为 90 % ,围手术期病死率为8 2 %。结论 手术切除是高龄结直肠癌病人最佳治疗方法 ,但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合理处理并存病 ,选择适当的麻醉和手术方式 。
- 安泽武王茹宋少柏
- 关键词:结肠直肠癌老年
- 大肠癌组织中结直肠癌缺失基因mRNA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 1998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G)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用逆转录 PCR 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检测 DCCGmRNA 及 PCNA 在33例大肠腺癌及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1)DCCGmRNA 表达缺失率为61%,PCNA 指数为3%~97%。(2)大肠癌组织 DCCGmRNA 表达缺失及 PCNA 指数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P<0.01)。(3)大肠癌 DCCGmRNA 表达缺失与 PCNA 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检测 DCCGm-RNA 及 PCNA 表达有助于判断高度恶性的大肠癌及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DCCG 的改变影响大肠癌恶性表型的可能机制是 DCCG 失活后导致其抑制细胞增殖的特性丧失,从而使大肠癌细胞获得更强的浸润和转移能力。
- 郭伟张国华宋少柏蒋彦永石怀银王殿军李楠
- 关键词:大肠肿瘤抑癌基因PCNA
- 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6年
- 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12例临床分析张清云,宋少柏怀柔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医院(101407)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无特异性表现和检测方法,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为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将我院1985年1月~1994年12月...
- 张清云宋少柏
-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平滑肌瘤
- 原发性小肠肿瘤误诊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1990年以来诊治的 3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中 2 0例被误诊 ,误诊时间 1~ 15个月 ,误诊率 5 1.3%。良性肿瘤 6例 ,恶性肿瘤 14例 ;肿瘤位于十二指肠 3例 ,空肠 9例 ,回肠 8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块、消化道出血、肠梗阻、黄疸等。 2 0例均经手术治疗 ,其中 15例获随访 ,死亡 12例 ,存活 8例。B超、CT诊断符合率较低 ,DSA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的部位及性质。结论 :误诊的原因为对本病认识不足 ,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极为困难。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是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
- 安泽武王玉乾王茹宋少柏
-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误诊分析DSA检查随访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