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芷生 作品数:255 被引量:4,690 H指数:47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灵台红粘土-黄土-古土壤序列频率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40 2001年 通过对甘肃灵台晚新生代红粘土 -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测量和频率磁化率分析 ,发现红粘土及黄土 -古土壤的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存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两套沉积在成壤过程中由生物作用或化学作用而形成的超顺磁性矿物含量 ,对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增大有重要的贡献。相比磁化率而言 ,受影响因素较少的频率磁化率变化 ,反映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超顺磁粒级铁磁性矿物的相对含量 ,能更真实、敏感地记录不同时间尺度的古气候波动。灵台红粘土 -黄土 -古土壤序列的频率磁化率在 2 .6MaBP前后不同的变率特征 ,揭示了大冰期来临前后黄土高原的冷暖、干湿反差产生了显著变化 ,而与此相关的冬。 孙有斌 孙东怀 安芷生关键词:频率磁化率 古气候波动 晚新生代 风尘堆积 阿尔金山索尔库里盆地狮子沟组磁组构研究 沉积学特征、角砾岩性的变化及磁组构研究揭示索尔库里盆地可能经历了多次水流方向的变化,开始为由南向北流,在中间一段转变为由北向南流,最后一段又转变为由南向北流,转变过程中有一定时段的东西向水流.这说明沉积区在沉积之初南部的... 常宏 方小敏 安芷生 强小科 宋春晖 符超峰 宋友桂关键词:地层 磁组构 文献传递 古环境中沉积物粒度组分分离的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5 2001年 陆相沉积物一般由多个粒度组分叠加组成,根据粒度分布曲线的特征可确定组分数、分布类型以及设定粒度分布函数,用设定的分布函数对实测粒度数据拟合可计算出函数的各参数,并获得各组分的百分比和分布函数,从而从数字特征上分离各组分。对流水和风成沉积物研究表明,河流沉积物由细粉砂级悬移组分和中砂至细砂级跃移组分叠加组成;封闭湖的碎屑沉积物主要是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搬运的细粉砂级悬移组分;风成砂由高度分选的近源跃移砂组分与细粒大气背景粉尘叠加组成;黄土由低空近源的悬移粉砂组分与高空运源悬移细粒组分叠加组成;北太平洋粉尘只有高空西风搬运的悬移细粒组分,该组分的粒度在中国沙漠、黄土高原和北太平洋的风成物中表现出一致性和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该系统中高空悬移并分散于大气中的背景粉尘。 孙东怀 安芷生 苏瑞侠 吴锡浩 王苏民 孙千里 David Rea Jan Bloemendal关键词:分布函数 沉积物 黄土-古土壤中石英颗粒的粒度分布 被引量:44 2000年 通过对黄土-古土壤全样及分离的石英样的粒度分析, 发现经历了不同程度风化成土和成壤作用的黄土-古土壤全样的粒度总体变细, 并且不同粒级组分的含量变化不尽相同. 从全样中分离出的石英颗粒, 由于基本剔除了后期成壤作用的产物, 可能较好地指示了原始粉尘的粒度组成, 其粒度参数应是东亚冬季风强度的一个较好的替代性指标. 孙有斌 鹿化煜 安芷生关键词:黄土-古土壤 石英颗粒 粒度分布 六盘山东麓朝那剖面红粘土年代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97 2000年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之下的红粘土的年代和形成可为六盘山隆起、鄂尔多斯夷平面解体以及青藏高原隆升等构造事件提供重要证据。六盘山东麓厚达303m的朝那黄土-红粘土剖面的磁性年代地层学表明朝那红粘土开始堆积于8.1MaBP,是目前黄土高原上发现的最老的红粘土。8.1MaBP前后一次强烈构造运动使得鄂尔多斯夷平面解体,相对下沉地区接受红粘土沉积,六盘山地区开始隆起,这可能与青藏高原强烈的构造抬升事件有关。 宋友桂 方小敏 李吉均 安芷生 杨东 吕连清关键词:红粘土 磁性地层 黄土高原 中国北部及西北部三次尘暴的研究——矿物气溶胶中微量元素源区特征及在大气搬运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8 1991年 一、采样及实验 利用单孔巴托耳型分级撞击式采样器(美国国际质子激发X荧光(PIXE)公司)采集了1990年4月三次尘暴期间及尘暴后气溶胶样品。第一次是4月6日在西安(34.3°N 108.9°E)(尘暴Ⅰ);第二次是4月10日在宁夏沙坡头(37.5°N 104.9°E),北京(39.9°N 116.4°E)和11日在西安(尘暴Ⅱ);第三次是4月25日在北京(尘暴Ⅲ)。 张小曳 安芷生 刘东生 陈拓 张光宇 Richard Arimoto 朱光华 汪新福关键词:尘暴 气溶胶 微量元素 长白山区泥炭地现代有壳变形虫环境意义探讨 被引量:18 2009年 有壳变形虫(testate amoebae)是一种新的具有潜力的环境变化生物指标。对采集自长白山区哈泥(42°12′50″N,126°31′05″E)、金川(42°20′47″N,126°21′35″E)、赤池(42°03′16″N,128°03′22″E)和圆池(42°01′55″N,128°25′58″E)等4个泥炭地不同生境的75个有壳变形虫样品,采用冗余分析方法(RDA)研究有壳变形虫种类组合变化与7个环境变量的关系,所有采样点均以泥炭藓(Sphagnum)为优势植被。结果表明水位埋深(depth to watertable),pH值和泥炭湿度是影响长白山区泥炭地有壳变形虫种类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显著性检验达到p<0.001的水平。这一结果与国外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这3个环境因子可以作为目标变量进行有壳变形虫-环境因子转换函数的构建。 李鸿凯 卜兆君 王升忠 安芷生 赵红艳 马云艳 陈旭关键词:有壳变形虫 贺兰山树轮晚材宽度记录中的降水量变化 被引量:16 2003年 通过贺兰山地区树木年轮晚材宽度的研究,建立了贺兰山地区最近250年来的树轮晚材宽度年表。与气象观测记录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树木生长与生长季当年5—7月降水量呈明显的正响应,在此年表的基础上重建了贺兰山地区过去250年来5—7月降水量,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干湿变化,相对干旱年占总年数的52%,相对湿润年占总年数的35 5%,平年为14 5%,旱灾是该地区主要旱涝灾害。谱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5—7月降水有明显的2 6、3 5、21 3年的3个准周期。同时贺兰山地区降水量的变化历史可以反映东亚夏季风的变迁历史。 马利民 刘禹 蔡秋芳 安芷生关键词:降水量变化 末次冰消期东亚和挪威海气候事件的对比 被引量:24 1997年 通过对黄土-古土壤和泥炭剖面的高分辨率~14C年代学以及有机质的δ^(13)C值和有机碳百分含量的研究,揭示了末次冰消期百年尺度温暖-寒冷的东亚季风气候颤动事件及其反映的有意义的降水变率.它们由波令(Bolling13~12.5ka BP),老仙女木(Older Dryas 12.5~11.75ka BP),阿勒鲁德(Allerod 11.75~11.2 ka BP)和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 11.2~10 ka BP)事件构成.其地层结构表现出多种沉积相的变化,反映了气候的不稳定性.这些高频、快速的气候事件可与挪威海海面温度记录的气候事件—一对比.反映了东亚季风气候通过西风带及与其相关的气压系统与极地.高纬地区古气候的遥相关. 周卫建 安芷生 S.C.Porter D.Donahue A.J.T.Jull关键词:末次冰消期 东亚季风气候 黄土 古土壤 古气候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中新世哺乳动物群磁性年代学研究及其对哺乳动物迁移和古环境的指示意义 张鹏 敖红 Mark J.Dekkers Andrew P.Roberts 安芷生 李永项 卢凤艳 林杉 李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