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祥龙

作品数:9 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沉水
  • 3篇营养盐
  • 3篇苦草
  • 3篇沉水植物
  • 2篇底泥
  • 2篇营养
  • 2篇湿地
  • 2篇水生
  • 2篇太湖
  • 2篇太湖湖滨带
  • 2篇中营养
  • 2篇湖滨带
  • 2篇黑藻
  • 2篇腐解
  • 2篇腐解过程
  • 1篇氮素
  • 1篇植物系统
  • 1篇溶解氧
  • 1篇生命周期
  • 1篇生态系统

机构

  • 8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常州大学
  • 2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常州市环境监...

作者

  • 9篇孔祥龙
  • 8篇李春华
  • 8篇叶春
  • 3篇王博
  • 2篇李永峰
  • 2篇江源
  • 2篇陈小刚
  • 2篇赵晓峰
  • 2篇张来甲
  • 1篇宋祥甫
  • 1篇卢少勇
  • 1篇张咏
  • 1篇叶斌
  • 1篇王秋光
  • 1篇陈桥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生物量苦草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水体水质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在玻璃温室大棚内,模拟太湖的水、土、植物情况,研究了不同生物量苦草在1年内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对水体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物量的苦草在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有较大的差异,此差异受苦草生长状况的影响显著.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从整个生命周期看,苦草生物量为992.00g时,对水体pH值影响最大,不利于苦草吸收NH4+-N和ρ(TOC)的降低;为496.00g时,水体ρ(DO)的周年平均值处于较高水平,约8.65mg/L;为228.00g时,有利于ρ(TP)的降低,不利于其吸收NO3--N和ρ(TN)的降低.其中,生长期,苦草对水体营养盐的去除率随生物量的增加不断增大,当生物量达到2380.00g时,去除率放缓;衰亡期,苦草生物量为168.00g时,水体TN去除率取得极大值,为784.00g时,水体TP去除率取得极小值.最终确定214.00g的苦草残余生物量为最佳滞留量,此时苦草密度为118.00g/m2.
张来甲叶春李春华宋祥甫孔祥龙
关键词:苦草生命周期
凹形基底自然湿地中理化指标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对凹形基底自然湿地中的底泥和不同水深的水体进行采样,研究了自然湿地中理化指标的分布特征,并初步分析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的分层现象明显,且TN、TP浓度随水深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水深为30~50cm处,TN、TP浓度最低;底泥中TN、TP浓度随水深增加而上升;在水深为30~50cm处。底泥中微生物数量最高。对降雨径流进入湿地及水流在湿地中的速度分布进行模拟分析,得出水流形态是导致湿地水体和底泥中TN、TP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水流形态又受基底形态的影响。
孔祥龙叶春李春华李永峰
关键词:水深总氮总磷
初春苦草腐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过程及规律被引量:23
2012年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初春温度条件下苦草在腐解过程中碳、氮和磷的释放过程,研究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营养盐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初春温度条件下,苦草迅速腐解,向水体释放大量碳、氮和磷。随着时间的推移,苦草向水体释放的磷大部分沉积进入底泥,而氮则是部分沉积进入底泥,部分以气体形式移出水体。苦草腐烂分解产生的厌氧条件和大量有机碳的供给促进了水体反硝化作用并加快氮素移出水体。较大的生物残留量会引起水体缺氧,同时产生大量营养盐,导致水质严重恶化,因此需要适时收割水生植物来控制水体残留生物量。
王博叶春李春华江源孔祥龙
关键词:沉水植物苦草腐解初春
不同氧环境中黑藻腐解过程及对水体-底泥碳、氮、磷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解不同溶氧条件沉水植物衰亡分解对水体以及底泥碳、氮、磷的影响,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氧环境下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Royle)分解过程中碳、氮、磷的释放,并探究沉水植物分解中,由于氧环境的改变对水体与底泥碳、氮、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促进了黑藻腐烂分解,以及碳、氮的释放,但对磷的释放影响不大.同时,好氧条件明显降低了水体氨氮的含量,减慢了水体了硝酸盐氮的去除率.而低氧条件加快了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但是氨氮含量较好氧条件明显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在沉水植物腐解前期,氨氮迅速增大时适当曝气以降低水体氨氮含量.一段时间后停止曝气,此后沉水植物分解过程增强了水体反硝化作用,加快水体硝酸盐氮的转化,促进氮素以气体形式移出水体.
王博叶春李春华孔祥龙
关键词:沉水植物黑藻腐烂分解营养盐溶解氧
太湖湖滨带藻密度与水质、风作用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被引量:16
2013年
为研究太湖湖滨带水体藻密度、水质及风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0年春、夏季调查了太湖湖滨带的水质、藻密度,同时结合风级、风向等数据,运用偏相关法分析了藻密度分布与水质、风作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季湖滨带水体藻密度低于夏季,平均值分别为1.88×106、1.75×108L-1,竺山湾、梅梁湾、西部沿岸藻密度较高.太湖湖滨带水体ρ(TP)、ρ(TN)、ρ(NO3--N)、ρ(NH3-N)、ρ(COD Mn)春季平均值分别为0.10、4.48、0.99、2.36、6.46 mgL,夏季分别为0.16、2.09、0.60、0.43、6.73 mgL,其中高值主要分布在竺山湾、西部沿岸、梅梁湾湖滨带;在时间上,ρ(TN)、ρ(NH3-N)、ρ(DO)春季较高;ρ(TP)、pH夏季较高.太湖湖滨带春、夏季风作用均以向岸的正作用力为主,夏季和春季风力作用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73.风作用值较高的区域出现在梅梁湾、贡湖、西部沿岸.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藻密度分布均与风作用值呈显著正相关;春季只有透明度与藻密度的分布显著相关,夏季藻密度分布与ρ(COD Mn)、ρ(SS)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pH呈显著负相关.在富营养化严重的太湖,N、P等营养盐已经不再是藻类暴发的限制因子,而风作用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湖流,北部竺山湾、梅梁湾似口袋状的地理形态,是影响藻密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另外,入湖河流污染对北部、西北部湖滨带自生藻类的滋生,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对藻类分布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春华叶春张咏赵晓峰孔祥龙陈小刚
关键词:湖滨带太湖水质风作用
湖滨缓冲带湿地基底形态修复研究
基底是湿地植物的支撑者,同时也是微生物及底栖动物活动的场所,基底条件的改善是湿地生态修复的基础,而基底形态优化则是基底条件改善的重要举措。  本文首先以典型凹形基底湿地为例研究了基底形态对湿地水体及底泥中营养盐分布的影响...
孔祥龙
关键词:湿地生态修复营养盐污染净化
文献传递
沉水植物黑藻腐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过程被引量:51
2014年
为探究沉水植物衰亡过程中营养盐的释放规律,采用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Royle)作为研究用沉水植物,在实验室内模拟了黑藻在初春温度下腐解过程中的主要营养盐碳、氮、磷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黑藻在试验初期迅速腐解,该过程中向水体释放大量碳(81.31%)、氮(81.62%)、磷(85.94%).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黑藻向水体释放的磷大部分沉积进入底泥,而氮有部分沉积进入底泥,同时有部分以气体形式移出水体.黑藻腐烂分解产生的厌氧条件以及高TOC供给促进水体反硝化作用加快氮素移出水体.但是较大生物残留量会引起水体缺氧,植物残体分解加剧,导致水质严重恶化,因此需要适时收割水生植物来控制水体残留生物量.
叶春王博李春华叶斌江源孔祥龙
关键词:沉水植物黑藻腐解营养盐
太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56
2012年
根据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特点,运用综合健康指数法建立了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构成,其中准则层由湖滨带水质状况、底泥状况、植被状况、其它生物状况(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岸带物理状况5项组成,指标层由总氮、总磷、溶解氧、挺水植物覆盖率等15项指标构成。采用专家打分法、熵值法分别确定了准则层、指标层的权重系数。对太湖湖滨带33个点位进行了采样分析,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应用到所建立的评价体系中。评价结果显示33个点位中为"很健康"、"健康"、"亚健康"、"疾病"、"严重疾病"的分别占0%、24.2%、21.2%、51.5%及3.0%,也即超过一半的点位处于"疾病"状态。只有东太湖刚刚超过"健康"分数的下限,东部沿岸、贡湖、南部沿岸均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梅梁湾、竺山湾、西部沿岸属于"疾病"状态,且竺山湾的生态健康状态最差。该评价结果与太湖湖滨带各分区的实际调查情况相符合,评价方法可靠性、可行性较强,可为其它湖泊湖滨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一定的参照。
李春华叶春赵晓峰王秋光陈小刚孔祥龙卢少勇徐东炯陈桥
关键词:湖滨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水生态太湖
苦草对水-底泥-沉水植物系统中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35
2015年
通过模拟水-底泥-沉水植物(苦草)系统,检测了苦草整个生命周期内总氮及各形态氮含量的变化,以反映N在该系统内的迁移转换.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阶段,空白组和苦草组系统氮含量(水体+底泥+苦草中氮含量)均持续降低,但苦草组(实验始末)氮含量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空白组,其中苦草组系统中TN、NH4+-N、NO3--N含量分别减少了41.68%、81.96%、93.34%,分别比空白组提高了11.39%、31.90%、0.28%;苦草组底泥中TN、NH4+-N、NO3--N含量分别减少了43.45%、87.41%、96.50%,分别比空白组提高了13.78%、37.26%、1.68%.苦草的存在促进了底泥氮的释放,显著提升了底泥微生物活性及氮循环菌的数量,从而加快了系统内的氮素循环,并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明显改变各形态氮的迁移及转化方式.2012年7~10月,苦草组系统总氮(TN)减少幅度最大,到10月份,水体中氮素含量达到最少.
孔祥龙叶春李春华张来甲李永峰
关键词:苦草氮素水生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