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柳伊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甘肃省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项目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重点中医药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5篇胃癌
  • 4篇中药
  • 3篇用药规律
  • 3篇胃癌前病变
  • 3篇癌前
  • 3篇癌前病变
  • 3篇病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用药规律研究
  • 2篇数据挖掘
  • 2篇中药干预
  • 2篇类风湿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湿
  • 1篇单束重建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机构

  • 13篇甘肃省中医院
  • 11篇甘肃中医药大...
  • 3篇甘肃省中医药...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姚柳伊
  • 7篇舒劲
  • 5篇柳春
  • 4篇梁永林
  • 3篇武正权
  • 3篇田旭东
  • 3篇柳直
  • 2篇姚五平
  • 1篇张参军
  • 1篇卢雨蓓
  • 1篇王煜
  • 1篇邢涛
  • 1篇李磊
  • 1篇王鹏
  • 1篇郭军
  • 1篇何勇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新中医
  • 2篇西部中医药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用药规律研究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通过对临床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文献的归纳性回顾,探讨其治疗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水平。方法选取近30年医学期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单味药126味,前31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70.7%,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分析统计得到的高频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柳春梁永林姚柳伊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药复方用药规律
健胃止泻合剂对脾虚型功能性腹泻大鼠脑肠肽VIP、CCK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健胃止泻合剂对脾虚型功能性腹泻大鼠脑肠肽VIP、CCK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妈咪爱组、健胃止泻合剂低剂量组、健胃止泻合剂高剂量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灌胃大黄水煎液7.5 g/(kg·d),并每日负重游泳,以力竭为度的方法建立脾虚型功能性腹泻模型。在造模的同时,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天给予大鼠自由饮用0.9%NaCl溶液,健胃止泻合剂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健胃止泻合剂18、4.5 g/(kg·d),妈咪爱组灌胃妈咪爱0.2 g/(kg·d),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脱颈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血清中VIP、CCK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肠肽VIP、CCK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妈咪爱组脑肠肽VIP、CCK表达降低,健胃止泻合剂低、高剂量组脑肠肽VIP表达显著降低(P<0.05),健胃止泻合剂低、高剂量组脑肠肽CCK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健胃止泻合剂可通过降低脾虚型功能性腹泻大鼠脑肠肽VIP、CCK的表达,调节肠道运动和水液代谢,从而改善功能性腹泻。
武正权杨红娟姚柳伊郭军
关键词:VIPCCK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被引量:4
2013年
本文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从病因、病机、证型等方面探讨了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认识;并通过临床跟师所见典型病例,报道了黄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指出溃疡性结肠炎后期及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者须用黄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姚柳伊舒劲
近5年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4年
检索近5年内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相关资料,从中医对本病认识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旨在指导临床。
姚柳伊田旭东舒劲
关键词:辨证论治
健胃消胀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健胃消胀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5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治疗组应用健胃消胀合剂治疗32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比利胶囊治疗20例,治疗4周后随访3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胁胀满、上腹疼痛、餐后饱胀、早饱、嗳气、反酸、饮食减少、恶心呕吐症状评分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腹烧灼感、抑郁或烦躁易怒的症状评分方面,2组患者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消胀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在疗效及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方面优于枸橼酸莫沙比利胶囊。
姚柳伊舒劲田旭东武正权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制萎扶胃丸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探究制萎扶胃丸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联合氨水自由饮用、饥饱失常、乙醇灌胃、雷尼替丁饲料喂养的复合造模法构建PLGC模型大鼠,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实验组,每组8只;另取8只健康大鼠设为空白组。高、中、低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1.67、0.84、0.42 g·kg^(-1)制萎扶胃丸溶液,对照组灌胃给予2.00×10^(-3)g·kg^(-1)叶酸溶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给予等量0.9%NaCl,每日1次,共4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胃组织微血管结构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IF-1α、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相较于模型组,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大鼠胃组织微血管结构异常现象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高剂量实验组效果最为明显。高、中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空白组的HIF-1α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43±0.03、0.66±0.04、0.77±0.01、0.80±0.02和0.37±0.02,VEG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7±0.06、1.21±0.06、1.51±0.07、1.54±0.05和0.88±0.02,VEGFR-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3±0.06、1.18±0.04、1.37±0.05、1.45±0.02和0.70±0.02,Ang-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1±0.03、0.61±0.02、0.71±0.01、0.78±0.03和0.34±0.01。高、中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制萎扶胃丸可能通过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改善缺氧微环境,减少血管生成,从而有效干预PLGC进展。
豆鹏程袁学玲宋瑞平封壮壮姚柳伊陈心怡王晓龙左娇娇舒劲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用药规律研究
2013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临床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反复发作性关节炎,以关节滑膜结构和功能异常为其主特征。该病致残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医药在RA的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并以其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作用独特等特点在RA治疗中被广泛运用。因此,笔者采用“病证结合”思维模式,
柳春梁永林姚柳伊
关键词:病证结合湿热痹阻证用药规律
中医中“髋”的认识探讨
2016年
中医骨学是中医骨伤科学重要组成部分,多分散在历代名医学著作中,并为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提供形态学基础,髋关节为人体大关节之一,髋脱位为其重要损伤之一,历代各类伤科类著作也总结了许多治疗方式,我们以《黄帝内经》为基础对历代各类医学著作关于髋关节内容进行总结分析。
柳直姚五平樊小青姚柳伊
关键词:中医学髋关节髋脱位
中药干预胃癌前病变作用的研究现状
2024年
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黏膜“炎-癌”转化过程中的关键病理阶段,尽早诊断、有效干预该阶段对预防胃癌发生具有积极意义。诸多研究证实,中药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调节炎症反应、抗血管生成、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糖酵解、抗氧化应激、抗幽门螺杆菌、调节自噬水平、调节肠道菌群等不同途径对PLGC发挥有效干预作用。本文通过系统阐述中药单体或提取物、中药复方干预PLGC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旨在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和相关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豆鹏程宋瑞平姚柳伊左娇娇封壮壮陈心怡王晓龙舒劲
关键词:中药胃癌前病变
中药方剂治疗胃癌用药特征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中药方剂治疗胃癌的用药特征,建立中药抗胃癌效应数学模型。方法:检索近30年医学期刊发表有关治疗胃癌临床疗效好的中药方剂,提取元数据建立“治疗胃癌中药方剂数据库”,统计用药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从显性和隐性2个角度挖掘各医家胃癌治疗的遣方用药规律,构建中药抗胃癌效应数学模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176首,单味药210味,有18味药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色核心药。通过对核心药的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补虚药和脾经药表现活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药物所有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脾经和甘味药具有抗胃癌效应(回归系数>0且P<0.01)。结论:中药特征与其抗胃癌效应关系密切,通过对比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揭示出药物特征交互作用下的抗胃癌效应,为医生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和重要参考。
柳春姚柳伊梁永林
关键词:胃癌中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