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杰

作品数:36 被引量:751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会议论文
  • 1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岩浆
  • 13篇中生代
  • 12篇年代学
  • 12篇额尔古纳地块
  • 11篇岩浆作用
  • 10篇锆石
  • 9篇俯冲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6篇新元古代
  • 6篇元古代
  • 6篇早中生代
  • 5篇锆石U-PB...
  • 4篇地块
  • 4篇地质
  • 4篇东北亚
  • 3篇大洋
  • 3篇大洋板块
  • 3篇地球化学证据
  • 3篇新生代

机构

  • 36篇吉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黑龙江省地质...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作者

  • 36篇唐杰
  • 36篇许文良
  • 26篇王枫
  • 16篇李宇
  • 15篇赵硕
  • 6篇郭鹏
  • 5篇高福红
  • 5篇王伟
  • 4篇张一涵
  • 4篇孙晨阳
  • 3篇徐美君
  • 3篇于介江
  • 2篇王子进
  • 2篇裴福萍
  • 2篇郝文丽
  • 2篇孟恩
  • 1篇葛文春
  • 1篇张兴洲
  • 1篇曹花花
  • 1篇杨德彬

传媒

  • 4篇岩石学报
  • 3篇中国矿物岩石...
  • 2篇世界地质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科学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兴安岭北段中-新生代玄武岩成分变异:对地幔热演化过程意义
近年来,东北地区地幔热演化过程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而揭示东北地区地幔热演化过程的有效手段就是研究东北地区玄武岩的成分变异特征.系统总结并对比了大兴安岭北段早白垩世玄武质岩石和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化学成分变异,以便揭示研究区...
唐杰许文良李宇孙晨阳
关键词:玄武岩中生代新生代
西太平洋俯冲带的演变:来自东北亚陆缘增生杂岩的制约被引量:14
2022年
本文系统总结了东北亚陆缘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增生杂岩的构成与形成时代,并结合同时代火成岩组合及其时空变异以及沉积建造组合,重塑了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演变历史。结果表明:①位于佳木斯地块东缘的跃进山杂岩代表了二叠纪俯冲带,它是古亚洲洋构造体制的产物;②侏罗纪增生杂岩代表了侏罗纪俯冲带,与陆缘同期钙碱性火成岩组合以及含煤建造一起,共同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的开始;③侏罗纪增生杂岩中—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早期陆源碎屑岩物源的变化,与古地磁和生物学证据一起,共同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小角度斜向俯冲和东北亚陆缘走滑的构造属性,导致了低纬度侏罗纪增生杂岩向高纬度的推移;④白垩纪—古近纪增生杂岩与陆缘白垩纪—古近纪岩浆作用一起代表了该期俯冲带的存在,自早白垩世到晚白垩世再到古近纪岩浆作用范围向海沟方向的收缩,揭示了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以及俯冲板片后撤(rollback)过程的发生,同时标志着东亚大地幔楔的形成;⑤古近纪晚期—新近纪早期日本海的打开,标志着现今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及东北亚大地幔楔的形成。
许文良王旖旎王枫唐杰龙欣雨董玉李宇张兴洲
关键词:增生杂岩
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岩浆作用:锆石U-Pb年代学证据被引量:26
2016年
本文拟在研究区确定新元古代岩浆作用期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从岩浆活动的角度制约额尔古纳地块的构造属性,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侵入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区内6个代表性侵入岩中的锆石大部分呈自形一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的特点,暗示其为岩浆成因。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及本文测年结果,可将额尔古纳地块上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划分为七期:①~927Ma的碱长花岗岩;②~890Ma的二长花岗岩;③~851Ma的正长花岗岩;④~830Ma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⑤~790Ma的双峰式火成岩(包括辉长岩、辉长闪长岩、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⑥~762Ma的花岗闪长岩;⑦~737Ma的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这些新元古代侵入岩的发现表明额尔古纳地块上存在前寒武纪地质体。结合全球岩浆构造热事件,可以判定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应是对Rodinia超大陆演化的响应,并且这些岩浆事件可以同图瓦一蒙古地块和中蒙古地块上发育的同期岩浆事件相对比,这暗示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的这些微陆块具有亲缘性。
赵硕许文良王枫王伟唐杰张一涵
关键词: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岩浆作用锆石U-PB年龄
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时间的限定被引量:83
2015年
本文对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振荡生长环带明显,暗示其岩浆成因。测年结果显示,白云母花岗岩形成于168Ma,为中侏罗世岩浆事件的产物。岩体具有高硅(Si O2=74.61%~80.16%)、富铝(Al2O3=10.59%~13.90%)、贫铁(Fe2O3=0.11%~0.3%)等特征,在化学上属于准铝质-过铝质(A/CNK=0.97~1.13)系列。孙吴地区白云母花岗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锆石的εHf(168Ma)=+7.53^+11.66,二阶段的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595~966Ma之间。上述特征表明,孙吴地区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岩浆起源于新增生加厚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在大兴安岭与小兴安岭衔接地区变质杂岩和冀北-辽西地区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的存在,表明大兴安岭西坡-冀北-辽西地区中侏罗世经历了一次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有关的陆壳加厚过程。因此,研究区内中侏罗世白云母花岗岩的形成应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作用有关,而与古环太平洋向欧亚大陆的俯冲作用无关,其形成时代也限定额尔古纳地块西北部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时间应为中侏罗世。
李宇丁磊磊许文良王枫唐杰赵硕王子进
关键词:中侏罗世年代学地球化学
额尔古纳地区早-中三叠世岩浆作用:对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制约
<正>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从蒙古的杭爱山脉一直延伸到鄂霍茨克海的乌达海湾,长约3000 km,宽约300 km,古生代和早中生代时期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之间。它是东亚北部一条具有较长地质历史的造山带,...
唐杰许文良王枫王伟徐美君张一涵
文献传递
大兴安岭北段中—新生代玄武岩成分变异:对地幔热演化过程意义被引量:7
2019年
近年来,东北地区地幔热演化过程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而揭示东北地区地幔热演化过程的有效手段就是研究东北地区玄武岩的成分变异特征.系统总结并对比了大兴安岭北段早白垩世玄武质岩石和新生代玄武质岩石的化学成分变异,以便揭示研究区中生代晚期-新生代的地幔热演化过程.大兴安岭北段早白垩世玄武岩在化学上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以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它们的La/Nb和La/Ta比值分别介于1.8~5.6和30~87,暗示岩浆起源于岩石圈地幔;它们的初始^(87)Sr/^(86)Sr值、ε_(Nd)(t)和ε_(Hf)(t)值分别介于0.704 5~0.706 9、-1.52~+3.60和+1.74~+7.77,表明岩浆源区属于弱亏损-弱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早白垩世玄武质岩石的Sr-Nd-Pb同位素成分指示岩浆源区是由DM和EMⅡ型地幔端元混合而成,并经历了俯冲流体的交代.表明大兴安岭北段早白垩世玄武质岩浆源区为受早期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新生代超钾质和钾质玄武岩具有Nb-Ta的弱负异常,^(87)Sr/^(86)Sr值为0.704 7~0.705 7、ε_(Nd)(t)值为-6.3~-0.8,而地幔捕掳体具有SrNd同位素亏损特征;钠质玄武岩具有Nb-Ta的正异常,较超钾质和钾质玄武岩具有低的^(87)Sr/^(86)Sr(0.703 5~0.704 2)以及高的ε_(Nd)(t)值(+3.4~+6.6),类似MORB的同位素组成,这些特征说明大兴安岭北段新生代玄武质岩石起源于软流圈地幔.综上所述,大兴安岭北段早白垩世和新生代玄武质岩石成分的差异不仅指示其岩浆源区从岩石圈地幔转变为软流圈地幔,更为重要的是它揭示了研究区地幔的热演化过程——从早白垩世高的地温梯度到新生代低的地温梯度的转变.这一过程也是岩石圈从中生代晚期到新生代逐渐增厚的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可以得出大兴安岭北段早白垩世的玄武质岩浆作用与岩石圈伸展、减薄形成的裂陷作用相关,而新生代玄武质岩浆作用则�
唐杰许文良李宇孙晨阳
关键词:早白垩世新生代玄武质岩石岩石学
张广才岭“新元古代”一面坡群的形成时代:来自岩浆锆石和碎屑锆石U-Pb年龄的制约被引量:25
2014年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新元古代"一面坡群唐家屯组流纹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以及杨木岗组粉砂质泥岩中锆石的U-Pb定年结果,结合上覆早侏罗世太安屯组流纹岩的定年结果,讨论了一面坡群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属性。采自该群绝大多数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暗示其岩浆成因。定年结果表明,采自一面坡群唐家屯组底部流纹岩的形成时代为295±2Ma,而上部长石石英砂岩产生了234Ma、260Ma、273Ma、291Ma、309Ma和327Ma多组谐和年龄;杨木岗组粉砂质泥岩产生了226Ma、267Ma、362Ma、411Ma、485Ma和783Ma多组谐和年龄;覆盖在杨木岗组之上的中生代太安屯组流纹岩的定年结果为189±1Ma。从上述定年结果可以看出,一面坡群唐家屯组流纹岩形成于早二叠世,而其上部的长石石英砂岩与杨木岗组粉砂质泥岩的形成时代类似(226~234Ma)——即其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之间(226~189Ma),而非先前所确定的新元古代。基于杨木岗组中碎屑锆石的年龄频数,杨木岗组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于周边晚古生代地质体以及次要的早中生代、早古生代和新元古代地质体。此外,早二叠世流纹岩与同时代玄武质岩石共同构成了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可能暗示一种伸展环境。
郝文丽许文良王枫唐杰徐美君高福红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
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后期演化过程:来自矿物原位微区成分与同位素组成的制约
2024年
花岗岩作为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岩浆作用过程一直是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上利用全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来示踪花岗岩成因和演化过程的方法已不够准确,为此,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报导的花岗岩中单矿物的原位微区成分——这些数据记录了全岩数据无法识别的单矿物颗粒内部和不同矿物颗粒之间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异特征,明显提高了对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后期演化过程的认识。首先,矿物原位微区成分对花岗质岩浆的源区性质和混合过程具有指示意义。花岗岩中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的变异可能暗示其源区在深熔作用过程中发生了锆石的不平衡和选择性熔融,而未必是壳幔混合作用的结果,这是对“锆石效应”概念新的扩展;同一花岗岩样品中分选出的磷灰石颗粒可以具有完全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Eu异常、Sr含量和Sr-Nd同位素组成等,表明它们中的部分颗粒是岩浆形成和上升过程中从围岩捕获的,是小规模地壳混染作用的产物;榍石的微区成分分带记录了多种岩浆混合过程,也反映了熔体成分、氧逸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花岗岩与其中发育的包体、捕虏体和相关围岩的锆石Hf-O同位素和磷灰石Sr-Nd同位素组成可以记录上述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经历岩浆混合和同化混染等作用。其次,矿物原位微区成分可以反映花岗质岩浆的分离结晶过程。岩浆成因磷灰石不同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能指示它们受到了其他矿物分离结晶作用的影响,如帘石族、榍石、角闪石、斜长石等;花岗伟晶岩系统中岩浆成因独居石Sm/Nd值在不同岩带中的规律性变化揭示了岩浆分离结晶程度的差异;榍石的多种微区元素含量和它们之间的协变关系受控于花岗质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和氧化还原状态;岩浆成因绿帘石族矿物的震荡环带表明在绿帘石结晶的晚期阶�
龙欣雨唐杰许文良
关键词:源区性质
额尔古纳地块J3—K1岩浆作用及其变形历史:对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制约
<正>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和古太平洋板块之间,在东亚大陆中生代的形成演化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沿着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两侧分布着早中生代钙碱性火山岩和花岗岩带,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洋在早中生...
唐杰许文良王枫赵硕李宇
文献传递
额尔古纳地块“新元古代”佳疙瘩组的形成时代:来自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
额尔古纳地块上的佳疙瘩组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套前寒武纪变质岩系。该套地层最初由宁奇生等人在额尔古纳右旗佳疙瘩村附近建立,由于缺乏标准生物化石资料,只依据区域变质程度和变形特点将其时代归为了元古代(宁奇生等,1959)。之后...
赵硕许文良唐杰李宇郭鹏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