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震
- 作品数:142 被引量:1,841H指数:2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区域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价值意蕴、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被引量:1
- 2024年
- 区域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是顺应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域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是推进职业教育分级管理机制的务实举措,是促进区域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应有之义,是推动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需要。其主要内涵特征是“引航领向”的指引性、“突显特色”的内在性、“融合发展”的多元性和“体制机制”的规范性。建设区域高质量职业教育教材体系必须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障,以更新教材开发理念为持续动力,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要素,以优化教材出版机制为关键支撑,以健全监测管理机制为有力保障。
- 任锁平和震
-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材教材体系
- 基于双能力模型的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路径研究
- 2024年
-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输入型能力模型和输出型能力模型,对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进行“职前—准入—职后”三个层面的系统设计,能够更好地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在职前培养上,要发挥培养主体的协同功能、明确培养内容的具体标准、实现培养模式的多维发展;在准入体系上,要坚持德技并重的准入理念、完善资格认证的静态标准、规范教师招聘的动态程序;在职后发展上,要完善四级联动的在职培训体系、创新在职教师群体的培训模式、健全“双师”标准的评价机制。
- 和震尉淑敏赵泽慧贺世宇
-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职前培养
-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维度及内涵研究被引量:41
- 2020年
- 实现"双高计划"的预期目标必须深化产教融合。"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具有多重维度与价值意涵,在产教技术融合、资源融合、利益融合、制度融合与文化融合等五维向度上均有独特的利益诉求与融通路径。基于此,通过加强专业与产业的对接逻辑、发挥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结构效应、优化校企优质资源的联结路径、寻求产教主体的价值同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治理体系以及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关系,能有效满足校企双方诉求,实现"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目标。
- 刘晶晶和震
- 关键词:高职院校维度
- 文化堕距视域下普职分流的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被引量:2
- 2023年
- 基于普职分流政策饱受民众争议的现象,从文化堕距视域分析,造成普职分流争议的缘由是:面对物质条件升级和制度政策革新,大众的思想文化概念并未跟上其变迁速度,仍存在教育观念上的文化滞后。在本体层面,“强普弱职”的现状加深了普职差别观念;在政策层面,分流操作简单粗暴、分流管道封闭隔绝阻碍了思想的变革与更新;在心理层面,强大的文化惯性与群体情感阻碍了个体文化观念的觉醒。要实现社会大众对于普职分流机制的理性认知,需要从职业教育主体、政策设计执行以及内部文化重构三个方面加强主体自身竞争力,优化普职分流政策实施路径,以构建思想文化观念变迁的长效路径。
- 和震罗丽莎赵泽慧
- 关键词:文化堕距文化变迁
- 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研究取向被引量:3
- 2021年
- 课程建设一直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议题。把握职业教育课程发展与课程研究的趋势,有利于更好地指导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行动,促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取向是职业教育课程研究者综合运用哲学、心理学以及有关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观点形成的对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总体认识和把握,是开展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的方向指引。基于价值论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取向的发展,发现其背后有明显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变迁线索:早期的知识发展取向反映了职业教育课程研究盲从普通教育所追求知识传授的教育价值,就业取向的职教课程研究反映了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和社会和谐稳定等社会公共产品价值,技术技能取向的职教课程研究则反映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经济价值的重视。21世纪以来,自我实现取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反映出对职业教育育人价值的认识回归和内涵升华,高技能取向则因应了我国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未来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应着力解决适应性难题,平衡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多元价值诉求,建立多元平衡的职业教育课程价值生态。
- 谢良才和震
-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价值
- 美国技术学院预科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中高职衔接的启示被引量:9
- 2017年
- 奥巴马政府实施"制造业回归"国策与面临技能危机的困境,促进了技术学院预科高中在美国的兴起与发展。技术学院预科高中主要面向STEM产业领域,通过融合中等和高等教育、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初级或中级职业技能人才。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技术学院预科高中尊重学生能力差异,提供学生可选择性的发展路径,并构建了利益相关方共治机制。技术学院预科高中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沟通教育与职业、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满足产业人才需求的理念蕴含了当前美国改革职业教育的四个核心原则,引领了美国优质职业教育建设。其成功经验对我国深化中高职衔接的启示为:衔接需要各方力量合力而为,衔接专业要紧贴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衔接应当体现以学生为本,开发一体化的课程衔接体系。
- 祝成林和震
-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 改革开放40年职业教育:促进了实用知识、应用技术与青年的结合被引量:1
- 2019年
- 教育的实质是教育者组织教育内容并采用教育手段来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个成就的实质就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组织了实用知识和应用技术为课程,并采用了工学结合、行为导向等教育手段方法,促进了大批青年职业能力的发展.
- 和震
- 关键词:实用知识中等教育结构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价值定位、逻辑向度与行动路径被引量:1
- 2024年
- 新质生产力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推动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行动方向。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与必然趋势,其价值定位主要表现在:对接新质生产力跃升,完成新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要求;依托技术革新驱动,把握职业教育变革的国际趋势;打造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拉动等方面。基于新质生产力引发的工作世界变革,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需从重塑愿景、革新制度、优化技术三个维度分析其内置逻辑,即引发育人需求转变、驱动制度框架重构、赋能教育供给方式迭代。为推进职业教育数智化转型,面向新质生产力重塑职业教育新生态,应在愿景层面树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职业教育新发展理念、制度层面塑造跨场域融合的职业教育智慧共治新格局、技术层面确立数智技术赋能协同创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范式。
- 王羽菲和震
- 关键词:职业教育
- 职普比争议的多视角分析与政策建议被引量:9
- 2022年
- 我国推行的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政策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诸多争议。研究认为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应是长期的政策追求,职普比争议需要立足多个视角加以分析和引导。在多重视角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应维持从刚性到灵活的“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政策,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步均衡协调发展;构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升学和就业双功能,增强其社会吸引力;继续增加对中职投入力度,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发展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多次分流;坚持职普比底线;加大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宣传,改善社会舆论环境。
- 和震汪冰冰
- 校企深入合作的有益尝试被引量:6
- 2012年
- 从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的本质要求来看,技能的掌握需要不断的模仿练习而获得,这就决定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与实训基地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来培养技能人才。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奔驰班"项目启动以来,
- 和震
- 关键词:校企职业教育模仿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