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军
- 作品数:66 被引量:221H指数:8
-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6层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16层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临床证实的颌面部骨折的16层CT图像。图像后处理采用GE AW4.2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结果:16层CT图像清晰显示了6...
- 郑海军周海军汤嘉泉
- 关键词:多平面重建技术
- 文献传递
- 肾素瘤一例被引量:11
- 2004年
- 陈华平周海军郑海军黄忠雄李晓杰
- 关键词:肾素瘤血压心电图B超病理诊断
- 直接数字化摄影脊柱成像技术的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脊柱成像技术。方法抽取我院直接数字化摄影(DR)手动控制、DR自动控制、CR和传统x线摄影的脊柱影像片各300例,对其进行分析,分别统计甲、乙、丙及废片率(重摄),同时对脊柱的细微结构显示情况进行评估。结果DR手动控制曝光脊柱影像甲片率为74.5%,明显好于DR自动控制曝光的42%、CR成像的39.7%、传统x线摄影的27%。脊柱影像的细微结构显示情况:DR手动控制为98.7%,好于DR自动控制为88.5%、CR成像的84.1%和传统x线摄影片59.6%。结论DR手动控制脊柱影像的质量明显好于自动控制,更好于CR和传统x线脊柱影像。
- 刘楚芝何勤周海军
- 关键词:X线摄影DR脊柱
- 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
- 2011年
- 目的探讨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及特征。方法对4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42例经病理证实的消化道间质瘤病例中,肿瘤位于胃11例,十二指肠6例,空肠19例,回肠6例。良性31例,恶性7例,潜在恶性或有恶变倾向4例。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结论消化道间质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检查对消化道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周海军李卫平周平蒋书情龙江涛陈斐
- 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诊断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删表现。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10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大囊小结节型肿瘤,在MRI表现为囊性病灶及附壁结节,实质型肿瘤表现为实质肿块,偏心性囊变,异常血管流空和显著强化。单纯囊型肿瘤表现为囊性病灶。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征表现是囊肿和壁结节、异常血管流空效应以及肿瘤的异常增强。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
- 刘金才周海军欧荣华
- 关键词:MRI脑肿瘤血管母细胞瘤
- 多层螺旋CT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扫描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2例结直肠癌患者多层螺旋CT的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将MSCT的结果与术中病理取得的结果比较,发现32例患者中仅有1例T4期的病例未诊断出。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作为影像学先进的检查方法,其扫描速度和成像质量都明显的优于普通单层CT,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较高,尤其对存在远处肝脏转移的患者诊断更准确,临床使用价值较高。
- 陈林凯蒋书情周海军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体层摄影技术
- 小肠间质瘤的CT诊断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2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中,肿瘤空肠19例,回肠6例。良性21例,恶性3例,潜在恶性或有恶变倾向1例。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可发现肿瘤的明确部位和治疗前后的综合评估及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 谢建功周海军陈斐陈德平
- 关键词:小肠间质瘤CT
- 16层螺旋CT眼环灌注成像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方法对我院28例53只高度近视眼和32例64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机进行CT灌注扫描,获取眼球赤道后眼环血容量值(BV),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高度近视眼赤道后眼环BV值均值为(4.61±1.48)ml/100 g,正视眼为(7.72±1.92)ml/100 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该区域血管的大小、多少和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眼球屈光度与眼环CT灌注BV值呈正相关(r=0.793,P<0.01),即随近视屈光度数增加,眼环灌注BV值减少。结论16层螺旋CT眼环灌注成像BV值能反映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是一种较好的定量检测方法。
- 周海军郑海军黄小伟武正清
- 关键词:高度近视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 椎间盘囊肿
- 2008年
- 患者男,2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腿不适3个月,无肿瘤、结核及外伤史,既往有阑尾炎手术史。体格检查:腰部活动正常,无压痛、叩击痛,右小腿外侧足背皮肤感觉减退,右拇深肌力减弱,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50°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影像学检查;CT扫示L4-5椎管内右侧份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
- 郑海军周海军欧阳朝文
- 关键词:椎间盘直腿抬高试验囊肿腰部活动小腿外侧软组织密度
- 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入院后对患者分别进行CT诊断与MRI诊断,之后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将手术所得结果作为参照,比较MRI与CT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失误率。结果:MRI诊断准确率为93.3%,显著高于CT的诊断准确率(81.7%),两种诊断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失误率为6.7%,明显优于CT诊断失误率(1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诊断时,CT与MRI是临床经常使用的检查方法,均能够对疾病类型及病变程度做出诊断,但针对不同的疾病类型,MRI诊断与CT诊断都有各自的优势,但在总体准确率方面,MRI诊断优于CT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将两种诊断方式结合使用,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 谢春艳崔鑫鹏周海军彭丹丹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MRI诊断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