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双频指数与咪达唑仑镇静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分析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 ARX-index,AAI)、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咪达唑仑镇静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分级Ⅰ~Ⅱ级、在下胸腰段硬膜外阻滞下行妇科手术的成年病人。监测AAI 和BIS,依据观察者警觉与镇静评分(observers assessment of the alertness/sedation seale,OAA/S评分)评估镇静程度。术中每隔5min静注咪达唑仑0.5 mg,直至OAA/S评分达到1分。分析AAI、BIS与OAA/S评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诱导期,AAI、BIS随病人镇静程度加深明显降低,且与OAA/S评分值显著相关(Speannan等级相关系数r=0.973和0. 945,均P<0.001)。恢复期病人表现为骤醒,AAI、BIS亦快速上升。结论:AAI、BIS均可定量、准确地反映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 葛圣金 薛张纲 庄心良 周晓敏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双频指数 清醒镇静 术前痛阈和耐痛阈与剖宫产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的关系 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剖宫产术产妇术前电刺激法测量的痛阈、耐痛阈与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行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产妇50例,年龄20~35岁,身高155~180 c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腰硬联合麻醉前应用电刺激仪测定痛阈和耐痛阈;术后行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舒芬太尼背景剂量0.015μg/(kg·h),单次按压剂量0.023μg/kg,锁定间隔时间8 min。于术后4、8、24 h时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舒芬太尼消耗量。对术前痛阈和耐痛阈与术后24 h VAS评分和舒芬太尼消耗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术前电刺激法测量的痛阈、耐痛阈与术后24 h VAS评分和舒芬太尼消耗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术前电刺激法测量的痛阈、耐痛阈不能预测剖宫产术后舒芬太尼消耗量。 周晓敏 刘宇琦 罗青妍 黄绍强关键词:剖宫产术 舒芬太尼 盐酸戊乙奎醚对术后导尿管不适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比较全麻诱导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阿托品对术后导尿管相关不适(CRBD)的预防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阿托品组(A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前15 min P组静注盐酸戊乙奎醚0.5 mg,A组静注阿托品0.25 mg。全麻诱导插管后使用14 Fr Foley 's导尿管行留置导尿。手术结束后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记录HR、CRBD严重程度、镇静程度(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术中芬太尼用量、各观察时点心率和镇静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术后CRBD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其中两组患者在术后0,0.5及1 h的CR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术后6h P组的CRBD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盐酸戊乙奎醚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口干发生率均高于阿托品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PONV)、面色潮红、视力模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诱导前使用盐酸戊乙奎醚预防术后CRBD效果较阿托品好,但口干发生率较高。 周晓敏 黄绍强 朱菊芸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 阿托品 小剂量精氨酸加压素在血管扩张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在血管扩张性休克病人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并发症。方法对17例血管扩张性休克病人进行了研究。病人均予儿茶酚胺类药物治疗,在充分容量治疗后加用小剂量AVP(<0.04U/min),在维持MAP≥65mmHg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剂量。记录AVP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肾功能、儿茶酚胺类药物的用量、并发症及病人的预后。结果予小剂量AVP治疗后,病人HR和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剂量均显著下降(P<0.01),MAP显著升高(P<0.05),心脏指数(CI)显著下降(P<0.01),每搏量指数(SVI)和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均显著升高(P<0.05),尿量显著增加(P<0.01),血肌酐(Cr)显著下降(P<0.01),肌酐清除率(CL)显著升高(P<0.01)。结论加用小剂量AVP治疗可明显改善血管扩张性休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可减少儿茶酚胺类药物的需要量,并改善肾功能。 周晓敏 薛张纲 葛圣金关键词:精氨酸加压素 儿茶酚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