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19a在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19a(miR-19a)在胃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胃癌AGS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 1,THBS1)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2份胃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血清及22份健康人群血清中miR-19a的表达量。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AGS细胞分为对照、inhibitor NC、mimics NC、miR-19a inhibitor、miR-19a mimics、miR-19a inhibitor+si-NC和miR-19a inhibitor+siTHBS1组,每组设3个复孔。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组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脂质体分别转染inhibitor NC、mimics NC、miR-19a inhibitor、miR-19a mimics、miR-19a inhibitor+si-NC和miR-19a inhibitor+si-THBS1,转染24 h后,分别采用RT-qPCR、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Transwell小室、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miR-19a的表达、细胞活力、增殖率、侵袭数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miR-19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t=5.061,P<0.001),胃癌患者血清中miR-19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清(t=6.299,P<0.001)。miR-19a inhibitor组AGS细胞中miR-19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nhibitor NC组(t=11.120,P<0.001),miR-19a mimics组miR-19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imics NC组(t=11.637,P<0.001),miR-19a inhibitor+si-THBS1组THB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iR-19a inhibitor+si-NC组(t分别为10.070和13.164,P分别为0.001和<0.001)。与inhibitor NC组相比,miR-19a inhibitor组AGS细胞活力、增殖率、侵袭数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t分别为16.679、10.072、17.737、11.173、11.549,P均<0.001),THBS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16.774,P<0.001);与mimics NC组相比,miR-19a mimics组AGS细胞活力、增殖率、侵袭数及Cyclin D1、PC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t分别为15.00
- 单彪卞良李书君王佩显吴殿超雷秋香刘登湘
- 关键词:胃癌细胞增殖血小板反应蛋白1
- 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D2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远期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D2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远期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90例,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根治性D2全胃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D2全胃切除术,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切口长度短、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3年、5年的总生存率较高,无瘤生存率较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生存质量评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D2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可改善围术期指标和生存率,且生存质量高。
- 吴殿超霍志斌李华肖琦海秦延
-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远期疗效
-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直肠癌组织Tob mRNA表达
- 背景: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及多基因参与的疾病,癌基因异常激活,抑癌基因的缺失或突变,DNA损伤修复系统缺陷,微卫星不稳定可导致肿瘤的发生。Tob是一个能和ErbB2酪氨酸蛋白激酶受...
- 吴殿超
- 关键词:结直肠癌
- 文献传递
- 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研究血清X型胶原α1链(COL10A1)、胸苷激酶1(TK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3α(MIP-3α)水平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作为恶性组,其中有腹膜转移27例,无腹膜转移69例;选取同期收治的104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病变组,选取1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及不同病理特征、有无腹膜转移胃癌患者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OL10A1、TK1、MIP-3α对胃癌患者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组血清COL10A1、MIP-3α、TK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良性病变组,良性病变组血清COL10A1、MIP-3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未分化、有脉管浸润、肿瘤临床病理分期(TNM)分期Ⅲ~Ⅳ期胃癌患者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高于高/中分化、无脉管浸润、TNM分期Ⅰ~Ⅱ期患者(P<0.05)。有腹膜转移胃癌患者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高于无腹膜转移患者(P<0.05)。血清COL10A1、TK1、MIP-3α单项及3项联合检测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2(95%CI:0.621~0.809)、0.749(95%CI:0.651~0.832)、0.736(95%CI:0.637~0.821)、0.853(95%CI:0.766~0.917),3项联合检测诊断的AUC大于3项单独检测(Z=1.990、3.617、2.986,P<0.001)。结论胃癌的发生导致患者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升高,同时随着胃癌患者病情的进展,血清COL10A1、TK1、MIP-3α水平升高,且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腹膜转移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王佩显单彪张倩倩吴殿超雷秋香
- 关键词:胸苷激酶1病理特征腹膜转移
- TOB/BTG家族的结构、功能及其与恶性肿瘤关系被引量:2
- 2005年
- 吴殿超周总光陈尧
- 关键词:恶性肿瘤抗增殖
- 手辅助腹腔镜与开腹左半结肠切除术对照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HALS)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将住院的5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HALS组(25例)和开腹组(25例)两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HAL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83.16.4-27.61)ml比(196.76±59.47)ml,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45.78±11.62)h比(74.08±16.12)h,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8.24±2.46)d比(11.63±3.07)d,P〈0.05];术后6dC反应蛋白少于开腹组[(21.68±6.97)比(67.32±28.31),P〈0.05]。结论手辅助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吴殿超刘丽芳霍志斌
- 关键词:手辅助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C反应蛋白
- 内镜下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对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90例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2 cm,淋巴管癌栓和黏膜下癌对淋巴结转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危险因素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0;3个危险因素均有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7.1%。结论:肿瘤大小>2 cm,存在淋巴管癌栓和黏膜下癌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无危险因素的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是可行的。
- 李华霍志斌吴殿超翟同善肖琦海王淑霞张丽丽
- 关键词: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结直肠癌组织Tob mRNA表达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研究Tob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距肿瘤10cm以远并经病理学证实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定量RT PCR方法检测31例结直肠癌标本及其相应的正常组织中TobmRNA的表达。结果31例癌组织中Tob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t=3.97,P=0.000);TobmRNA表达随着Dukes分期有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6,P=0.033)。结论在结直肠癌的发病机理中,TobmRNA可能为致癌基因。
- 吴殿超周总光郑雪莲王俊峰
- 关键词:结直肠癌MRNA表达
- 急性胰腺炎外周循环和胰腺微循环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 1(PECAM - 1)在急性胰腺炎外周血和胰腺微循环的表达。方法 :采用RT -PCR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 1(PECAM - 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外周循环 ,PECAM - 1mRNA的表达自AEP 4h开始逐渐上调直至AEP 8h,而在胰腺微循环 ,PECAM - 1mRNA的表达自AEP 2h开始下调 ,并且在AEP 6h下调至最低 ,在AEP 8h有轻度增加 ,但仍低于AEP 4h。在AEP 8h ,外周循环和胰腺微循环PECAM - 1mPNA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 - 1(PECAM - 1)蛋白的表达情况和mRNA表达相似。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外周血和胰腺微循环PECAM - 1呈逆向性表达。
- 吴殿超高宏凯周总光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 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与腹腔镜局部切除术的探讨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从而对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早期低分化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按照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因素分析,肿瘤大小≥2cn,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对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危险因素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0;三个危险因素都具有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2.9%。结论:肿瘤大小≥2 cm,黏膜下癌和淋巴管癌栓阳性是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早期低分化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局部切除术,这三项危险因素是判断是否进行附加手术的简单标准。
- 霍志斌吴殿超李华翟同善栾尚峰穆炳阁王淑霞郭淑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