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林静
- 作品数:70 被引量:30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艺术更多>>
- 一种基于资源包的学习内容生成方法
-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资源包的学习内容生成方法,步骤如下:管理员通过学习资源包装器对各类学习素材按照特定的组织方式进行编辑,并打包形成学习资源包;将该资源包上传至学习资源解析器,对资源包进行解析,并将资源...
- 刘清堂杨宗凯吴林静谢艳辉任晓冬韩淑云向丹丹
- 一种可组装的虚实融合实验电路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组装的虚实融合实验电路的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S1,定义每个电路卡片对应的电路元件,并将每个电路元件及其左右节点模块化表征;S2,采集用户组装的电路卡片图像,根据电路卡片图像找到对应的电路元件...
- 刘清堂余舒凡姜雨薇韩苗苗周姝言马晶晶吴林静
- 面向调节学习支持的智能教学代理设计与实证研究
- 2024年
- 向学习者提供必要的调节学习支持是协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依赖于教师根据经验提供个性化调节学习支持费时费力,难以推广。文章以调节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了面向调节学习支持的智能教学代理模型,并进一步设计了支架式调节和反馈式调节两种不同类型的代理调节策略。为了验证智能教学代理模型的有效性,文章以某师范院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为对象,研发了面向调节学习支持的智能教学代理,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智能教学代理能够促进和提升学习者的协作学习过程。具体来说,支架反馈式代理能够促进建构更多数量的话语,使学习者的协作话语分布更为均衡和稳定,并产生更为丰富的协作行为转换模式。但支架式代理对协作话语的数量有轻微的抑制作用,在行为模式的丰富性上也略低于支架反馈式代理。研究结论对于智能教学代理系统的研发和协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 吴林静陈梦凡高喻徐静刘清堂
- 关键词:智能教学代理
- 网络教育资源聚类研究综述
- 资源聚类是指将内容上相似或者相关的资源聚合到一起呈现出来的过程。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组织、摘要和导航。本文首先讨论了聚类中资源语义特征的选择与降维,然后介绍了三种常用的教育资源聚类算法,最后对聚类结果的评价与可视化...
- 吴林静刘清堂黄焕
- 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聚类算法
- 基于语义网的教育应用研究现状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语义网自2000年问世以来,深受国内外教育研究学者的青睐。从国内外知名的文库中抽取文献样本,从文献计量和研究主题这两个角度具体分析国内外2000年至2013年间基于语义网的教育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内语义网教育应用研究中存在着理论研究概述过多、实用开发技术研究过少、在基础教育应用的研究少、研究角度狭窄问题。因此,应深化理论层面的研究,兼顾技术层面研究;重视语义网基础教育研究,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拓展研究主题的视角,满足当前个性化自主学习需求。
- 刘清堂黄景修吴林静郭志强
- 关键词:语义网教育应用教育技术
- 一种课堂教学交互行为分析编码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课堂教学交互行为分析编码方法,首先编制行为分类表,依据行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过程,将教学行为划分为教师言语行为、教师活动行为、学生言语行为和学生活动行为;然后编制教学行为类别编码表,根据行为活动主体主导方式不...
- 刘清堂程云吴林静黄景修王亚茹王虹雷诗捷
- 文献传递
- 中小学智能精准教研的需求调研与发展策略被引量:3
- 2023年
- 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的融合促使教师研修向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方向转变。推动中小学加快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充分了解各地开展智能精准教研的需求。然而,当前研修活动的开展并未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导致研修活动难以真正做到精准性、个性化。依托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基于活动理论,从研修环境、研修目标、研修活动、研修资源、组织机制等五个方面,对26省47个区县和179所中小学开展了智能精准教研大规模需求调研,并提出四条发展策略:完善智能精准教研技术环境,建设智能精准教研大数据体系;创新智能精准教研模式,探索智能精准教研发展路径;建立智能精准教研支持服务体系,保障智能精准教研常态化发展;形成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企业-高校-中小学校多方协同的合作机制,构建智能精准教研新生态。
- 刘清堂郑欣欣李阳曾祥翊苗恩慧吴林静
- 关键词:智能技术教师教育
- 探究社区与沟通焦虑:在线协作会话中学习效果的条件组态研究
- 2024年
- 在线协作会话是在线学习和混合式学习中促进师生与生生交流、实现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然而,在线协作会话中各相关因素如何通过交互作用影响学习效果的机制尚不明确。研究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从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与外在的学习环境两个维度出发,提出在线协作会话中的沟通焦虑、社会存在、认知存在和教学存在四个因素对学习效果有联动影响。研究收集了某师范大学计算思维课程中31位学习者的全部在线协作会话数据,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了影响学习效果的条件组态。分析结果表明:(1)在线协作会话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存在多种可能路径和非对称因果关系;(2)良好的探究社区环境能够帮助高沟通焦虑程度的学习者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3)高沟通焦虑程度的学习者在缺乏高水平教学存在时,更易表现出较差的学习效果。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在线协作会话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出以下建议:(1)避免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单一因素归因;(2)注重为高沟通焦虑程度的学习者营造良好的在线协作会话氛围。
- 吴林静王慧敏向雪琳高喻刘清堂
- 关键词:社会认知理论
- 基于学习者评论数据挖掘的MOOC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7
- 2023年
- 理解学习者MOOC课程学习的体验和需求,是促进MOOC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学习者评论数据挖掘,可以揭示学习者情感体验与课程质量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为分析不同学科课程的差异提供有效支持,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此,开展了基于学习者视角的MOOC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首先以文本挖掘技术为基础,客观地从MOOC课程学习者评论数据中提取出课程管理、课程设计、学习平台、学习任务、学习材料、课程教师、课程内容及学习体验八个课程质量影响因素。其次,构建了基于学习者满意度和关注度的KANO分类模型,以评估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并对两类课程进行差异性分析和对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人文社科类和自然课程类课程的评价在课程设计、学习材料、课程教师、课程内容及学习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学习任务在两类课程中的评价均为最低;并且通过可视化揭示了不同类别课程的KANO模型分类结果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不同学科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优化建议,对MOOC课程质量的改进与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清堂尹兴翰吴林静曹天生陈亮
- 关键词:KANO模型
- 面向Linux的三分屏课件移植系统及方法
- 本发明提供面向Linux的三分屏课件移植系统及方法,包括课件资源转换和面向Linux的课件生成,首先对原三分屏课件的文件进行分析,明确原三分屏课件的文件结构组成,确定原三分屏课件的同步方式,根据内容解析过程所得同步方式,...
- 刘清堂向丹丹程云吴林静邵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