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星
- 作品数:68 被引量:731H指数:1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环境法典总则的证成与构想被引量:2
- 2023年
- 现代环境法的发展趋势是迈向基于整体主义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环境保护范式,法典化则是这种发展趋势的形式表达。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回应人民对于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国应当以“适度法典化”为立法模式开启环境法典的编纂进程。鉴于法典编纂的渐进性、阶段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应当基于法典的“总则—分则”逻辑结构,先行制定环境法典总则。法典总则的编纂通过提取公因式的方法,确立当代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融合、提炼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基本规则,强化总则的体系性强制效力,从而使其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环境基本法。在总则通过之后、法典最终编纂完成之前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环境法典总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准法典”的功能。
- 吴卫星周嘉敏
- 关键词:环境基本法
-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面临的两个问题被引量:2
- 2018年
-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面临两个问题:第一,规范之间的衔接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民事诉讼法与海洋环境保护法之间的衔接问题。检察机关能否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九条第二款提起海洋公益诉讼,目前还没有重大案例,社会组织依据环境保护法提起的几次海洋公益诉讼.
- 吴卫星
- 关键词:环境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海洋环境保护法衔接问题民事诉讼法诉讼实践
- 论环境规制中的结构性失衡——对中国环境规制失灵的一种理论解释被引量:25
- 2013年
- 中国环境规制失灵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规制中存在着三种结构性失衡:公众与企业在参与环境决策和诉讼中的失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经济主管部门在规制权力上的失衡;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在互相竞争中的失衡。欲解决此种现象,必须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环境法进行结构性的变革:建立环境公共利益的公众代表机制;加强责任行政制度,强化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责任;建立以环境价值评估为基础的生态赔偿与补偿制度。
- 吴卫星
- 关键词:环境规制规制失灵环境价值评估结构性变革
- 中国化学品环境立法的完善方向被引量:5
- 2013年
- 化学品环境管理是我国环境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当前化学品立法位阶较低,体系繁杂。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化学品基本法是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的迫切需求,在化学品基本法中应当强化对现有化学品的环境管理,建立或完善化学品环境自愿协议制度、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制度、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
- 吴卫星
- 关键词:环境法化学品管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 派生性环境权宪法渊源的比较研究——兼论中国环境权宪法化的路径选择被引量:4
- 2016年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权入宪成为当代宪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除了在宪法中明文规定一个独立的环境权条款之外,环境权的实质内容也有可能涵摄于宪法的其他条款之中,这种派生性环境权的宪法渊源包括生命权、健康权、人性尊严和环境政策等宪法条款。但是,派生性环境权面临环境权保护的“碎片化”和不周延性、宪法解释的不稳定性两大固有的局限性。通过宪法解释可以从我国《宪法》第9条、第26条、第33条和第38条引申出环境权,但鉴于派生性环境权固有的局限性和我国的现实,以宪法修正案形式确认一个独立的环境权乃是我国环境权宪法化的最佳选择。
- 吴卫星
- 关键词:生命权健康权人性尊严
- 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公众参与程序研究——从“夏春官等诉东台市环保局环评行政许可案”切入
- 2017年
- 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必须适用公众参与程序,而对于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是否适用公众参与程序则没有明确规定。通过对法规的梳理和对现行环评公众参与制度的检讨,我们发现,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存在专门性规范缺失、听证会模式发挥空间有限以及编制过程缺乏公众参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对受影响公众私益的忽视。鉴于现有的法律规范对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基本无保障作用,应拓宽环评公众参与的适用范围,将部分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纳入其中。
- 吴卫星刘宁
- 关键词:公众参与
- 棕地再开发中的环境风险规制——武汉长江明珠小区土壤污染事件的法学追问被引量:10
- 2012年
- 棕地修复与再开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武汉长江明珠小区土壤污染事件生动地展现了我国棕地再开发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土壤污染修复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管制疏漏,特别是凸显了我国环境污染管制立法中的"管制孤儿"现象。我国应当及时制定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项法律,并强化补办环评的惩罚性法律责任、完善建设项目审批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度、导入社会合作理念与建筑企业的协助义务、建立或完善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PRTR)制度和棕地修复责任制度。
- 吴卫星
- 关键词:风险规制环境信息公开
- 引入“社会合作”理念,创建绿色公民社会
- 2011年
-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环境立法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总体上进一步加剧。我国环保困境的根本成因是政府环境规制的失灵,而其根本出路则在于引入“社会合作”理念,创建绿色公民社会。在《环境保护法》修订中,应当认真对待和创立(或完善)公民环境权、环境NGO结社自由、PRTR制度与公众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只有引入社会监督.才能有效克服环境保护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 吴卫星
- 关键词:社会合作公民社会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公民环境权环境NGO环境立法
- 环境人权在联合国系统之演进——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13号决议之评析被引量:7
- 2022年
- 人权与环境存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以来,两者之间的关联在联合国系统受到普遍关注,但环境人权的创设却面临着诸多争议。五十年来,环境权逐渐在国家宪法法律层面、区域人权公约和环境公约层面、联合国主导的全球层面得到确认,这三个层面的法律渊源交互作用、彼此促进。环境权实证化的动力源主要在于各国的国内立法,并逐渐推动环境权在区域人权公约和环境公约层面、联合国主导的全球层面发展,从而形成一个类似同心圆结构的“差序格局”。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13号决议承认享有清洁、健康和可持续环境的权利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权。该决议第一次在全球层面正式承认环境人权,也标志着环境人权从派生性权利到独立权利的演进,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吴卫星
- 关键词:环境人权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 环境权在我国环境法典中的证成与展开被引量:19
- 2022年
- 当代中国环境法正处于从第二代环境法向第三代环境法的过渡时期。第三代环境法形神兼备,法典化是其“形”,以环境权为核心的公众环境权利是其“神”。我国环境法典的编纂应当回应人民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构建一个“一体两翼”的环境权体系,即在确认一般环境权(适宜/良好环境权)的基础之上,对应环境保护中的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两大板块,规定健康环境权和自然享有权这两种类型的环境权。环境法典中关于环境权的本体性规定、保障性规定和救济性规定的三元格局设计,将有助于加强环境法的实施和国家环保义务之履行,推动我国真正迈向并且实现“美丽中国”和“环境法治”的目标。
- 吴卫星
- 关键词:环境法典环境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