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继涛

作品数:38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纳米
  • 10篇分子
  • 9篇土壤
  • 5篇DOM
  • 4篇矿物
  • 3篇有机碳
  • 3篇植物
  • 3篇探针
  • 3篇探针分子
  • 3篇天然有机质
  • 3篇谱图
  • 3篇黏土矿物
  • 3篇羟基自由基
  • 3篇污染
  • 3篇纳米ZNO
  • 3篇化合物
  • 3篇分馏
  • 2篇氧化锌
  • 2篇衣藻
  • 2篇原位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生...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北京云水浩瑞...
  • 1篇国科大杭州高...
  • 1篇生态环境部固...

作者

  • 38篇吕继涛
  • 26篇张淑贞
  • 18篇罗磊
  • 6篇温蓓
  • 4篇张淑贞
  • 2篇黄红林
  • 2篇王亚韡
  • 1篇康跃惠
  • 1篇郭智
  • 1篇韩伟
  • 1篇杨科
  • 1篇刘振刚
  • 1篇许闯
  • 1篇耿方兰
  • 1篇曹冬

传媒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化学进展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环...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银的颗粒态吸收及在莱茵衣藻中的形态转化
纳米银的生物吸收和赋存形态决定其生物毒性,研究表明纳米银可被多种水生生物吸收[1].但纳米银能否以颗粒态进入生物体细胞及发生怎样的形态转化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以单细胞模式生物莱茵衣藻为对象,结合高角环形暗场扫面透射电...
王松山吕继涛张淑贞
天然纳米矿物对DOM的分子分馏作用
人工纳米材料的研究的热潮引起了人们对纳米材料环境行为和影响的重视,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界中原本就存在大量的天然纳米颗粒,特别是纳米矿物的重新关注。可溶性有机质(DOM)在河流、海洋、湖泊、沼泽、地下水、沉积物和土壤孔隙...
吕继涛张淑贞
关键词:天然有机质
文献传递
纳米ZnO在天然矿物颗粒作用下的化学形态转化
<正>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势必会有大量的纳米材料进入环境之中。大量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对动物、植物、微生物存在潜在的毒性。但是纳米颗粒进入环境后,首先会与环境介质作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转化,进而影...
吕继涛张淑贞王松山
关键词:纳米ZNO化学转化
文献传递
根际化学与生物多样性的表征方法:组学技术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2
2024年
根际是联结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重要界面,是化学与生物过程耦合最活跃的区域.根际环境影响土壤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行为,而研究方法的完善与提升有助于阐释根际中复杂的过程与作用机制.本文从传统的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到新兴的组学技术对根际科学的方法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当今组学技术在根际研究中应用机遇与挑战,同时展望了今后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根际化学组分的传统分析方法涵盖了光谱、色谱、质谱和色质联用等技术,主要聚焦于低分子量有机酸等小分子的定性定量测定,导致对根际化学多样性的认知偏差;传统的根际微生物研究依赖于培养技术,对微生物多样性的描述存在很大的局限.揭示根际异质性和复杂性,亟需采用高端的技术,组学方法显示出极大的优势,显著提高了研究者对根际科学的认识.基于靶向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有利于深入研究根际复杂的化学多样性过程;基于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等组学工具能够提供微生物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功能特性等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全面地揭示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应该强调的是,未来多组学整合分析更是表征根际化学与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强有力工具,但需要更多的模型、框架和计算基础来实现根际基因、蛋白、转录和代谢水平的多层次关联,以助于挖掘根-微生物-土壤界面大量尚未揭示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
黄红林吕丽丽吕继涛饶子渔耿方兰曹冬康跃惠温蓓
关键词:根际分析方法组学技术
玉米对纳米TiO_2的吸收和累积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了玉米对不同浓度及粒径纳米TiO2的吸收和累积,并应用同步辐射微束X射线荧光分析(μ-XRF)在微观尺度表征了玉米根中纳米TiO2的分布.结果表明,纳米TiO2主要累积在玉米根部,且在根部的累积量随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茎叶中TiO2累积很少,其在玉米体内的传输因子小于0.01.根中纳米TiO2的累积与其在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及表面电荷密切相关,团聚和沉降明显降低玉米根对纳米颗粒的吸收和累积.粒径较大的纳米TiO2在玉米根中的累积量较少,天然有机质胡敏酸(HA)的存在显著降低玉米根对纳米TiO2的吸收(p<0.05).同步辐射μ-XRF分析为植物体内纳米TiO2颗粒的分布提供了直接证据,纳米TiO2主要分布在根表皮层,木质部中含量极少,因而限制了纳米TiO2在植物体内的迁移.
吕继涛罗磊张淑贞杨科
关键词:纳米TIO2玉米
纳米银与莱茵衣藻的相互作用:生物化学转化
<正>纳米银化学性质活泼,进入环境后易发生形态转化而改变其生物毒性效应[1]。本文结合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近边吸收(XANES)和衍射(XRD)光谱技术,探究莱茵衣藻暴露纳米银后银的转化过程及赋存形态。XRD分析显示暴露...
王松山吕继涛张淑贞
关键词:纳米银XANESXRD
文献传递
天然有机质芳香化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一种天然有机质芳香化度的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该检测方法包括:将定量样品溶液、载液混合,所述载液用于为样品溶液提供碱性环境;将上述混合液与氧化剂溶液混合,所述氧化剂溶液用于氧化样品溶液;对上述得到的混合物采用检测单元进行检...
吕继涛罗磊张淑贞
文献传递
提取过程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分子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可溶性有机质(DOM)是土壤有机碳最活跃的组分,对土壤碳收支以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均有重要影响.根据操作定义,DOM 是指能够通过0.45μm 滤膜的土壤有机质组分,实际提取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除盐和浓缩等步骤,目前并没有严格...
韩瑞霞吕继涛张淑贞
环境中纳米材料的分离与分析方法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进入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必将随之增加。由于纳米材料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了解环境中纳米材料的浓度水平和行为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纳米材料的环境风险,并做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然而,纳米材料所具有的诸多特殊性质直接影响它们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因此,环境中纳米材料的分析不仅包括浓度的定量测定,还包括对其组成、粒径和表面电荷等性质的表征,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环境纳米材料分离、表征及检测的相关手段和方法,重点包括场流分离、色谱分离和电泳分离在纳米材料分离以及显微和谱学技术在纳米材料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展望,希望能够增进对环境中纳米材料分离和分析方法的了解,有助于纳米材料环境分析方法的建立和推动纳米材料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研究的进一步规范。
吕继涛张淑贞
关键词:纳米材料
一种以ESI‑FT‑ICR‑MS分析天然可溶性有机质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ESI‑FT‑ICR‑MS分析天然可溶性有机质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水样以微孔滤膜过滤后,调节滤液的pH值至2~3;(2)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水样通过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富集;(3)...
吕继涛张淑贞罗磊温蓓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