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洁宇

作品数:1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文学
  • 2篇政治
  • 2篇文学观
  • 2篇小说
  • 1篇新华日报
  • 1篇行者
  • 1篇学社
  • 1篇演讲
  • 1篇译介
  • 1篇译介研究
  • 1篇战时
  • 1篇政治博弈
  • 1篇政治思想
  • 1篇知青
  • 1篇知青小说
  • 1篇中国现代小说
  • 1篇日报
  • 1篇神圣
  • 1篇神圣空间
  • 1篇审查

机构

  • 6篇曲靖师范学院
  • 5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1篇吕洁宇

传媒

  • 3篇曲靖师范学院...
  • 2篇长江师范学院...
  • 2篇三峡论坛
  • 1篇励耘学刊
  • 1篇“民国社会历...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萝卜头”文学形象的传播与时代价值的弘扬
2021年
《红岩》的广泛传播促使小萝卜头的形象被独立出来并以不同的形式重新演绎。小萝卜头的形象内涵随着不同时代叙述的变迁而改变,从十七年的文学回忆录到新时期多种艺术形式的呈现,其形象经历了“革命者”“儿童”到“精神载体”的演变,小萝卜头的文学意义逐渐剥离,当代精神价值愈加彰显。通过对小萝卜头文学形象演变的梳理,有助于把握《红岩》丰富的精神内涵,继而加深对红色经典时代意义的理解。
吕洁宇
关键词:红色文学
共和国时期吴宓的政治思想——以《吴宓日记续编》为中心
2015年
吴宓在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化熏陶直接影响了他这一生的政治选择,少年时期对维新思想的接受,清华教育对其人生理想的培养,在哈佛所接受的"新人文主义"的熏陶都直接影响和促成了他"文化救国"的理想。他将新人文主义作为救国的唯一良方,并欲通过它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从文化的角度进入政治,这也使他一直与政治保持着疏离,坚守着自己独立的政治立场。
吕洁宇
关键词:吴宓政治思想共和国时期
论抗战时期《新华日报》改版及其翻译文学转向
2020年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在第二次合作期间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党报的《新华日报》在版面设置和内容选择上也随着共产党的文艺政策相继进行了多次调整,其中1942年9月的改版尤为注重报刊的思想深度和政治倾向,由此也导致了《新华日报》上翻译文学风格及内容的转向,对《新华日报》改版前后翻译文学的对比研究有利于从文学角度探究中国共产党文艺方针的改变,深化对共产党文艺政策的理解。
吕洁宇李鑫
关键词:《新华日报》改版翻译文学
无法逃离的时代记忆——论梁晓声的知青书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知青文学”做为“历史记忆”书写的特殊产物出现在中国文坛,梁晓声与众多“知青”出身的作家一起,带我们感受了一代人的精神变迁。梁晓声从沉痛和哀怨中“剥离”出一些可贵的因素,汇集、谱写成一首英雄的赞歌。当“...
吕洁宇
关键词:知青小说文艺理论写作模式
文献传递
《真美善》的法国文学译介研究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的革新和发展中,翻译文学无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法国文学作为翻译文学的先驱更是为新文学带来了观念和创作方法的更新。近代以来,大量的出版机构和文学家积极致力于法国文学译介,而《真美善》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吕洁宇
关键词:唯美主义
文献传递
纾缓的突围者——论创造社时期郑伯奇文学观的转变被引量:1
2016年
郑伯奇在二三十年代的文学观发生了一系列转变,而这些转变都是围绕着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革命话语权展开的,分别涉及到三个问题:小资产阶级能否参与革命,小资产阶级作家如何表现革命以及小资产阶级作家在大众文学中的姿态,而这些问题都源于郑伯奇思想上的矛盾和对自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身份的焦虑,他在试图化解的过程中又显现出了相对于创造社同人的滞后性,他身处矛盾和虚无却又努力与其抗争,通过对郑伯奇文学观转变过程的阐释,他在创造社中的独特性得以展现。
吕洁宇
关键词:文学观
“五四”改革春天里的昙花一现——论讲学社对中外文化交流所做的贡献被引量:1
2011年
作为一个社团机构,讲学社存在的时间并不久,但就在它短暂的生命里,它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体现了一种敢于改变的精神。四大名哲的演讲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思想,给民族注入了新的血液,它借着"五四"的浪潮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中国的文化同时通过演讲者得到了传播和发扬。讲学社给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学习的契机,在学习中我们的民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吕洁宇
关键词:演讲
政治博弈中的《广西妇女》
抗战爆发使国共两党从斗争走向合作,在全民抗争的洪流下,妇女运动也进入了繁盛阶段。《广西妇女》作为广西省的主要妇女刊物,对“团结抗战”口号的传播和妇女运动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早期较为宽松的审查制度中,《广西妇女》是一...
吕洁宇
关键词:出版史政治博弈妇女运动
文献传递
十字街头的蹀躞与坚守--论朱雯早期的文学观及创作
2020年
1928年至1930年是朱雯文学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朱雯在文学道路的十字路口经历了较为痛苦的纠结。在不断对抗旧的“无聊”和寻找新的“无聊”的过程中,他从乡土文学的启蒙姿态转向对民族主义文艺的推崇,然而在创作中,他一直坚持对时代精神的积极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如实描摹,其作品也更多地展现了超越民族主义文艺的内容,这种文学口号和文学创作的错位构成了朱雯创作的独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了民族主义文艺的局限性。
吕洁宇
关键词:现代作家现实主义民族主义文学
论《天行者》中神圣空间的建构
2018年
刘醒龙的《天行者》为了凸显民办教师崇高的奉献精神,在小说中运用了多种蕴涵丰富的意象,创设了一些富有意义的情节、结构模式,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神圣空间",这个空间呈现出对异者的包容、对人精神的召唤以及对现代文明病痛的疗救作用,刘醒龙通过对"界岭小学"在物质落后和精神伟大的复杂呈现,展现作者对乡村教育以及"文明"的反思。
吕洁宇
关键词:《天行者》神圣空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