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迅捷
- 作品数:24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神经外科手术备皮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设计一种用于神经外科术前备皮的装置,以减少备皮操作的人数及提高备皮的效率。方法该备皮装置在一斜坡型底座上安装有可活动的竖杆和横杆,竖杆和横杆连接,通过旋钮可以调节竖杆的高度,横杆上安装有可以沿横杆滑动的滑块,滑块通过链条式的扣与支架连接,支架为十字形结构,4个端部连接有软线或软片,软线下垂互相编制,形成头托。根据患者头部调整位置,使得头部置于头托,将头部悬空吊起,暴露枕部,备皮操作者可单人操作备皮枕部毛发,不需他人协助。结果术前备皮使用该备皮装置能简化操作流程,神经外科术前备皮操作人数由数人可减少至1人,备皮操作时间缩短。结论使用该神经外科手术备皮装置对备皮满意度无明显影响,能减少备皮操作人数及缩短备皮操作时间,对提高诊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 庞鸣琰向迅捷徐才邦
- 关键词:神经外科备皮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大小变化特点
- 2005年
-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大小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2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进行随访,经术前、术后7~30d平均(18.5±6.3)d、60~90d平均(70.8±7.8)d、150~180d平均(169.3±10.6)d、300~360d平均(337.4±15.2)d的胸片、心脏超声检查,对心胸比例(CTR)及左室舒张末经(LVED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7 ̄30d首次胸片及心脏超声复查,心脏大小没有明显变化。60~90d与术前及术后第一次复查比较心脏缩小非常明显(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50~180d复查与第2次比较亦有明显缩小(P<0.05)。术后300~360d心脏已无明显改变。结论心脏瓣膜病病人行瓣膜置换术后1个月内心脏大小变化不大,2、3个月内心脏缩小最为明显,心功能恢复最快,4~6个月,心脏仍有明显缩小,半年以后,心脏大小基本趋于稳定,心功能逐渐恢复。
- 向迅捷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心脏大小
- 不同凹陷程度颅骨缺损修补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 2023年
- 探讨不同凹陷程度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将神经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颅骨缺损患者纳入本研究,最终共120例。对这些患者按照颅骨缺损区凹陷严重级别分为Ⅰ组(<10 mm)、Ⅱ组(10~30 mm)和Ⅲ组(>30mm),各组均为40例;监测颅骨缺损时间、颅骨缺损面积、颅骨成形术后引流量(日引流量、总引流量)及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三组病人颅骨缺损时间、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Ⅰ组颅骨缺损面积明显小于Ⅱ、Ⅲ组(P<0.01),而Ⅱ组与Ⅲ组缺损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术后脑组织复张明显慢于Ⅰ、Ⅱ组,且有小部分术后14天仍复张不全。Ⅲ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40)明显高于Ⅰ组(2/40)和Ⅱ组(3/40)(P均<0.05),而I组和II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颅骨缺损面积对缺损对凹陷程度呈现很大的影响,且缺损面积与凹陷程度呈现正相关;且颅骨凹陷程度>30毫米,则颅骨修补术后脑组织的复张明显变慢,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大幅度增加。
- 向迅捷黄华徐才邦冉江孙留中
- 关键词:颅骨修补术并发症颅内压
- 重症换瓣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换瓣病人的意义及有效方法。方法 将 3 2例重症换瓣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 1 6例自由进食 ;营养支持组 1 6例除自由进食外 ,每日静脉营养液 1 0 0 0 ml,时间为换瓣术前、术后各 1周 ,共1 4d。对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术后第 8天进行营养指标监测 (体重、TSF、MAC、AMC、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 )。结果 术后 8d,虽然营养支持组各项指标仍偏低 ,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或0 .0 1 ) ,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 <0 .0 5 )。结论 重症换瓣病人的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 ,缩短其恢复时间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死亡率。但短期内的营养支持并不能促使脂肪及躯体蛋白的大量贮存 ,亦不能显著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其营养状况的全面改善需要术后较长时间的营养支持。
- 向迅捷梁元恒
- 关键词:营养支持治疗病人重症术后换瓣
- 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实施对脑外伤患者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 2023年
- 探析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同期实施在脑外伤中的意义。方法 采纳我院2021.01-2023.01的100例脑外伤患者,遵循随机数字分配法,分甲组(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分期实施) 、乙组(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同期实施),各50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相比甲组,乙组总有效率、疗后生活质量分数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更低,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同期实施有助于提升脑外伤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 农邦写向迅捷谢勇徐才邦黄华
- 关键词:颅骨修补术脑外伤神经功能缺损
- 采用脑室冲洗进行脑脊液置换在脑脊液异常的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采用脑室冲洗进行脑脊液置换在脑脊液异常的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脊液异常的脑积水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行脑室穿刺后,采用脑室冲洗进行脑脊液置换,对照组患者行脑室外引流或腰大池外引流,两组均待脑脊液蛋白浓度<500 mg/L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的脑脊液蛋白含量及等待分流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颅内感染发生率、分流管堵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脑脊液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等待分流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但颅内感染发生率、分流管堵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脑室冲洗进行脑脊液置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缩短脑脊液异常的脑积水患者等待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时间的方法,且不会增加患者颅内感染及分流管堵管的发生率。
- 向迅捷徐才邦孙留中黄华庞鸣琰冉江沈曲
- 关键词:脑脊液置换脑室冲洗脑室腹腔分流术脑脊液蛋白
- 房间隔“├”形径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2年
- 吴文森陈铭伍周华富杨柳山向迅捷
- 关键词:房间隔二尖瓣置换术手术方式切口
-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手术治疗1例
- 2003年
- 向迅捷
- 关键词:限制性心肌病体外循环
- 临时腰大池分流术在异常脑脊液性脑积水中的应用以及临床效果研究
- 2023年
- 对异常脑脊液性脑积水中应用临时腰大池分流术的应用与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到2022年11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符合临床入选标准的脑外伤、脑出血、颅内感染后合并异常脑脊液性脑积水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得是随机表分组的方法,最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例患者,分别采传统的腰大池外引流术或脑室外引流术以及腰大池外引流系统行临时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两组患者均待脑脊液指标正常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或腰大池分流术。比较两组患者达到正式分流手术条件所需要的时间(以下简称:廓清脑脊液时间)、从诊断异常脑脊液性脑积水到达到正式分流条件期间的治疗总费用(以下简称治疗费用)以及研究期间的颅内感染发生率,对所有患者随访一年,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和堵管率。结果 观察组等待时间为(13.67±1.24)天,对比对照组的(17.34±1.34)天,优势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感染率分别为0和1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拥有明显优势。观察组研究期间感染率为0,对照组感染率为13.33%,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感染率明显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式分流术后随访后发现,观察组的感染率和堵管率分别为0%和3.33%,对照组感染及堵管率分别为10.00%和3.33%,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对比对照组明显偏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堵管率相当。结论 临时腰大池分流相比脑室或腰大池外引流的优势更加明显,等待时间少,感染率低,节省了患者的费用支出,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孙留中向迅捷庞鸣琰冉江黄升会
-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术
- 肠内外营养对危重患者脏器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对危重肺部感染患者内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2例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静脉营养组和对照组,每组14例。给予相应治疗后7 d观察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 BC)的变化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ALT、W BC均明显高于EN组和静脉营养组,PaO2明显低于EN组和静脉营养组(P均<0.05);EN组和静脉营养组间的ALT、W BC及PaO2差异均无显著性。对照组和静脉营养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为42.9%,明显高于EN组的21.4%(P均<0.05)。3组患者血BUN及PaCO2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及早给予EN比静脉营养和单纯葡萄糖供能要优越得多,有助于保护胃肠道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防止肠道细菌及毒素移位,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防止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
- 向迅捷
- 关键词:肠内营养静脉营养危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