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思源
- 作品数:221 被引量:1,664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黄河三角洲南部湿地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的分布与来源
- 河三角洲南部湿地的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量范围为70.58~1826.12ng/g(干重),总体含量较低,仅有个别站位偏高。经过研究对比,作者认为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
- 袁红明高茂生叶思源贺行良赵广明
-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
- 滨海潮滩未扰动土壤柱样取样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滨海潮滩未扰动土壤柱样取样方法及其取样器,首先将树脂玻璃管或PVC管一端外壁打磨削尖,将树脂玻璃管或PVC管沿打磨削减端打入土壤,将密封的封口袋套在树脂玻璃管或PVC管的上口,排出封口袋与管内土壤样品表层之...
- 赵广明袁红明叶思源
- 文献传递
- 中国滨海湿地的蓝色碳汇功能及碳中和对策被引量:134
- 2021年
- 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提高其蓝碳碳汇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重要的基于海洋的气候变化治理手段,属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中国滨海湿地以盐沼湿地为主,红树林面积较小,而无植被覆盖的滨海滩涂面积广大。据保守数据估算,当前我国滨海湿地每年通过沉积物埋藏所固定的碳可达0.97Tg C·a-1,并将能持续增长,在21世纪末增加到1.82—3.64 Tg C·a-1。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承诺,中国应加强滨海湿地的科学研究,保护现存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停止破坏性的滨海湿地开发活动,恢复和新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增强其蓝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保护生态功能的同时受惠于增汇固碳。
- 王法明唐剑武叶思源叶思源
- 关键词:滨海湿地固碳红树林盐沼湿地
- 海洋底部水岩系统现代环境和成矿作用被引量:1
- 1998年
- 本文以南海和东太平洋海盆为例,在阐述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揭示了海洋底部水岩系统的环境因子分布特征和存在的地球化学垒,指出了成矿金属组分存在形式和沉析矿物的类型,以及提出了多金属结核的成矿作用等新认识。
- 汪蕴璞汪珊王翠霞林锦璇梁国玲叶思源黄永样
- 关键词:环境因子地球化学成矿作用海洋底部
- 胶州湾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与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根据2003年6月初对胶州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分布。共鉴定了40种底栖生物,平均总生物量为23.93g/m2,平均栖息密度为400个/m2。调查结果表明,生物量受盐度影响,而栖息密度受水深和有机质含量影响。胶州湾由于受污染缘故,多样性指数远低于3,生物群落呈非健康状态,并与20世纪9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较发现,生物量呈严重下降趋势,而栖息密度呈上升趋势。
- 朱爱美叶思源卢文喜
- 关键词:底栖生物生物量栖息密度
- 海南岛潮滩湿地重金属分布及其源汇分析
- 2024年
- 为查明海南岛潮滩湿地重金属污染历史,为今后该区污染监测、防控与治理提供基准值,采用地质累计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2006年采自海南岛潮滩613个表层沉积物中的7种重金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涉及的重金属元素整体上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空间分布规律,呈南部向北部增高的态势,自然源、农业源、工业和农业混合源与交通源对海南岛潮滩湿地重金属的贡献率分别为33.62%、18.37%、23.31%和24.71%.研究区整体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但海南岛东南部万宁市小海湾附近污染较为严重,部分元素在局部区域存在超海洋沉积物质量三类标准的现象.将3种方法结合分析发现As和Cd是当地污染最为严重的重金属元素.结合地理探测器研究显示:Hg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大,且分布于潮滩的红树林湿地很有可能是Hg元素的汇.
- 刘明富叶思源丁喜桂丁喜桂赵广明袁红明
- 关键词:潮滩湿地重金属污染系数污染来源
- 荷兰海洋区测中的地质调查
- 2002年
- 介绍了荷兰海洋区测工作中的地质工作 ,包括地质调查装备与调查技术 ,填图技术与样品分析 ,荷兰近海 1∶ 2 5万和 1∶ 10万填图 ,荷兰海洋地球化学填图 ,海洋地质灾害与近海地质填图 ,以及北海陆架沉积与海岸带动力学等内容。
- 刘健邱燕叶思源吴能友石要红万玲
- 关键词:海洋区测地质调查地质灾害海岸带
- 一种辅助GPS-RTK精确测量滨海潮滩表面高程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滨海湿地地质调查与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GPS‑RTK精确测量滨海潮滩表面高程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呈扁圆柱体状的底盘,底盘的上部中间位置设有圆锥形凹槽,圆锥形凹槽的锥度允许GPS‑RTK测量杆的底尖...
- 赵广明叶思源郭磊袁红明
- 文献传递
- 利用黑白瓶法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模拟现场培养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黑白瓶测样法测定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模拟现场培养系统,包括培养单元、温度及水流模拟控制单元、光照模拟控制单元;培养单元包括若干个培养子单元,所述培养子单元包括圆柱体形状的水浴罩,在圆柱体的沿中轴线处设置中央...
- 裴绍峰张海波叶思源
- 文献传递
- 胶州湾大沽河口湿地CH_4排放通量特征被引量:7
- 2016年
-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2009年9月15日至2010年8月15日期间,对胶州湾大沽河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和芦苇—盐地碱蓬(Suaeda salsa)盐沼CH_4排放通量进行了观测,对两种湿地CH_4的日排放通量、不同月份观测日排放通量和不同季节观测日排放通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湿地CH_4日排放通量变化规律相同,其在夏季变化最大,在春季和秋季的变化次之,在冬季变化最小。在春季和夏季观测日,芦苇盐沼CH_4排放通量白天高于夜间,在秋季和冬季采样日,夜间CH_4排放通量高于白天;芦苇—盐地碱蓬盐沼四季CH_4排放通量都为白天高于夜间,只有冬季夜间表现为微弱的吸收。芦苇盐沼和芦苇—盐地碱蓬盐沼CH_4排放通量的最小值出现在2月15日,分别为0.016[mg/(m^2·h)]和0.008[mg/(m^2·h)],最大值出现在7月15日,分别为5.736[mg/(m^2·h)]和1.880[mg/(m^2·h)],主要原因是温度和生物量的差异所致。两种湿地不同季节观测日排放通量都为夏季最高,冬季最小。芦苇盐沼在四季的CH4排放通量都大于芦苇—盐地碱蓬盐沼,主要原因是湿地的水文特征和植物种类不同所致。芦苇—盐地碱蓬盐沼CH_4排放通量与5 cm深度土壤温度、10 cm深度土壤温度、气温和箱温都显著相关(p<0.01),而芦苇盐沼的相应因子则不相关,主要原因是芦苇盐沼CH_4排放除受温度影响外,潮汐周期性波动导致的水位和盐度等环境因子也影响CH_4的排放。
- 杜慧娜谢文霞赵全升叶思源马晓菲
- 关键词:CH4排放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