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韶瑜
-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肺CT评分的时空分布及预测价值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CT评分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7日至3月8日确诊的3个临床中心的197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中位年龄64岁,54.8%为男性。由两位临床医师进行CT评分。两侧肺野以气管隆凸水平和下肺静脉水平分为共6个区域。目标病变类型为磨玻璃影、肺实变、总体病变范围及是否存在铺路石征。结果197例COVID-19患者共纳入可分析的CT图像522个。从第2周开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各类病变CT评分均高于普通型患者。第5周以后病程进入恢复期。上肺区域CT评分低于其他区域。入院分级为普通型的患者,病程第2周的磨玻璃影评分对于住院期间严重程度分级的升级具有预测价值,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49,最佳截断值为5分,敏感度84.2%,特异度75.0%。结论由临床医师使用CT评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评估具有可行性。病程第2周磨玻璃影评分对普通型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恶化具有预测价值。恢复期可酌情降低复查CT频率。
- 李姝刘韶瑜赵宇晴李秋钰刘东阳刘志成李大胜曾琳葛庆岗马青变沈宁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2004年至2009年我院因COPD急性加重住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CVD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结果,记录血常规、血脂、血糖、心肌酶等化验及肺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结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CVD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均值(24.29±4.07)kg/m2,高于COPD组(P=0.011);COPD+CVD组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比例与COPD组相比[(64.70%VS58.24%)、(17.65%VS9.89%)、(26.47%VS8.79%)],只有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COPD+CVD组FEV1/FVC、FEV1%pred(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均值低于COPD组[(46.64±8.10)%VS(50.79±10.94)%、(44.62±9.80)%VS(50.21±1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COPD+CVD组肺功能Ⅲ~Ⅳ级的比例高于COPD组(76.47%VS49.50%)(P=0.016);COPD+CVD组患者PaO2低于COPD组[(67.67±10.31)mmHgVS(73.74±13.67)mmHg](P=0.038);COPD+CVD组在与炎症相关的指标如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超敏CR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均高于COPD组(P值均〈0.05),而在血脂、血糖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PD+CVD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再住院次数、死亡患者比例高于COPD组[(21.12±9.83)d vs(17.75±7.37)d、(1.59±1.67)次VS(0.90±1.17)次、20.59%VS7.6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是否合并糖尿病、肺功能、血氧水平及与炎症相关的指标都和COPD合并CVD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经多因素Logist
- 刘韶瑜陈亚红姚婉贞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全身炎症缺氧
- 急诊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通过急诊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就诊于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的血流感染患者141人,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资料。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9岁(四分位间距61,81),男性88人(62.4%)。所有患者中115人(81.6%)需要接受重症监护治疗,47人(33.3%)合并休克,病死率38.3%。单因素分析发现,基础疾病、特殊用药史、多部位感染、中心静脉置管、合并休克和需要重症监护治疗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急诊BSI最常见的来源是泌尿系统(29.8%)、肝胆系统(22.0%)和下呼吸道(21.3%);菌种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基础疾病的数量,耐药菌感染及合并休克是急诊BS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泌尿系统来源的BSI预后相对良好。结论急诊BSI患者病情危重,死亡风险高,应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感染来源、疾病严重程度、耐药菌感染风险早期启动合理抗感染治疗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 刘韶瑜李姝马青变郑亚安姚贝葛洪霞
- 关键词:急诊血流感染细菌耐药性血培养基础疾病
- 内源性硫化氢代谢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和意义
-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代谢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CVD)中可能的作用。方法:以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CVD分组...
- 刘韶瑜陈亚红姚婉贞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血脂代谢紊乱
- 甲磺酸萘莫司他抗凝在急诊血液净化治疗患者中的应用1例
- 2024年
-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血液净化技术已成为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但与常规透析患者相比,急诊患者病情更为危重复杂,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肝功能衰竭十分常见;还有部分患者存在出血倾向或活动性出血,使急诊危重患者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面临很大挑战。
- 刘韶瑜田园超徐定华路颖葛洪霞
- 关键词:活动性出血凝血功能障碍血液净化技术急诊危重患者常规透析出血倾向
- 急诊社区发病的血流感染病原学与临床特征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社区发病的血流感染(community-onset bloodstream infection,CO-BSI)病原学和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2018年CO-BS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培养结果,对病原体分布、临床特征和细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7例患者,培养出112株病原体,大肠埃希菌(34.8%)、肺炎克雷伯菌(28.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7%)是急诊CO-BSI最常见的病原体。①革兰阳性(gram-positive,G^+)菌BSI中存在慢性肾脏病(32.1%vs.11.4%,P=0.026)的比例高于革兰阴性(gram-negative,G^-)菌BSI。G^+菌BSI患者28 d病死率(46.4%vs.22.8%,P=0.018)和住院病死率(53.6%vs.26.6%,P=0.009)均高于G-菌BSI。②大肠埃希菌约2/3来源于泌尿系统感染,肝胆系统感染不到1/3;肺炎克雷伯菌则来源于肝胆系统(40.6%)、下呼吸道(28.1%)和泌尿系统(25.0%)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呼吸道(33.3%)和皮肤软组织(16.7%)来源多见。③分离菌株中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菌比例为44.4%。三代头孢和喹诺酮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分别为30.8%和48.7%,三代头孢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为9.4%,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8.3%。肠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碳青霉烯类、除头孢曲松外的三代头孢菌素、除氨苄西林/舒巴坦外的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替加环素敏感率均在80%以上。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100%敏感。结论急诊科CO-BSI的病原体以G^-杆菌多见,但G^+菌BSI病死率高。CO-BSI的病原体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但对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保持着较好的敏感性。
- 刘韶瑜李姝姚贝白颐冯璐郑亚安马青变
- 关键词:急诊血流感染细菌耐药性多重耐药
- 内源性硫化氢代谢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和意义
-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代谢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心血管疾病(CVD)中可能的作用方法以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CVD分组,同时...
- 刘韶瑜陈亚红姚婉贞
- 文献传递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被引量:3
- 2011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均是多发病,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严重,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增加,这一相关性可能与全身炎症反应、血管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缺氧等因素有关.本文将对二者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韶瑜陈亚红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全身炎症氧化应激血管功能障碍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