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
- 作品数:37 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观察相同低剂量(100 mg)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9月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予0.375%罗哌卡因30 ml,B组予0.5%罗哌卡因22.5 ml,C组予0.75%罗哌卡因15 ml。观察3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均短于A组,阻滞节段总数少于A组(P<0.05);C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短于A、B组(P<0.05);3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较好,但容量增加可能致并发症发生率增加。
- 刘涛朱凤琴丰浩荣王祥和
- 关键词:超声罗哌卡因臂丛
- 微创通道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对比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对Quadrant微创通道下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结果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107例,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接受Quadrant微创通道下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传统组接受传统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比较二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射线暴露、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数据,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JOA改善指数分级评估两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切口愈合良好,责任节段内固定位置满意、融合良好。微创组相较传统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JOA评分、VAS评分、ODI指数数据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改善指数:微创组优良率96%,传统组优良率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短期随访显示,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微创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康复速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
- 崔凯谭荣陈晓明刘涛田天张晔孙术华
- 关键词:融合术腰椎管狭窄症腰椎
-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
- 2017年
- 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治疗16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术后感染患者,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5~73岁。其中11例合并糖尿病。手术均采用TLIF,其中单节段4例,2节段6例,3节段5例,4节段1例。
- 张晔谭荣崔凯刘涛田天
- 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感染
- 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7年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 PCM 人工颈椎间盘( artifical cervical porous coated motion disc )置换术7年随访结果,评价中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自2004年12月开展 PCM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以来,术后超过7年的患者共23例,其中19例获得84~98个月(平均91个月)随访。男11例,女8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5例,3节段置换2例。C3/42例、C4/56例、C5/616例、C6/75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 JOA、VAS、NDI 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 Odom’s 分级评估临床疗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在过伸过屈侧位 X 线片上测量置换节段活动度,在侧位 X 线片上采用 McAfee 异位骨化分级方法评定异位骨化和相邻节段退变程度。结果术中或术后无神经和血管损伤并发症。JOA 评分术前为(12.3±2.2)分,末次随访时(15.9±1.2)分;平均改善率76.5%。颈肩痛 VAS 评分术前为(3.6±1.5)分,末次随访时(1.8±1.1)分;上肢痛 VAS 评分术前为(6.4±2.5)分,末次随访时(1.7±1.2)分;NDI 术前评分为(25.7±12.5)分,末次随访时(7.7±3.5)分。末次随访时 Odom’s 分级优7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术前置换节段活动度为(5.7±2.8)°,末次随访时为(3.8±2.5)°。末次随访时,28个手术节段中7个(25%)出现异位骨化,其中1个(7%)节段丧失活动度。19例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5例,轻度退变12例,重度退变2例。无翻修病例。结论PCM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7年以上的中期随访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满意,手术节段活动度得到一定保留。
- 谭荣马华松吴继功陈晓明周建伟汪东杨滨刘涛
-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移位颈椎
- 锤击进针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估锤击进针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8月应用锤击进针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3例,男5例,女18例;年龄56~87岁,平均74.4岁。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共31个椎体骨折。随访观察患者的疼痛以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术中、术后未出现脊髓或神经损伤,术后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前VAS评分为(8.4±1.5)分,术后24 h为(2.2±1.1)分,随访期末为(2.3±1.2)分,术前与术后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与随访期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5.60±1.34)mm,,术后24h为(22.30±1.02)mm,末次随访时为(21.43±0.75)mm;伤椎后凸角度术前平均为(31.65±1.84°),术后24h为(13.30±1.53°),末次随访时为(14.52±1.50°),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锤击进针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建党马华松邹德威谭荣彭军汪东刘涛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凸成形术
- 经椎弓根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估后路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治疗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8例,平均年龄17岁(13~25岁)。入组病例均为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术中经椎弓根顶椎截骨技术截骨,并保留凹侧结构不完全离断作为门轴,在凸侧采用悬臂梁技术压棒矫正侧后凸畸形。通过术前术后X线片对矫形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54min(220-4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80ml(850~3200ml),平均随访28个月(18-40个月),术前主弯侧凸Cobb's角86.0°±16.5°(78°~135°),后凸角82.0°±13.6°(78°~110°),术前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1.51±0.32cm;术后侧凸Cobb's角矫正至26.8°±15.0°(矫正率69%);后凸Cobb's角25.1°±10.5°(矫正率70%);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0.50±0.16cm。所有手术顺利安全实施,无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坚固融合,没有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压棒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矫形效果满意。
- 刘涛马华松周建伟陈志明谭荣邹德威王晓平
- 脊柱侧凸术后夹闭引流管对引流量影响的观察
- 2012年
- 脊柱侧凸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为0.1%~0.3%[1],其中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较为常见,约占全部侧凸的70%[2]。随着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脊柱侧凸畸形逐渐加重,影响其心肺发育,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尽管目前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但迄今为止其病因不明。对于侧凸畸形严重、冠状面Cobb角超过40°的患者。
- 彭军谭荣马华松王蒙刘涛石丽萍
- 关键词:脊柱侧凸引流管引流量
- 椎间融合器置入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修复颈椎病:20例远期随访
- 2014年
- 背景:脊柱融合的理想方法是椎体间融合,该法用于颈椎则是由Robinson和Smith在1955年从颈椎前方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摘除,并予以椎体间植骨。随后又提出在椎体间放置内容物促进脊柱融合的设想。此后,脊柱椎体间植骨融合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治疗脊柱退行性变的标准方法之一。目的:分析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修复颈椎病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了20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男15例,女5例;年龄48-65岁,平均56.4岁;病变节段:12例C4-7,8例C3-6。比较治疗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评价其改善率;记录治疗后Odom分级。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节段融合和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顺利完成融合治疗,无神经系统及与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0-132个月。治疗前JOA评分(9.85±0.81)分,末次随访(14.40±0.9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平均改善率为81%。末次随访时Odom分级:优14例,良4例,一般2例。未观察到邻近节段病变,有2例出现Cage沉降,颈椎生理弯曲保持良好,在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率为100%。治疗后1年、末次随访时颈椎前凸Cobb角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修复三节段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 陈晓明马华松谭荣田天刘涛崔凯张晔
-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JOA评分
- 经皮微创与开放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价值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与开放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经皮微创组、开放手术组,每组人数30例.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治疗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疼痛度指标、椎体角度恢复情况.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63.5±1.2cm明显短于开放组的110.5±4.2cm;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围手术期出血量微创组低于开放手术组;术前及术后六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微创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在椎体角度恢复方面,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后凸Cobb's角分别为14.5±5.1°、14.6±5.0°,术后4.1±1.2°,4.2±1.3°;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前60.2±8.9%、60.9±8.5%;术后92.4±9.4%、92.1±8.7%,治疗后与治疗前两组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为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小、治疗时间短、出血量少及恢复速度快等优势,可明显减少患者疼痛度,未来具有推广和研究价值.
- 刘涛方宣城李浩
- 关键词: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胸腰椎骨折
- 兔不稳定膝致关节软骨早期病变的实验研究
- 目的:比较研究两种家兔不稳定膝动物模型软骨退变进程中软骨细胞、胶原纤维、蛋白多糖变化,探讨早期不稳定膝关节软骨退变的发生机理。
方法:大耳白兔60只,雄性,年龄6~8个月,体重2.2~3.4 kg,平均体重2....
- 刘涛
- 关键词:关节软骨早期病变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