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森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四中心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凋亡
  • 1篇胆管
  • 1篇胆管肿瘤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囊炎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凋亡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亚基
  • 1篇移植受者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中介
  • 1篇受者
  • 1篇术后
  • 1篇切除

机构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南开医...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4篇刘森
  • 4篇王凤飚
  • 4篇雷道雄
  • 3篇张增光
  • 2篇杨静
  • 2篇张淑坤
  • 2篇邵荣江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OP9信号体亚基8基因敲除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
2016年
目前我国80%的肝移植受者为乙肝病毒( HBV )相关疾病患者。在没有干预措施的情况下,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率高达70%~100%[1]。其病理学表现为肝细胞水肿、嗜酸性凋亡小体形成[2],显示出肝细胞凋亡的典型特征。这些嗜酸性小体主要出现在肝炎复发急性期,往往因急性肝衰竭遭致移植肝的功能丧失[3]。为此,本研究通过肝细胞凋亡动物模型,探讨了COP9信号体亚基8( Csn8)基因缺失对促凋亡蛋白Bim(细胞死亡的Bcl-2相互作用的介导物)介导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以便为临床探寻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干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雷道雄邵荣江王凤飚张淑坤刘森张增光杨静
关键词:肝细胞凋亡基因敲除亚基信号肝移植术后肝移植受者
原发性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策略被引量:3
2015年
原发性肝内胆管癌是成人肝脏内发生的第2大类原发性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呈日益增多的趋势.病理学上以结节型多见,典型的组织学表现为管状腺癌.手术切除是其获得治愈的唯一有效方法,部分早期患者还可选择肝移植.对于不能切除的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行射频消融、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
雷道雄王凤飚刘森
关键词:胆管肿瘤
促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中介物在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016年
目的 探讨促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中介物(Bim)在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基因敲除技术在小鼠肝细胞内特异性去除COP9信号体亚基8(Csn8)基因诱导肝细胞凋亡,通过Western blot测定Cullin-Ring E3连接酶复合物中Cullin2和细胞因子诱导的含SH2蛋白(CIS)的改变,各种凋亡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以及肝细胞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荧光染色变化.结果 在肝内敲除Csn8基因可激活半胱氨酸蛋白酶-9(1.109±0.152比1.762±0.434,P<0.0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1.216 ±0.244比3.680±0.445,P<0.01),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sn8缺失组肝细胞内TUNEL染色阳性的细胞核数明显增加[(1.6±0.9)%比(22.8±2.1)%,P<0.01].同时,Csn8基因敲除可引起E3连接酶CIS表达降低(2.103±0.365比1.089±0.423,P<0.01),Cullin2的Neddylated蛋白表达增加(1.133±0.149比1.926±0.139,P<0.01);此外,Csn8缺失明显上调促凋亡蛋白Bim的蛋白表达(1.058±0.067比2.283±0.263,P<0.01),伴有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家族成员bcl-2、bcl-xL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的蛋白表达增加.免疫共沉淀实验提示,促凋亡蛋白Bim能与抗凋亡蛋白bcl-2结合,而不是与bcl-xl或bax间相互作用,从而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发生.结论 在Csn8基因敲除所诱导的肝细胞凋亡中,E3连接酶CIS的功能失活可引起促凋亡蛋白Bim的表达增加;而Bim通过与抗凋亡的bcl-2蛋白结合并拮抗它的作用,从而间接地活化bax启动肝细胞凋亡.
雷道雄邵荣江王凤飚张淑坤刘森张增光杨静汪学军
关键词:肝细胞脱噬作用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25例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探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cholecystostomy,PCT)治疗高危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AC)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接受PCT治疗的高危A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接受急诊胆囊切除术(cholecystectomy,CCY)的患者在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本组51例患者中,25例行PCT引流术,26例接受CCY手术,平均年龄分别为75岁和74岁.PCT组ICU的入住时间平均长达13d,CCY组则为5d,PCT组明显长于CCY组(t=5.175,P=0.001).PCT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CY组,分别为21.3d和9.8 d(t=3.213,P=0.002);但患者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组25例患者中,19例术后拔管无复发,6例患者因结石性AC复发而需再次住院,3例获保守治疗,另3例重新行PCT穿刺引流,其中2例长期带管,1例4周后行延期CCY手术,PCT治疗成功率为76%.结论 与急诊CCY比较,PCT引流虽然住院时间长,再住院率高,但在患者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死亡率方面能达到与CCY手术治疗相同的效果.
雷道雄王凤飚刘森张增光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