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月

作品数:6 被引量:8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葡萄酒
  • 2篇黄烷
  • 2篇红葡萄
  • 2篇红葡萄酒
  • 2篇干红
  • 2篇干红葡萄酒
  • 2篇赤霞珠
  • 2篇臭氧
  • 1篇多酚
  • 1篇摘叶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农药
  • 1篇农药残留
  • 1篇葡萄
  • 1篇种子
  • 1篇贮藏
  • 1篇贮藏期
  • 1篇鲜食
  • 1篇鲜食葡萄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家农产品保...

作者

  • 6篇刘月
  • 3篇何非
  • 2篇沈群
  • 2篇张波
  • 2篇石英
  • 2篇段长青
  • 2篇王群
  • 1篇朱志强
  • 1篇陈燕慧
  • 1篇孔凡春
  • 1篇刘蕊
  • 1篇严静
  • 1篇王冬
  • 1篇李斯屿
  • 1篇李强

传媒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果树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陈酿前添加咖啡酸对干红葡萄酒颜色品质及多酚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花色苷类化合物是红葡萄酒中重要的色素物质,其种类、状态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葡萄酒的色泽特征和陈酿潜能。本研究以陈酿前添加橡木类辅色素咖啡酸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在24个月的陈酿过程中分批次取样并测定其色度色调、辅色化率、花色苷酚以及非花色苷酚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陈酿前添加咖啡酸,可有效延缓红葡萄酒颜色亮度(L)的升高和红色色调(a)的下降,其效果与添加浓度呈正相关;添加咖啡酸还可延缓陈酿阶段红葡萄酒中花色苷辅色化程度的降低,促进葡萄酒中聚合花色苷比率的升高,并有助于花色苷含量的保持和稳定,对非花色苷酚含量的下降也有延缓作用。本研究为新型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开发,以及干红葡萄酒外观品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曹鹏张波张欣珂刘月何非何非
关键词:陈酿咖啡酸赤霞珠酚类物质
臭氧处理对果蔬中L-抗坏血酸和还原糖的影响被引量:22
2003年
臭氧作为强氧化剂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的杀菌除臭,而臭氧在杀菌除臭的同时对果蔬品质方面的影响较少。分析了臭氧处理对L-抗坏血酸(Vc)和还原糖的影响,试验表明臭氧对于Vc纯品和青椒浆中的Vc有很高的降解率;而对于青椒果实中的Vc则没有影响。对于还原糖,不论是纯品还是果实中的还原糖,臭氧对其都没有影响。
孔凡春沈群刘月王群
关键词:臭氧L-抗坏血酸还原糖
发酵前添加橡木制品对干红葡萄酒颜色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以酒精发酵前添加橡木制品(橡木粉和橡木片)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发酵时期的色度色调、花色苷组成以及辅色化率等。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橡木制品能够改善干红葡萄酒的色泽及稳定性,提高酒体的辅色化程度,促进发酵过程中花色苷类物质的浸提,使葡萄酒颜色出现明显的增色和红移现象,且添加橡木粉处理葡萄酒的效果优于橡木片。
刘蕊张波刘月何非段长青石英
关键词:发酵过程干红葡萄酒
应用臭氧降解农药百菌清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0
2002年
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影响我国果蔬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一大问题。笔者以农药百菌清为研究对象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 ,采用不同作用时间 ,进行了百菌清降解试验。试验中发现 ,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 ,在 0~ 15 min内百菌清残留率快速下降 ,至 15 min时已降至原有量的 4 0 ,之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百菌清的降解程度并无明显增加 ;当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 7.0 mg.L-1时 ,5 min后百菌清降解率几乎为 10 0 ;臭氧与百菌清混合后适当的振荡 ,有利于百菌清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有完全降解百菌清的可能。
沈群刘月王群李亚秋陈燕慧
关键词:农产品农药残留臭氧降解百菌清
黄烷-3-醇氧化聚合对鲜食葡萄贮藏期褐变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葡萄果实贮藏期颜色褐变与黄烷-3-醇氧化聚合反应的内在联系,以期揭示鲜食葡萄贮运过程颜色劣变的生化机制。【方法】采用HPLC/MS技术,分析不同pH条件下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被酪氨酸酶氧化的二聚体产物,以及不同贮藏期‘马奶’葡萄果实中黄烷-3-醇二聚体种类与颜色褐变的关系。【结果】模拟体系中黄烷-3-醇在酪氨酸酶作用下能够生成6种二聚体。pH=3.0时仅生成一种无色的B型二聚体,pH=4.0时会产生4种无色B型二聚体,pH=5.0时既产生4种无色B型二聚体又产生2种黄色A型二聚体,而pH=6.0和7.0时,只产生2种呈黄色A型二聚体,不同贮藏期‘马奶’葡萄果实中存在4种B型二聚体,其中2种B型二聚体和模拟体系中的产物相同。【结论】酪氨酸酶氧化产生的黄烷-3-醇二聚体作为中间产物参与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的颜色褐变。
王玮玥李斯屿王冬朱志强刘月武运
关键词:鲜食葡萄褐变
摘叶和挪叶处理对‘赤霞珠’葡萄种子黄烷-3-醇类物质的影响
2018年
【目的】研究摘叶和挪叶处理对葡萄种子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影响,为提高酿酒葡萄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葡萄为供试材料,于果实成熟的不同时期(转色50%、转色100%和采收前2周)分别进行半摘叶、全摘叶和挪叶处理,研究葡萄种子中黄烷-3-醇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结果】葡萄种子黄烷-3-醇以表儿茶素(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为主要组成单体,儿茶素(C)的含量最低。种子黄烷-3-醇含量从坐果期的13.7mg/g上升至转色开始时的78.3mg/g,之后呈下降趋势,至果实采收时黄烷-3-醇的含量为51.6mg/g。3个处理中,仅采收前全摘叶处理显著增加了采收时种子的黄烷-3-醇含量,增幅为7.6%。在黄烷-3-醇类物质的组成单元中,延伸单元的含量最高,其次为起始单元,游离单体的含量最低,采收时其含量分别为36.4,14.2和1.1 mg/g。摘叶和挪叶处理可显著降低采收时种子黄烷-3-醇的起始单元含量,降幅为11.2%~38.7%。此外,黄烷-3-醇类物质的平均聚合度(mDP)随葡萄生长发育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转色期后逐渐升高,至采收时为2.9,而没食子酸化程度(G)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摘叶和挪叶处理可增大采收时种子黄烷-3-醇的mDP,并保持G值在42%左右。【结论】采收前全摘叶处理可显著增加采收时葡萄种子黄烷-3-醇的含量,而采收前半摘叶处理可显著降低G值,因此采收前半摘叶和全摘叶的栽培措施更有利于改善酿酒葡萄的酿酒品质。
刘月何非李强严静张波石英
关键词:赤霞珠种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