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分析船队工作人员的听力情况,了解相关人员听力损失及耳鸣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噪声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对噪声岗位97名、非噪声岗位28名工作人员行声导抗和纯音测听(0.25~8kHz)检查,通过问卷调查工作人员的耳鸣情况。结果非噪声、噪声岗位人员的平均听阈分别为25.39±9.67dBHL、31.85±10.20 dB HL,语言频率听阈分别为24.51±8.84dBHL、30.63±10.28 dB HL,高频听阈分别为27.99±17.75dBHL、34.73±16.97dBHL,低频听阈为25.04±8.20dBHL、33.97±10.16dBHL。非噪声、噪声岗位人员的耳鸣发生率分别为10.71%和53.61%。结论船舶噪声不仅引起高频听力损失,低频听力也出现下降。噪声岗位人员的耳鸣发生率是非噪声岗位人员的4~5倍。
目的通过脉冲噪声分别对豚鼠进行30、15次的暴露,分析比较豚鼠的听力学变化,探索建立隐性听力损失模型的适合条件。同时给予氢气,探究其对隐性听力损失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ABR听阈正常的豚鼠16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脉冲噪声30次组、脉冲噪声15次组、氢气吸入+脉冲噪声15次组。脉冲噪声压力峰值为163 dB SPL,脉宽为0.25ms,间隔时间为6.5s。分别于脉冲噪声暴露前及暴露后24h进行听性脑干反应测定。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豚鼠在30次脉冲噪声暴露24h后,其ABR短声阈值及短纯音(16 kHz 70 dB SPL)Ⅰ波幅值产生明显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15次脉冲噪声暴露组豚鼠其各项听力学指标都发生显著改变;氢气预处理组同单纯脉冲噪声暴露15次组的暴露24h后听力学指标相比,其ABR短声阈值及短纯音(16 kHz 70 dB SPL)Ⅰ波幅值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中脉冲噪声暴露30次及15次均对豚鼠听力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脉冲噪声暴露15次的豚鼠,其各项听力学指标都符合隐性听力损失的听力学特点,脉冲噪声暴露15次是建立隐性听力损失动物模型的可行条件。此外,氢气防护组较单纯脉冲噪声暴露组,听力学指标存在显著差别,表明氢气对隐性听力损失具有预防作用,为进一步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直接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