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堂华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带状疱疹
  • 2篇带状疱疹后
  • 2篇带状疱疹后神...
  • 2篇药物治疗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阻滞
  • 2篇神经痛
  • 2篇疱疹
  • 2篇疱疹后神经痛
  • 2篇联合药物
  • 2篇联合药物治疗
  • 2篇经痛
  • 2篇加巴喷丁
  • 2篇氨酚羟考酮
  • 1篇清除率
  • 1篇细胞移植
  • 1篇内毒
  • 1篇内毒素
  • 1篇急性肺损伤

机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刘堂华
  • 1篇桂平
  • 1篇张小洺
  • 1篇姚尚龙
  • 1篇王萍
  • 1篇张俊志
  • 1篇徐清榜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硬膜外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及单纯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两种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A、B 两组,A组病...
刘堂华
关键词:带状疱疹神经痛硬膜外阻滞加巴喷丁氨酚羟考酮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清除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泡液体
2010年
背景:肺泡液体增多是急性肺损伤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而修复受损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屏障是减轻肺水肿的有效途径。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肺泡液体的清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Peister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制成单细胞悬液。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肺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成功造模1h后,干预组经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5mL(细胞数1×106个),对照组和损伤组同法予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在尾静脉注射后6,24,48h,检测肺泡液体清除率、肺水含量程度测定,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肺水含量程度测定湿干比肺损伤组在24h点与其他组比明显升高(P<0.05);细胞移植组湿干比在各时间点与肺损伤组比明显降低(P<0.05)。细胞移植组在各时间点肺泡液体清除率与肺损伤组比明显升高(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肺损伤组6h点表现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24h点加重;细胞移植组6h点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浸润较肺损伤组轻,24h点继续减轻,48h点基本接近正常对照组。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通过能修复受损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屏障从而增加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
张俊志王萍姚尚龙刘堂华桂平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内毒素肺泡液体清除率
硬膜外阻滞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联合硬膜外阻滞及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两种方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治疗效果,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PHN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硬膜外阻滞联合口服加巴喷丁和氨酚羟考酮。B组患者口服加巴喷丁+氨酚羟考酮。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3、7、15、30d,共6次,对A组和B组的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威斯康星简要疼痛目录评分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和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需要执行补救措施的病例数。结果:两组治疗后1、3、7、15、30dVAS评分及威斯康星简要疼痛目录评分,组间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前后评分随着治疗时间而递减,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除1例患者导管脱出外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而B组药物的副作用与A组相比,不良反应种类多且明显。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PHN均有一定的效果,但硬膜外阻滞联合加巴喷丁及氨酚羟考酮治疗效果更佳,尤其是早期使用,能迅速减轻疼痛。
徐清榜张小洺刘堂华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加巴喷丁氨酚羟考酮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