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君
- 作品数:23 被引量:16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 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分析——一种基于托达罗模型的解释被引量:12
- 2006年
- 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理论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原因,利用托达罗漠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笔者由此提出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建议。
- 史孝强刘启君
-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
- 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模型的武汉市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被引量:31
- 2016年
- 从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选取19个指标构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TOPSIS法分析了2000~2013年武汉市环境承载力状况,并利用障碍度对影响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2000~2013年武汉市环境承载力总体水平不断上升,综合指数从0.3099增加到0.5494;(2)从分项指标来看,经济环境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均呈不同幅度上升趋势;(3)长远来看,经济环境承载力是影响武汉市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研究期内经济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0.45%和2.26%的速度增加,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度则以年均11.66%的速度下降;(4)影响武汉市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 刘启君黄旻宋艺欣董理
- 关键词:环境承载力障碍度
- 寻租行为定义问题的再认识被引量:17
- 2005年
- 寻租定义的空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寻租理论的应用,制约着寻租理论的发展。事实上,寻租是指市场主体利用甚至制造制度缺陷谋求经济租金的行为。判断寻租行为有两条标准:一是只有当行为主体谋取的是经济租金时的行为才是寻租行为;二是谋取“额外收益”的行为如果促使初始制度环境远离了完全竞争市场制度才是寻租行为。
- 刘启君
- 关键词:寻租行为
- 公务员腐败决策过程及其对反腐败制度的启示被引量:6
- 2005年
- 取最能反映公务员这一群体偏好选择一般特征的权力、虔诚、财富、感官享受、友谊等变量,建立公务员效用模型,模型分析显示:a.反腐败控制力度存在一个均衡点;b.公务员面对一笔潜在贿金可能产生效用幻觉。因而反腐败的重点在预防和监督,惩处力度应当适度;加强公务员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其对组织、事业的忠诚系统以及对自己声誉、地位等变量的评价比重;加强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公务员的行政水平和个人素养;根据激励相容原则设计内外结合的考核机制,规范公务员的录用、任用和擢升制度,以期将腐败的潜在可能性和社会福利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 刘启君
- 关键词:公务员腐败决策过程
- 行为环境、社会资本与腐败均衡的演化机制被引量:5
- 2012年
- 文章研究的是腐败路径的选择及其变化的内生微观机制。在完全信息、制度环境不变、社会成员同质条件下,存在两个稳定的腐败均衡;当社会成员非集体理性行为不受约束时,腐败将成为行为人占优策略,全社会也会因之陷入高腐败均衡"陷阱"。在模型引入社会资本因素后,我们发现,在制度环境不变的条件下,信息不完全、社会成员的异质性、相互信任程度和腐败环境,是可能引起腐败路径转变的关键因素。上述理论分析得到了微观经验数据逻辑回归结果的支持。
- 刘启君彭亚平
- 关键词:行为环境社会资本
- 政府部门谋位型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 2008年
- 分析了我国政府部门由职务变动引发的腐败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全建立的现状之下,含有经济租金的一些政府部门职位成为一些人追逐的目标,加上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晋升制度还不够完善、政府组织的职位派生能力有限、政府组织与官员个人在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方面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在补偿机制方面政府职位与经济福利待遇联系紧密等,为以谋取政府职务为目标的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谋位型腐败同时还成为引发谋利型腐败的一个重要根源。采用经济学研究方法,将谋位型腐败与谋利型腐败糅合在一个模型中加以分析,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谋位型腐败发生的概率与参与同一职位竞争的人数负相关;工作能力弱的备选人相对于工作能力强的备选人更加倾向于采用行贿的手段谋取职务晋升;在两个备选人的工作能力和绩效相当的情况下,谋位型腐败发生的概率上升;谋位者个人、特别是握有人事安排决策权的部门负责人的腐败倾向性是谋位型腐败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职位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越大,越易引发谋位型腐败。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刘启君杨卫东
- 关键词:政府部门职务变动
- 社会治理政策扩散驱动力研究——基于网格化管理政策的实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意义】中国社会治理政策实现了由地方创新向全国推广,此类政策扩散过程中的驱动力及其扩散机制还不明确,其他类型政策的研究结论并不适用。【设计/方法】基于2000~2020年网格化管理政策的省级扩散数据,将事件史分析法与面板回归分析法相结合,分析了社会治理政策的微观扩散驱动力和宏观扩散机制演变。【结论/发现】一项社会治理政策,在中央政府倡导前,地方政府采纳政策的驱动力是效率逻辑与规范压力;在中央政府倡导后,地方政府采纳政策的驱动力是中央政策确认带来的科层压力;驱动力的转换促成政策经历“地方创新—有限水平扩散—深入垂直扩散”三个阶段的机制演变。研究结果不仅为社会治理政策扩散的驱动力与机制演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厘清了政策扩散理论对中国制度情景下不同类型政策扩散的应用边界。
- 刘启君林举
- 关键词:社会治理驱动力网格化管理
- 寻租理论研究
- 寻租理论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它的研究基本沿袭公共选择学派关注公共政策决策过程的传统,重点集中在寻租造成资源浪费的计算、以及怎样通过制度设计避免可能出现的资源浪费两个方面。这对于市场经济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西方各国...
- 刘启君
- 关键词:经济租金寻租行为垄断公共政策
- 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腐败演变实证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利用发生于1990 ~ 2012年间的849个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腐败案件信息,分析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腐败的主要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显示,2000年以前,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腐败的规模较小;2000年以后腐败规模开始扩大;2006年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出现新一轮腐败高潮.对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腐败活动内容的研究表明,“涉地”项目和“三农”项目中的腐败活动较为严重;我国农村改革各阶段不同的制度安排客观上为农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腐败活动提供了不同的物质基础,腐败内容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外,农村基层组织人员集体腐败突出,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增多、加深趋势.
- 刘启君蒋艳
-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人员集体腐败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腐败状况实证分析被引量:33
- 2013年
- 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状况的实证分析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交易活动基本呈逐渐上升之势,半数以上为多次重复交易,腐败交易强度在1990年之后大幅度提高,平均交易金额是前期的30倍。国有企业是腐败最为严重的部门,其次是事业单位、非国有工商企业和党政机关;高级管理人员腐败交易强度最高,其次是政府工作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群体。在政府工作人员中,正职官员腐败普遍比副职官员严重,但腐败程度与职级高低并不完全对应,省部级以上官员腐败交易强度最高,其次是科级、县处级、厅局级官员。不论就腐败交易次数还是腐败交易总金额而言,科级官员均位居首位。
- 刘启君
- 关键词:廉政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