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华胜

作品数:68 被引量:279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细胞
  • 14篇造血
  • 14篇造血干
  • 14篇造血干细胞
  • 14篇干细胞
  • 12篇白血
  • 12篇白血病
  • 1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1篇干细胞移植
  • 8篇基因
  • 8篇骨髓
  • 6篇动脉
  • 6篇造血重建
  • 6篇淋巴
  • 6篇免疫
  • 6篇急性
  • 5篇肿瘤
  • 5篇淋巴瘤
  • 5篇颈动脉
  • 4篇血液

机构

  • 5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8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北方医院

作者

  • 67篇刘华胜
  • 26篇张梅
  • 20篇王晓宁
  • 19篇贺鹏程
  • 15篇刘心
  • 14篇习杰英
  • 13篇陈丽梅
  • 13篇郭彩利
  • 11篇王梦昌
  • 11篇刘海波
  • 11篇李静
  • 10篇孙春红
  • 9篇张海涛
  • 8篇刘昌
  • 7篇王孟昌
  • 6篇王怀宇
  • 5篇黄燕萍
  • 5篇黄燕萍
  • 4篇马爱群
  • 4篇杨锦茹

传媒

  • 12篇中国实验血液...
  • 5篇第五届全国肿...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中国毕业后医...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新西部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细胞分离机不同采集程序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分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1例采集对象分别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MNC程序及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观察3种采集程序采集的MNC及CD34^+细胞数、采集后患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的差异以及3种采集程序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在全血处理量及采集时间基本相同的情况下,COBE Spectra和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的MNC数较COBE Spectra Auto PBSC程序采集的数高,但采集的CD34^+细胞数均低于Auto PBS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P<0.05)。COBE Spectra和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的终产物体积大于Auto PBSC程序采集的终产物体积。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相比,采集的M NC数无显著差异,但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 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大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的CD34^+细胞数(P<0.05)。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后患者血小板及血红蛋白较采集前下降幅度最低(P<0.05)。3种程序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相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Auto PBSC程序和Spectra Optia血细胞分离机MNC程序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优于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MNC程序。Spectra Optia的MNC程序采集后患者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损失最低。
王晓宁姚建娜刘芳王晓娟马娟娟郭彩利刘华胜贺鹏程张梅孙春红
关键词:COBESPECTRA
动脉顺应性与颈动脉阻力指数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动脉顺应性主要反映动脉舒张功能的状态,其定义为在单位压力改变下,血管面积、直径或体积的改变。它依赖于血管的几何和机械特性。本文旨在探讨动脉顺应性与颈动脉阻力指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
杨锦茹刘华胜
文献传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与急淋变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差异,为分层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学基础。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CML急变期临床资料,其中24例急粒变及7例急淋变,对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嗜酸及嗜碱细胞百分比、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CML急粒变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别,在外周血及骨髓中易见嗜酸及嗜碱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外周血,且外周血及骨髓中嗜酸及嗜碱细胞少见。7例CML急淋变患者均为B系ALL,均表达CD10、CD19、CD34、HLA-DR,淋系积分≥1.5分;2例同时伴髓系CD13及CD33表达,髓系积分均为1分。24例慢粒急粒变患者主要表达CD33、CD13、CD38、CD34、CD11b及HLA-DR,髓系积分≥2分,其中2例伴淋系积分别为0.5、1分。31例CML患者初诊时检测Ph染色体100%阳性,其中CML急粒变患者有3例同时检出其它染色体畸变。CML急粒变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的总生存率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结论:CML急淋变患者外周血嗜酸及嗜碱细胞较CML急粒变患者少见,B系ALL多见,主要表达CD10及CD19;CML急粒变患者主要表达CD33、CD13、CD38、CD34、CD11b及HLA-DR;慢粒急变期患者均可伴有其他系抗原表达,但一般积分小于2;CML急粒变患者常伴有Ph染色体以外的畸变;CML急粒及急淋变患者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者总生存率优于未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者。
刘亚琳王晓宁刘华胜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自体DC-CIK细胞联合其它免疫细胞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自体DC-CIK细胞联合其它免疫细胞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受细胞免疫治疗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50例临床资料(共计完成细胞治疗115例次)。根据选择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双细胞治疗组(DC-CIK治疗)和多细胞治疗组(DC-CIK联合其它免疫细胞);根据治疗疗程分为单疗程组(完成次数<3次)和多疗程组(完成次数≥3次)。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指标、KPS评分变化及总生存期。结果:按2种方法分组,2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包括入组数量、性别、年龄、各T淋巴细胞亚群、血常规指标、KPS评分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具有可比性。按治疗方案分组,双细胞组治疗后CD4^+/CD8^+比值较治疗前降低,血常规指标中Hb、Pl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细胞组患者治疗后CD3^+CD4^+比例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双细胞组患者3年生存率61. 3%,总生存期32. 4个月,多细胞组3年生存率69. 8%,总生存期39. 6个月,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按治疗疗程分组,单疗程组患者治疗后CD3^+比例较治疗前升高,血H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疗程组患者治疗后CD3^+CD4^+比例较前下降,血Plt较前下降,KP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活存情况对比显示,单疗程组3年生存率52%,总生存期28. 7个月;多疗程组3年生存率76. 4%,总生存期40. 9个月,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联合其它免疫细胞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可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杀伤肿瘤的作用,且多疗程的细胞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
刘华胜时靖刘海波马甜甜李曦冉张梅
关键词:DC-CIK细胞免疫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治疗疗程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学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本研究针对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HAL)预后不良的因素,探讨HLA的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收集本院自2009年以来门诊及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共68例(其中28例为HAL,40例为非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NHAL)的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对骨髓涂片分别进行瑞氏染色、POX染色、PAS染色、NSE和NaF染色;对血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髓涂片以判断增生程度、各系细胞增生情况、形态及有无异常细胞等,结合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确定诊断,计数并分类200个有核细胞,计算各种细胞比例、各系细胞百分比总数、粒红比值等。同法观察血涂片,计数并分类100个有核细胞,计算各种有核细胞的百分比。结果数据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骨髓涂片的增生度、各系细胞比例数的差异,寻找外周血涂片与骨髓涂片在形态学特征方面的联系。结果表明,HAL组和NHAL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均为明显至极度活跃,但HAL组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强于NH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系及巨核系在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受抑,HAL组骨髓中红系受抑程度强于NHAL组。HAL组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明显低于NH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AL组中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仍可见白血病细胞,但其比例较HAL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L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与骨髓白血病细胞增生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r=0.422)。结论:无论在骨髓还是外周血,HAL组与NHAL组相比,在增生程度、细胞数量及原始细胞比例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别,而且HAL组外周血中的白血病细胞比例、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数量均有特征性改变。因此对比分析HAL实验室检测的特征变化有利于掌握其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准确诊断急性白血病和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刘亚琳刘海波王雯娟马乐王晓宁刘华胜
关键词: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白细胞计数骨髓外周血
TE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吡喃阿霉素(THP)、足叶已甙及阿糖胞苷联合应用(TE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THP20mg/d,静滴3d,足叶已甙100mg/d,静滴3d,阿糖胞苷100mg/d,静滴5~7d,为1疗程。共治疗15例复发/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结果:5例达完全缓解(CR),CR率33.3%,3例达部分缓解(PR),PR率20%,总有效率53.3%,5例未缓解(NR),2例因自动出院无法判断。毒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发热、胃肠道反应和轻度肝损伤。结论:TEA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性白血病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王孟昌刘华胜康亚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回输造血干细胞的量和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疾病预后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造血干细胞的回输量和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疾病预后关系。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分为粒细胞缺乏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后复发及死亡的发生情况;按照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MNC)及CD34阳性细胞数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比较不同剂量组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GVHD、移植后复发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回输时受者为非粒细胞缺乏者造血重建快于粒细胞缺乏者;高剂量MNC组造血重建快于低剂量MNC组;CD34阳性细胞计数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造血重建无统计学显著差异。高剂量MNC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GVHD发生率高(P<0.05)。不同回输造血干细胞量及回输时白细胞数组间复发及死亡率间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MNC计数和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造血重建相关;高剂量MNC组和非粒细胞缺乏组GVHD发生率高;回输造血干细胞的量与回输时受者白细胞数与疾病的复发及死亡无显著关系。
王晓宁张梅贺鹏程刘心习杰英王梦昌陈丽梅李静刘华胜张海涛郭彩利孙春红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重建
外科住院医师应用动物离体器官训练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外科住院医师应用动物离体器官训练效果。方法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级外科(23名)和泌尿外科(6名)两个专业的29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包括开腹阑尾切除术组(13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10名)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组(6名)。动物离体器官训练分为通用训练和术式训练。培训前,对住院医师进行各训练项目的操作能力测评。培训后对动物离体器官通用训练和术式训练均进行评分考核。并对29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9名住院医师均顺利完成训练及考核。经过动物离体器官通用训练,住院医师的通用训练成绩均有明显的提升(P<0.01)。开腹阑尾切除术组培训前考核合格率为10.26%,培训后合格率为94.87%;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培训前考核合格率为5.56%,培训后合格率为46.67%;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组培训前考核合格率为21.43%,培训后合格率为69.05%。三组住院医师培训后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动物离体器官训练效果得到大多数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认可。结论动物离体器官训练可有效提高住院医师三种术式的操作技能,是提高住院医师临床实践技能的快速、有效方法。
郑见宝朱国栋柏宏亮刘昌齐学进柳琪林韩一哲刘华胜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
血流剪切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探讨血流剪切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78例高血压患者按颈动脉内是否存在粥样斑块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生化测定TC、TG、HDL、LDL、BS水平,计算最大剪切率。结果斑块组患者的年龄、颈动脉内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最大剪切率低于无斑块组。结论最大剪切率减低及颈动脉内径增宽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杨锦茹刘华胜闫利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疾病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
大鼠容量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时环磷酸腺苷、原癌基因蛋白、微管蛋白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容量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中微管蛋白 (tubulin)的变化以及环磷酸腺苷 (cAMP)、原癌基因蛋白 (c myc蛋白 )对机械信号刺激的应答反应。方法 应用免疫方法、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在容量负荷后不同时点大鼠心肌中tubulin、cAMP、c myc蛋白的变化。结果  (1)容量负荷后tubulin光密度及象素分布即刻均低于正常 ,在 6h最为明显 ,在 4d时呈现恢复状况 ,7d、11d、2 0d时微管结构排列呈进行性紊乱趋势 ;(2 )容量负荷后即刻及 4~ 6h ,cAMP明显下降 ,其后逐渐上升 ,1周时超过正常水平 ,2周时下降 ,5月时显著下降 ;4~ 6h ,c myc蛋白表达率最高 ,其后逐渐下降 ,5个月时c myc蛋白表达很低 ;(3)在慢性容量超负荷基础上给予急性容量负荷时cAMP呈现反常反应、c myc蛋白无应答。结论 肥厚心肌存在机械信号跨膜传递障碍。微管结构紊乱可能参与心肌肥厚的形成过程及机械信号的跨膜传递过程。
刘华胜马爱群王春梅
关键词:CAMPC-MYC蛋白微管蛋白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