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风
- 作品数:32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方性氟中毒神经系统损伤治疗的探讨被引量:3
- 1990年
- 神经系统损伤是地方性氟中毒各种非骨相损伤中最严重的一种,临床上多表现为锥体束征和神经根损伤,是氟中毒病人瘫痪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探讨地方性氟中毒神经系统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在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选择病例。
- 成金山高洪信于洞才刘顺堂戴国钧丁罗兰刘东风赵永增刘国军祝永谦
- 关键词:神经系统损伤
- 眶部肿瘤CT诊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常见眶部肿瘤的CT表现。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 5 2例眶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脉管性肿瘤 10例、炎性假瘤 11例、先天性肿瘤 12例、泪腺肿瘤 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 10例、黑色素瘤 3例、淋巴瘤 2例、神经鞘瘤 1例。对它们的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密度、眶骨改变、眼球壁改变及眶周受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论 结合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CT所提供的信息 ,可以对大多数眶部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 刘兆玉贾腾蛟范国光刘东风叶滨宾吴振华郭启勇
- 关键词:眶部肿瘤眼球肿瘤CT
- X线平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MRI对神经性关节病比较影像诊断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旨在探讨X线、CT及MRI对神经性关节病的比较影像诊断。方法:对20例神经性关节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9例行CT检查(其中7例行CT三维重建检查),6例行MR检查。结果:神经性关节病表现为增生及吸收2型;X线及二维CT特点:增生型关节骨质增生硬化,部分伴有骨膜新生骨及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积液,内见小骨片;吸收型关节处骨质崩解、吸收,残端呈刀削样改变。上述2型均见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其内可见小骨片,关节脱位或半脱位畸形。CT三维重建(3D)除具备上述X线及二维CT影像表现外,还可从多角度、多方位显示病变立体空间结构,明确关节腔及周围软组织内碎骨块位置、大小、形态及具体数目。MRI可清楚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其内部异常信号影;关节腔内长T2信号积液范围较X线、CT显示更为清晰。结论:X线是神经性关节病的首选诊断方法;CT三维重建有助于对病变的立体改变详细了解,对治疗有指导意义;MRI对软组织结构改变显示良好,是对X线及CT检查的重要补充。
- 贾素兰王晓明刘东风吴振华张晓春
- 关键词:关节病神经源性三维重建
- 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1
- 2007年
-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一种由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构成的无内分泌症状的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居儿童恶性肿瘤的首位。本病国外有些报道.国内报道较少。现对经病理证实的17例神经母细胞瘤的CT、MR表现进行分析,以明确CT、MR对本病诊断的价值和限度。
- 杨丽萍李雪莱刘东风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肝细胞癌MR信号与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MR信号与组织学、核DNA含量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用0.35T磁共振仪检查41例肝细胞癌(HCC),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将磁共振信号改变分为稍低/稍高信号、低/高信号及信号不均三组,组织学上分为梁索优势型、假腺管优势型及实质优势型;用图像分析仪测每例癌细胞核DNA含量,计算DNA指数(DI)及倍型。结果:稍低/稍高信号组,以梁索优势型为多,占95.6%,平均DI为2.39;低/高信号组,以实质优势型为多,占68%,平均DI为3.78,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HCC的磁共振信号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及DNA含量的高低。
- 孟令平陈丽英洪玉萍刘东风
- 关键词:肝肿瘤MRI信号DNA含量细胞核
- 读片窗
- 2003年
- 病例女,39岁,腰痛2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力1月,近2周加重。查体:L5棘突、棘旁压痛,右下肢放散痛,双下肢小腿外侧及足背部感觉减退。
- 郑加贺刘东风
- 关键词:腰痛双下肢麻木无力X线检查骨髓瘤
- 小儿髋关节结核术后18年回顾
- 1989年
- 本文对小儿髋关节结核作了术前、术中及术后十八年分析。发现术后X线可分三型,即头臼位置正常型、假关节型、骨性强直型。术前X线显示髋臼无破坏、关节间隙破坏轻微;术中股骨头破坏轻、髋臼基本正常时,术后可能发展成头臼位置正常型,否则发展成后两型。头臼位置正常型髋关节功能良好。注意术前上述X线表现,可以预测术后的结局。
- 吴振华刘东风陈炽贤周永德刘卫东
- 关键词:髋关节儿童结核手术
- 椎体血管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诊断椎体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3个椎体血管瘤病灶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对其影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X线检查显示10个病灶,骨小梁呈“栅栏状”改变;CT扫描显示12个病灶,横断面表现为蜂窝状或网眼状结构;MRI扫描显示全部13个病灶,10例显示为短T1、长T2的信号影,3例显示为长T1、长T2的信号影,并且清晰显示了脊髓情况。结论:椎体血管瘤在X线平片、CT及MRI上均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MRI对椎体血管瘤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MRI对椎体血管瘤的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赵旭东王秋实吴振华刘东风范国光
- 关键词:脊椎肿瘤血管瘤放射摄影术
- 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青少年骨龄延迟及其干预的研究被引量:8
- 1991年
- 对照区青少年骨龄延迟率17.62%,为本底值。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骨龄延迟率30.29%和49.25%,明显高于对照点,经改水的干预试验后骨龄延迟率下降至22.22%,接近对照点水平。表明影响青少年骨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存在于饮水中,饮水中高氟可能是主要因素,改水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 戴国钧李晶张志瑜钱聪刘东风张希达马春林张新习李建国孙利群魏景阳邹长春齐今吾丁罗兰
- 关键词:氟中毒
- 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附8例分析)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分析并比较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重点讨论MRI的影像特点。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椎体嗜酸性肉芽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2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X线表现为椎体破坏呈楔形或扁平形。CT表现为椎体骨质呈不规则溶解破坏。MRI扫描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图像信号不均匀。相邻椎间盘无破坏,MRI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可见椎间盘向病变椎体侧膨胀。椎体周围伴有限局性软组织肿块,MRI横断面扫描呈均匀环带状,矢状面及冠状面呈套袖状,边界清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论:MRI对于病变及其周围改变的显示要优于传统X线及CT,有助于椎体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郑加贺王秋实魏振学王晓霞刘东风吴振华郭启勇
- 关键词:嗜酸细胞肉芽肿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儿童影像诊断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