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旭宇

作品数:33 被引量:229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电气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雷电
  • 7篇灾害
  • 7篇雷电灾害
  • 6篇土壤
  • 5篇雷电电磁场
  • 5篇防雷
  • 4篇水分
  • 4篇气候
  • 4篇雷暴
  • 3篇地闪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分析
  • 3篇雷灾
  • 2篇地闪密度
  • 2篇典型草原
  • 2篇电流强度
  • 2篇电压
  • 2篇易损度

机构

  • 19篇内蒙古自治区...
  • 15篇内蒙古自治区...
  • 12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巴彦淖尔市气...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内蒙古生态与...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内蒙古气象科...
  • 1篇通辽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市气象局

作者

  • 33篇冯旭宇
  • 15篇刘晓东
  • 5篇张其林
  • 3篇李庆君
  • 3篇张锐
  • 2篇武荣盛
  • 2篇杨丽萍
  • 2篇秦艳
  • 2篇侯琼
  • 2篇王卫红
  • 1篇薛胜军
  • 1篇李松如
  • 1篇贾成朕
  • 1篇闫伟兄
  • 1篇房世波
  • 1篇李云鹏
  • 1篇王海梅
  • 1篇张晓文
  • 1篇邵程远
  • 1篇张存厚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干旱气象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高电压技术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建筑电气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计算机与现代...
  • 1篇内蒙古水利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内蒙古气象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安全生产...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雷击人员伤亡特征及其致灾因素的熵权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为揭示内蒙古雷电灾害分布规律和成灾原因,基于内蒙古2009—2018年雷电灾害资料和2013—2018年地闪定位系统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熵权法分析内蒙古地区雷击人员伤亡特征及其致灾因素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内蒙古近10 a平均每年发生雷击伤亡事故6.20起,全区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0.36个人因雷击伤亡;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每年每百万人的雷击伤亡人数最多,呼和浩特市每1000 km2人员雷击伤亡率最高;每年雷击伤亡事故的86.58%集中在6—8月份;1 d中雷击死亡主要集中在下午13∶00—18∶00时段,占83.33%;雷击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村牧区;雷击伤亡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69岁;雷击伤亡中男性所占比例高达70.73%;全区大约每7万个地闪中会有1次导致雷击伤亡事件,雷击伤亡与地闪频次在时间上有较好的相关性,雷电灾害致灾因子熵权显示高程、地闪强度较地闪密度和地形起伏度更易造成雷击人员伤亡。
刘晓东冯旭宇刘旭洋李庆君
关键词:雷电灾害伤亡人数致灾因子熵权法
自然降雨过程对典型草原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以锡林浩特为例被引量:13
2016年
利用内蒙古锡林浩特气象站2013—2015年生长季自动土壤水分逐时观测数据及逐日降水量数据,分析北方典型草原降雨过程前后各层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雨量的增加,各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不同。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增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二项式回归关系,要使这两层土壤水分稳定增加,至少分别需要约10.0 mm、17.0 mm的降雨量;>25.5 mm的降雨过程才能引起20—30 cm土层土壤水分的稳定增加;29.0 mm以上的降雨过程能使30—4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稳定增加;极端降水过程(70.2 mm)能引起4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的稳定增加。对5.0 mm以上降水过程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各层平均土壤水分增量呈减少趋势,6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受天然降水的影响较小。
王海梅侯琼冯旭宇云文丽
关键词:土壤水分典型草原
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利用1981—2015年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观测站土壤水分和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不同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与各季节0~20、0~50、0~100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探究多时间尺度气象干旱指数在典型草原干旱监测中的适用性,并基于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各站点不同季节土壤相对湿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春、夏、秋三季,内蒙古典型草原0~20cm土壤相对湿度均主要受前2个月水分盈亏的影响,而0~50cm和0~100cm的土壤相对湿度不同季节受影响的时间尺度不同。其中,春季0~50cm和0~100cm的土壤墒情受年尺度降水影响最显著;夏季,0~50cm土壤墒情与前2个月内大气水分平衡状况相关性最高,而0~100cm土壤干旱则主要受前2~6个月尺度降水亏缺影响最明显;秋季,0~50cm土壤相对湿度受前3~6个月尺度降水异常影响最显著,而0~100cm土壤相对湿度则与前3个月尺度的降水和蒸散间的平衡状况关系最密切,且前6个月以上尺度的气象干旱也存在明显影响。CI、MCI和PDSI因考虑大气水分长期亏缺和近期亏缺的综合效应,与各季节不同深度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总体高于其他气象干旱指数。基于前期气象干旱指数构建的土壤相对湿度预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典型草原土壤水分的变化,为当地牧草干旱监测和预警提供一定参考。
武荣盛侯琼杨玉辉冯旭宇李彬郑凤杰
关键词:多时间尺度典型草原土壤相对湿度
闪电定位资料在内蒙古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雷电流的幅值等参数是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在此通过雷电灾害事故的具体案例,初步分析了3个案例的地闪定位误差,介绍了内蒙古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特点,指出地闪定位的雷电流强度精度和位置精度的重要性,探讨了闪电定位资料在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应用情况。
刘晓东冯旭宇朱华尧博格
关键词:闪电监测雷电流
区域站降水在土壤墒情监测中的应用
2017年
文章介绍将区域站降水应用于土壤墒情监测,随着分布比较均匀的插值点的增多,插值的精确性更高,也更能准确的反应土壤墒情在全区的分布特征。
冯旭宇
关键词:土壤水分GIS
乌审旗半荒漠区土壤水分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以赖草为例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乌审召牧业气象试验站29a(1981—2009年)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土壤水分、主要牧草的发育期、产量的变化趋势,同时对土壤水分变化与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于10~50cm土层而言,其年平均土壤重量含水率均呈下降趋势,而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P<0.05);赖草的返青期、黄枯期均呈推后趋势,开花期为提前趋势,生育期呈明显的延长趋势(P<0.01)。赖草干鲜重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土壤含水量与半荒漠牧草生育期、干鲜重的相关性不是很明显。
冯旭宇
关键词:土壤含水率发育期
极端气温变化对内蒙古地区榆树物候期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1985—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和翁牛特地区榆树物候观测数据及同期极端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榆树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极端气温对物候期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对林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果表明:1985—2012年武川和翁牛特地区极端最高气温波动不明显,但极端最低气温变化幅度较大,且两地存在明显差异,武川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显著增温,气候倾向率为0.617℃/10 a,翁牛特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显著降温,气候倾向率为-0.678℃/10 a。近28 a来,武川和翁牛特地区榆树花芽开放期均呈显著提前的趋势,而两地榆树落叶末期则分别呈极显著推迟和显著提前的趋势;榆树生长季相对延长,武川和翁牛特地区榆树生长季平均每10 a分别延长了14.14 d、2.37 d。可见,极端最高气温是影响内蒙古地区榆树花芽开放期的关键气象因子,榆树落叶末期对极端最低气温较敏感。
杨丽萍冯旭宇闫伟兄郭晓丽秦艳贾成朕
关键词:物候期极端气温气候倾向率
地闪回击电磁场对架空线路耦合过电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研究地闪回击通道周围的电磁场对架空线路的耦合过电压,首先采用指数衰减传输线型工程回击模式(MTLE)模拟分析了回击通道周围电磁场的分布特征,然后运用以Agrawal模型为基础的场—线耦合程序对架空线路感应过电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将模拟计算结果与人工引雷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所得线路过电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模拟结果表明,地闪回击电场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都应考虑到场—线耦合机制中;回击通道基电流波形的陡度同时影响到架空线路感应过电压的幅值和陡度,而电流幅值只影响感应过电压的幅值;当观测距离较近(50 m)时,架空线路上感应过电压幅值与电流回击速度呈反相关;随着观测距离的增加,架空线路上感应过电压波形上升沿时间增加、幅值减小;此外,架空线路感应过电压幅值随线路高度和接地电阻的增加而增大,与线路长度和直径的变化无关。
刘晓东张其林冯旭宇杨新培刘佼李晨
关键词:雷电电磁场架空线路感应过电压数值模拟
神州飞船发射与回收场雷暴活动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内蒙古115个气象站1971-2007年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和数理统计SAS软件、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重点分析了神州飞船发射和回收场雷暴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发射场和回收场雷暴日数差异明显,发射场属于少雷区而回收场雷暴较多;回收场区域雷暴近37年来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呈减少趋势,倾向率平均为2.07d/10a,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减少性突变;场区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在夏季,分别占全年的85.33%、76.42%;发射场一天当中在16-17时段雷暴活动最为频繁,年均发生2.2次;而回收场14-15时段雷暴活动最为频繁,年均发生14.9次.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两场区雷暴都具有2a、4a的短周期及20a的长周期震荡变化,回收场区域雷暴的短周期振荡变化更复杂.
刘晓东冯旭宇卢士庆张晓文杨丽君
关键词:雷暴特征SAS小波分析
高纬高原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被引量:23
2011年
基于1971-2007年内蒙古高原115个气象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AS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近37a来雷暴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各区域雷暴日数差异明显,中部地区雷暴最多,东部次之,西部最少;近37a来内蒙古年均雷暴日为28.6d,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年雷暴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倾向率平均为2.09d/10a,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减少性突变;雷暴的出现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雷暴约占全年75%以上,冬季出现的概率非常低;各地雷暴天气主要出现在每年的5~9月,其中7月最多,6月次之;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内蒙古高原雷暴具有2a、3a、5a和8a的短周期及12a和20a的长周期振荡变化。
冯旭宇薛胜军巴特尔颜斌巩迪博格刘晓东
关键词:雷暴气候特征SAS小波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