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西地那非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心脏
  • 2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高压
  • 1篇动脉压
  • 1篇动脉压力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胸前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发育
  • 1篇血管发育异常
  • 1篇易感
  • 1篇易感性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冯宇
  • 4篇莫绪明
  • 2篇戚继荣
  • 1篇束亚琴
  • 1篇庄著伦
  • 1篇笪敏
  • 1篇杨磊
  • 1篇尹宁
  • 1篇左维嵩
  • 1篇范欢欢
  • 1篇郁迪
  • 1篇王松

传媒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西地那非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对心功能产生的实际或潜在的影响,为目前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由于缺损部位大量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循环容量明显增加,肺血管处于高流量高压力状态,肺动脉压力阻力升高,引起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CHD伴PA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和阻力增高为特征的继发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呈进行性进展。
冯宇莫绪明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西地那非ARTERIAL肺动脉压力血管发育异常
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先天性心脏病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氨酰-tRNA合成酶(ARSs)是一类在蛋白质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酶,除了含有特定的催化结构域外,还含有其他结构域使其参与转录、RNA剪接、翻译水平的调控、信号传导以及免疫等生命活动。多合成酶复合体由八个不同的核心...
笪敏冯宇莫绪明
西地那非对左肺切除复合野百合碱注射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左肺切除复合野百合碱注射所致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流动力学、血管平滑肌增殖和肺组织TNF-alpha mRNA、蛋白表达变化,探讨西地那非对左肺切除复合野百合碱注射所致肺动脉高压肺血流动力学、血管肌化及TNF-al...
杨磊莫绪明尹宁范欢欢戚继荣王松束亚琴冯宇
超声引导下经皮胸前穿刺封堵室间隔缺损残余漏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通过经皮胸前穿刺技术对需再次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镶嵌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例患儿4个月龄时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长期随访,心脏超声多次复查均提示室间隔于补片间见回声中断,随访4年残余分流未见减少趋势。心脏超声检查示:室间隔于补片间见回声中断,残余分流位于流出道处,呈半月型,约5.7mm×4.0mm,距主动脉瓣3mm,二、三尖瓣少量反流。在第一次手术4年5个月后,该患儿在全身麻醉下接受经皮胸前穿刺室间隔缺损封堵。结果在导引钢丝引导下,经输送鞘管置入8mmVSD封堵伞获得成功,术中实时食管超声检查,见分流消失,未发生心包填塞。手术结束后入ICU,分别于术后2、6、12、24h及术后第六天复查心脏超声,均提示心包无明显积液。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提示:封堵器在位,无心包积液,三尖瓣、二尖瓣、主动脉瓣等均无反流。结论经皮胸前穿刺行室缺残余漏封堵是一种可行的新的外科手术途径,适用于需再次手术患儿,该技术进一步扩展,可用于瓣膜植入、瓣膜成形术及首次手术患儿。
莫绪明戚继荣庄著伦左维嵩冯宇郁迪
关键词:穿刺术残余漏室间隔缺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