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蕊
-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云南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般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美育背景下中华文化母语音乐教育的当代价值被引量:1
- 2016年
- 在提倡美育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音乐教育应以怎样的姿态呈现自身的价值体系,以提升学科的当代意义,这需要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深思。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现有主流音乐教育体制问题的剖析,对推行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观的当代价值予以思考,以便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让母亲的歌声重新唤醒我们麻木的听觉、抚慰我们麻木的神经。
- 冯国蕊
- 关键词:母语音乐教育
- 彝族铜鼓舞中“阴阳观”的本土性表达
- 2023年
- “铜鼓舞”作为云南文山富宁彝族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符号象征,其贯穿于不同支系的宗族祭祀、丧葬礼俗、节日庆典等活动中。本研究基于对富宁县花彝、白花彝及高裤脚彝三个支系“活态化”铜鼓舞的田野调查,透视铜鼓舞所蕴含的符号象征,探讨肢体音声外显与内隐的文化隐喻。希望在探寻不同支系铜鼓舞所蕴含的“共享”文化基因——阴阳观的同时,也为当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构建新型民族关系等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 冯国蕊
- 关键词:阴阳观本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云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母语音乐教育发展整合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作为本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母语音乐教育在当下拥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关注的空间,本文正是着眼于云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母语音乐教育进行有机整合,这正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音乐文化齐头并进的方向。
- 冯国蕊
- 关键词:民族音乐母语教育
- 歌声中的节日——析丁煜伦《苗岭花山谣》
- 2012年
- 花山节作为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重要传统节日,被当地民众称为“奥道”,在每年春节后的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五举行。苗族花山节内容丰富,地方色彩鲜明,民族特色浓郁,它集观赏性、民族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一体,在当下,当地政府借节日庆典为载体,以推动苗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从而凝聚和传播民族精神。作为一种“地方性”文化品牌,山花节已成为展示和传承苗族多姿多彩优秀文化的大舞台。
- 冯国蕊
- 关键词:传统节日苗族文化歌声民族特色节日庆典
- 民族音乐文化历史的绽放——评《纳西族音乐史》被引量:2
- 2014年
- 勤劳善良的纳西人民自古以来主要居住在玉龙山下、金沙江边和泸沽湖畔的云南省丽江县境内,纳西族作为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文化相对发达的民族之一,保留和创造了极其丰富又极具特色的传统音乐文化。纳西人民在西南边疆的发展与建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 冯国蕊
- 关键词:民族音乐纳西族文化历史音乐史传统音乐文化西南边疆
- 牟定彝族左脚调浅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牟定,史称髳州,地处滇中腹地楚雄彝族自治州。这里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但却有大造化。彝家跳了上千年的左脚舞和唱了上千年的左脚调成为彝州文化的一种符号标志。
- 冯国蕊
- 用文化推动乐音编码——论音乐与人的情操培养
- 2009年
- 音乐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独有的精神现象,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总是认为音乐的作用在于对人的情操进行培养.但音乐是否真的可以培养人的情操呢?
- 冯国蕊
- 关键词:音乐情操文化人类社会
- 植根民族音乐 践行音乐教育——记作曲家丁煜伦的三重角色
- 2018年
- 云南艺术学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类艺术院校,为我国培育出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如陈勇、刘晓耕、丁煜伦、马硕等等。作为青年一代的作曲家,现任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的丁煜伦教授就是成绩较为突出的一位。二十余年的工作生涯铸就了丁老师行政、教学双肩挑的综合能力。笔者结识丁老师是因为2010年到学院工作以后,也从此开始了解丁老师的艺术创作。经过八年的同事经历深知丁老师三重角色集一身却做得如鱼得水,其间包含了太多的酸甜苦辣。
- 冯国蕊
- 关键词:作曲家
- 云南地区音乐课标实施与综合艺术课程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进一步深入和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在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下,在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云南省地处边疆,相比国内一二线城市及发达省份音乐课程改革之路举步维艰。笔者借课题之机,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手段对云南边少地区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开设综合艺术课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求寻找一条适合云南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
- 冯国蕊
-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
- 云南中小学“本土音乐进课堂”的实践性思考
- 2009年
- "本土音乐进课堂"作为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需要站在一个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使操作与理论的互动并驾齐驱。从实际操作的层面来看,它不是把"原生态"的田野声像搬进课堂,更不是学生穿上少数民族服饰的"秀场"复制,应该提倡本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真正意义上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它不仅涉及到教育改革的问题,而且已经具备了一种文化上的战略意义。如何通过对本土音乐创造性的提升,使之成为符合当代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审美需求的共同语汇,使民族歌乐的符号文法具备自身形态结构的推动力,建立起属于中国本土的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其命题是值得思考的。
- 冯国蕊
- 关键词:本土文化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