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遐龄
- 作品数:1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HI-13串列超导增能器的束流动力学设计
- 为了进一步扩大超过库仑位垒的重离子种类,HI-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计划在串列的后面增设一套超导增能器.本文给出了这个增能器的束流动力学设计.该增能器是由放在一个低温柜内的4个QWR谐振腔组成.其设计目标是当频率为108...
- 关遐龄彭朝华
-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物理设计束流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强流3.5MeV RFQ加速器物理设计
- 为了适应我国ADS项目的需要,一台注入能量为75keV,输出能量为3.5MeV,频率为352.2MHz,质子流强为50mA,四翼型强流RFQ加速器正由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支持下,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建造当中.文章给出了...
- 关遐龄罗紫华傅世年
- 关键词:加速器束流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基于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的白光中子源的物理设计
- 核数据质量是关系到核武器设计和水平的关键要素,而强流加速器是核数据测量的实验工具和必要手段。我国至今还没有强脉冲白光中子源大型科研设施,共振能区数据的实验测量在我国一直还是一个空白.本装置的最终目标是提供150MeV,1...
- 关遐龄
- 关键词:强流质子直线加速器物理设计
- 文献传递
- 强流RFQ加速器设计中两种设计程序的结合
- 2003年
- 在以强流空间电荷效应为主的射频四极加速器RFQ的束流动力学设计中,目前有两种主要的设计模式,LANL开发的设计程序Parmteqm和俄罗斯RTI开发的Lidos.RFQ。强流RFQ的设计应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将其结合起来。本工作在1台3 5MeV、352MHz、60mA强流质子RFQ的物理设计中,充分发挥这两种设计模式的特点,开拓新的设计思路,获得了满意的设计结果。
- 关遐龄罗紫华
- 关键词:RFQ束流动力学
- HI-13串列超导增能器的束流动力学设计考虑被引量:1
- 2003年
- 为了进一步扩大超过库仑位垒的重离子种类,HI 13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计划在串列加速器的后面增设一套超导增能器。本工作给出了该增能器的束流动力学设计。该增能器是由放在一低温柜内的4个QWR谐振腔组成,其设计目标是:频率为108MHz、同步粒子速度β=0.07时的能量增益可达到2MeV/q。
- 关遐龄彭朝华
- 关键词:束流动力学HI-13串列加速器
- 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四年的工作状况
- 1992年
- CIAE的HI-13串列加速器投入运行以来的头四年时间内,共累积供束13000多h。本文详细描述了四年运行过程中串列加速器的工作状况。其最高的头部运行电压为12.6MV,最低的头部运行电压为2.08MV,已经有近二十多种粒子束通过了串列加速器,完成了多项很有意义的物理实验工作。在加速器运行的这头四年时间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运行经验,诸如安装、测试、组调输电梯、高压锻炼、调束供束等。成功地解决了在运行维修中出现的各种故障。
- 关遐龄秦久昌杨丙凡张灿哲杜学仁于蕴峰葛继云
- 关键词:串列加速器输电梯
- 强流质子加速器技术及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
- 近几年来,高功率质子直线加速器技术(HPPA)正在世界各地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实验室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开展中能强流加速器基础技术研究,将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领域研究以及开展广泛的民用核技术研究,比如与国防核科学研...
- 关遐龄
- 文献传递
- 与ADS相关的强流3.5MeV RFQ加速器的束流动力学特性被引量:2
- 2003年
- 为了适应我国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 (ADS)项目的需要 ,一台注入能量为 75keV ,输出能量为3 5MeV ,频率为 3 5 2 2MHz,质子流强为 5 0mA ,四翼型强流RFQ加速器正由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支持 ,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建造当中。本文论述了这台RFQ加速器的动力学设计特性。
- 关遐龄罗紫华傅世年
- 关键词: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ADS束流动力学
- 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本文首先简要描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计划建设的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各主要设备的平面布置,以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介绍初步完成的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工作;并开始建立软、硬件的实验平台,对部分设备开展控制的预先研究工...
- 张天爵李振国殷治国侯世钢葛涛储诚节吴隆城崔保群关遐龄
- 关键词:串列加速器同位素分离器计算机控制
- 文献传递
- 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方案设计被引量:5
- 2005年
- 描述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计划建设的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的特点,各主要设备的平面布置,以及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并建立软、硬件的实验平台,对部分设备开展了预先研究工作。
- 张天爵李振国殷治国侯世刚葛涛储诚节吴隆诚崔保群关遐龄
-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