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平
-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遂昌县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脏囊性转移瘤的CT诊断
- 1999年
- 傅立平叶月霞
- 关键词:CT
- MS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手术证实的3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工作站行MPR、MIP图像重建,分析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38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CT诊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灶被手术病理证实正确诊断的有32例,另外6例被病理证实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灶,其中3例CT误诊为肾癌,后期的3例被正确诊断。总诊断准确率达92.1%(35/38)。32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呈等、低、高低混杂密度的,其中31例显示有脂肪密度,多期增强扫描该31例皮质期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但低于肾皮髓质强化,脂肪、坏死囊变、出血区无强化,分泌期肿块持续强化;1例整个病灶显示为高密度出血灶,多期增强扫描无明显异常强化;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多期增强扫描显示皮质期明显强化,分泌期强化减弱。MIP显示其中31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肿内迂曲、增粗的血管,其中1例无明显增粗迂曲血管影;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内显示细小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及多期增强扫描能对术前正确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重要价值,但对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尚需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甚至需要穿刺活检。
- 包迎伟傅立平纪建松卢陈英赵中伟王祖飞徐民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MRI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肾脏嗜酸性细胞腺瘤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嗜酸细胞腺瘤15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复习MRI表现,并和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4例为单发肿瘤,1例并发肾透明细胞癌。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5~3.5cm,境界清晰。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或低信号,其中9例中央见星状疤痕。动态增强扫11例肿瘤实质部分均匀性强化,其中10例中央疤痕延迟强化,另外4例轮辐状强化。结论: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MRI特征是肿瘤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均匀强化、中央星状疤痕延迟强化以及肿瘤"轮辐状"强化。
- 傅立平包迎伟纪建松王祖飞
- 关键词:肾肿瘤嗜酸磁共振成像
- 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术前CT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肠扭转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1例肠扭转CT均正确诊断,其中6例为360°肠扭转,4例为270°肠扭转,1例为180°肠扭转。除全部11例都有通常的肠梗阻征象外,主要征象还有"漩涡征"(9/11)、"靶环征"(4/11)及"鸟喙征"(10/11),肠系膜血管也可以形成"漩涡征"(11/11)。结论:螺旋CT对肠扭转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
- 包迎伟纪建松傅立平王祖飞
- 关键词:肠扭转
- 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CT诊断被引量:19
- 1999年
- 目的:探讨肝脏囊性恶性肿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脏囊性恶性肿瘤29例,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转移瘤15例,肝细胞性肝癌4例,肝肉瘤2例,囊腺癌4例(包括囊腺癌肉瘤1例),胆管癌3例和Caroli病癌变1例。结果:囊性转移瘤远较其他肝囊性恶性肿瘤常见,表现多样化,以多发囊性或囊性实质性病灶共存为其特点,小病灶亦可完全囊变;囊性肝癌表现为单发不均或均匀厚壁型肿块;囊性肝肉瘤为单房或多房囊性肿瘤;囊腺癌或囊腺癌肉瘤则为多房囊样病变或以囊性病变为主的囊实性肿块,有壁结节,周围可有卫星灶及远端胆管扩张;囊性胆管癌为囊实性病变,囊性部分呈较小多发囊性病灶,伴病灶远端胆管明显扩张;Caroli病癌变在Caroli病基础上部分扩张胆管癌变(胆管壁软组织肿块)。结论:肝脏囊性恶性肿瘤以转移瘤最常见,各种病理类型的囊性肿瘤有其相似和不同的CT征象,典型的CT特征结合临床,大部分肿瘤术前可作出正确诊断。
- 余日胜傅立平李蓉芬
- 关键词:肝肿瘤囊性病变
- 脑膜血管外皮瘤的MRI诊断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傅立平包迎伟纪建松
- 关键词:MRI诊断MRI表现病例资料T1WIT2WI脑膜尾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