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李新

作品数:39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绵阳师范学院李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艺术
  • 7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7篇电影
  • 5篇暴力
  • 4篇身份
  • 4篇女性
  • 4篇爱情
  • 3篇性别
  • 3篇杨德昌电影
  • 3篇欲望
  • 3篇杀人
  • 3篇乌托邦
  • 3篇精神分析学
  • 3篇快感
  • 3篇后现代
  • 3篇父亲
  • 2篇叙事
  • 2篇寓言
  • 2篇赛博空间
  • 2篇杀人事件
  • 2篇少年
  • 2篇社会

机构

  • 36篇绵阳师范学院
  • 9篇四川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伪满皇宫博物...

作者

  • 38篇何李新

传媒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东南传播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四川戏剧
  • 1篇理论界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天中学刊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承德民族师专...
  • 1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艺术探索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鸡西大学学报...
  • 1篇怀化学院学报
  • 1篇南宁师范高等...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1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电影中的精神病叙事
2009年
关于精神病的影像叙事与其说是精神病现象的客观再现,毋庸说是对其含混身份的一次意识形态整编。电影或将精神病想象为难以驯服的"他者"的化身,在猎奇的注视中完成娱乐消费;或把精神病视为文明的毒瘤,通过欲望的妄想指涉当代社会精神分裂的个体;或从边缘的处境开掘精神病所具有的价值批判意义,最终展示了当代意识形态中的主体生成之路。它是一种对社会的彻底拒绝。
何李新
话语的盛筵──论电影《独立时代》
2009年
电影《独立时代》以话语为主角,不仅仅展现了历时层面上传统语录到现代对话的价值更迭,同时揭示了共时结构上主体交往意图与意义的分裂。影片在夸张的剧场风格中,使人们不得不正视现代话语的悖论。它使发言个体独立的同时,却因为价值共契的缺失令我们产生无从选择的困惑。它在主体间造成意图的误认,却也同时使人们逃脱对他者深渊的偏执幻想。
何李新
关键词:话语语录意图
时间·空间·父亲——对《你那边几点》的精神分析学解读被引量:2
2014年
《你那边几点》中作为菲勒斯的时间,既是结构叙事行为的主能指,缝合了人物的行为,又是主体追求的欲望对象。他们对时间的无力指示了欲望的不可能,只能求助于安慰性的怀旧。潜藏在时间背后的乃是对于空间的想象。我们固然已经无家可归,但同质化和区分化交织的城市进程并不能提供安身之所。时间和空间的嬗变及重组反映了当代象征秩序的危机,进而直接导致想象与实在的短路。一方面是人们在想象中对快感不依不饶的幻想实现,另一方面则是现实生活中不能承受的实在创伤。当死去的象征父亲以实在父亲的身份回归时,他的在场使我们的快感满足变得更加不可能。
何李新
关键词:父亲快感
论电影《爱情短片》与《杀人短片》中的主体建构被引量:1
2008年
颠倒《杀人短片》和《爱情短片》的顺序,从精神分析学角度重新阐释其中所呈现的主体之谜。从《爱情短片》到《杀人短片》,是一个男孩经过想象菲勒斯的象征阉割,穿越母性世界进入父性社会而完成主体建构的寓言。被阉割的男性主体始终处于菲勒斯中心的阴影之下,而女人比男人更能成为一个超越菲勒斯的自由主体。
何李新
关键词:菲勒斯阉割
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人文教育的若干思考被引量:3
2012年
对于当代新闻专业建设中人文向度的强调,不仅仅是重新平衡新闻与人文的关系比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人文教育的深入开拓,才能培养底蕴醇厚的高素质传媒人才。在宏观层面上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重新思考新闻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协调处理好新闻专业的"专"和人文教育的"广"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而调整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在微观层面上,探索将新闻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这意味着需要把人文理念贯穿到教学实践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师生互动、评价系统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地为新闻教育注入人文素养。
何李新
关键词:人文教育
反抗·救赎·解构——浅析电影中的暴力叙事被引量:1
2009年
随着当代电影对暴力的美学化处理,暴力经历了一个日常化过程。三类典型的暴力叙事一一对应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的主体姿态。但是现实反抗、彼岸救赎与游戏解构仍然无法完整定位暴力的真实和身陷其中的主体真相。赋予暴力以叙事的形式,那么它将失去真实。而如果我们真的捕捉到某种暴力真实,又势必无法将自身再嵌入跨人际的现实。正是在此视阈下,当代电影种种暴力与主体的悖论叙事获得了揭示性的症候价值。
何李新
关键词:暴力
《爱情万岁》:性别、身体与生命
2011年
台湾导演蔡明亮在电影《爱情万岁》中,对爱情叙事的重构不但质疑其流行价值,而且进一步激活对性别、身体、生命等相关概念的再释。爱情被视为一种强制性异性恋规范,而情欲中的同性恋、双性恋倾向消解动摇了其无可置疑的基础地位。同时作为性别与性欲核心的身体,早已被文化铭刻。身体必须努力向他者身体开放,才能发出自己的告白。因此关于性别与身体的种种批评应被理解对束缚生命/生活的规范、限制的质问。
何李新
关键词:爱情性别身体生命
怀旧·爱情·社会——论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被引量:1
2010年
影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一个阿兰.巴迪欧式的事件。它大胆解构了台湾新电影群体的怀旧行为。少年的青春往事中贯穿的依然是成人世界残酷的生存逻辑。杀人暴行不过是对欲望僵局的自毁式挣脱。更重要的是,当侯孝贤们在后极权时代竭力填补过去岁月的失落和惆怅时,杨德昌已经预言经历现代化转型的台湾社会即使能够摆脱威权统治的压迫,也会很快陷入另一种资本主义的囚笼。
何李新
关键词:怀旧爱情社会
暴力、精神病及其形式——后现代语境中电影的多棱镜像
本文所运用的“后现代语境”,特指一种多元的当代环境,包括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共时层面。正是在这种众声喧哗的年代,电影中的性、暴力、精神病等影像呈现出迥异于常的特质和极其丰富的多层构建。它们互相指涉、纠缠、折射,形成一道...
何李新
关键词:暴力精神病后现代语境
文献传递
快感·欲望·补充——浅析电影中的暴力镜像
2009年
暴力与主体休戚相关,对暴力的真正解读乃是还原其心理的创伤维度。暴力,是在压抑中回归的本我快感,撕裂庸常的中产阶级生活;是超越认同的自我欲望,树立起固执的主体姿态;是对秩序与法的超我补充,呼唤当代集体的出场。各种暴力影像彼此错位、互指、交涉,形成一座庞大的镜城,身陷其中的破碎个体借此获得一种身份的整合。
何李新
关键词:暴力快感欲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