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晶晶

作品数:21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菌病
  • 9篇布鲁杆菌
  • 9篇布鲁菌
  • 8篇布鲁杆菌病
  • 8篇布鲁菌病
  • 4篇儿童
  • 3篇血清
  • 3篇血清学
  • 3篇人畜
  • 3篇人畜共患
  • 3篇试管凝集
  • 3篇试管凝集试验
  • 3篇凝集
  • 3篇凝集试验
  • 3篇肿瘤
  • 3篇肿瘤标志
  • 3篇肿瘤标志物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免疫

机构

  • 20篇黑龙江省农垦...
  • 1篇泰兴市第二人...

作者

  • 20篇何晶晶
  • 16篇赵冬梅
  • 15篇张雁
  • 14篇郑遵荣
  • 13篇刘景瑶
  • 8篇周玉珍
  • 6篇刘长民
  • 4篇周珣
  • 3篇赵琳琳
  • 2篇毕惠梅
  • 2篇徐育红
  • 1篇张柠
  • 1篇吴红

传媒

  • 8篇中华地方病学...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国际流行病学...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医学检验与临...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鲁氏菌病实验室检测及新技术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神经痛、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人感染病菌后,在人体中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累及各个器官,慢性期多侵及脊柱和大关节。该病是一种呈世界范围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赵冬梅刘景瑶何晶晶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人畜共患传染病长期发热肝脾肿大共患性
儿童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特点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探讨儿童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感染科确诊的儿童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症状特点、实验室检查等进行总结分析。同时按照病例对照方法选取同时期成人布病患者,对比分析儿童与成人布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65例儿童布病患者,以 > 12 ~ 15岁年龄段发病最多,占47.7%(31/65);临床症状以发热和关节痛居多,分别占83.1%(54/65)和84.6%(55/65)。儿童与成人布病患者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测定值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66 ± 27.05)比(82.80 ± 36.34)U/L,(287.40 ± 35.02)比(180.08 ± 40.90)U/L,(20.88 ± 13.01)比(11.70 ± 4.13)U/L,(328.69 ± 37.86)比(217.88 ± 45.67)U/L,t = - 4.243、3.396、3.756、3.135,P均 〈 0.05]。经过治疗,儿童布病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γ-GT、总蛋白(TP)、白蛋白(ALB)、HBDH、CK-MB、LDH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95 ± 29.50)比(23.00 ± 12.26)U/L,(57.60 ± 35.65)比(23.94 ± 13.38)U/L,(30.66 ± 27.05)比(18.45 ± 12.62)U/L,(63.77 ± 5.51)比(67.42 ± 3.50)g/L,(39.15 ± 3.89)比(43.06 ± 3.11)g/L,(287.4 ± 35.02)比(139.23 ± 51.70)U/L,(20.88 ± 13.01)比(11.61 ± 10.26)U/L,(328.69 ± 37.86)比(187.77 ± 42.32)U/L,t = 4.848、2.717、2.182、 - 5.442、 - 13.752、6.989、4.749、5.993,P均 〈 0.05]。结论 儿童布病患者肝脏和心肌普遍受损,通过监测心肌酶的变化,可提示临床慎重儿童用药,防止心肌受�
何晶晶张雁郑遵荣赵琳琳徐育红周玉珍赵冬梅
关键词:布鲁菌病儿童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人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ELIS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布鲁菌病(布病)确诊患者、66例疑似布病患者和72名健康对照者,采集静脉血,应用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 test,SAT)、I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PT)和血培养方法进行检测,以SAT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IELISA、RBPT和血培养方法在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SAT、IELISA、RBPT及血培养方法检测人血清布鲁菌在急性、慢性布病组中的阳性率(100%、100%;98.6%、97.9%;91.3%、91.5%;20.3%、10.6%)显著高于疑似布病组(0、6.0%、0、0,P均<0.05)及健康对照组(1.4%、0、2.8%、血培养未做,P均<0.01)。IELISA法与RBPT、SAT法间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6和0.966)。IELISA检测的灵敏度(98.3%)和特异度(100%)最高;RBPT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则分别为91.4%和97.2%。结论:IELISA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更简便、迅速的对布病进行诊断。
何晶晶刘景瑶张雁赵冬梅郑遵荣
关键词:试管凝集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布鲁菌病
黑龙江省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布鲁菌感染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为布病的住院患者为布病组,对其一般特征、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总结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本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室血生化检测。结果布病组共纳入患者396例,其中男性298例、女性98例;年龄(43.6±15.6)岁,范围为1~75岁。对照组纳入125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42例;年龄为(41.7±18.0)岁,范围为7~71岁。两组人群年龄、性别间比较差异乖统计学意义(t=1.083,X^2=3.789,P均>0.05)。布病患者年龄集中在>14~64岁(90.15%,357/396);居住地以农村为主(76.01%,301/396);职业分布以养殖户居多(50.51%,200/396);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47.73%,189/396);临床症状以发热、关节肌肉痛、多汗居多,分别占91.16%(361/396)、76.26%(302/396)、44.19%(175/396)。与对照组比较,布病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均明显升高(t=4.956、2.746、4.019、3.272、7.008、3.728、3.409,P<0.01或<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均降低(t=-7.252、-8.601,P均<0.01)。布病组治疗前、后CRP、ALT、AST、γ-GT、TP、ALB、ALP、HBDH及L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1、4.393、3.382、2.608、-7.516,-4.710、3.509、4-585、4.473,P<0.01或<0.05)。结论黑龙江省布病患者以男性养殖户为主,发病时间多集中在3-6月份。布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应加强辨别,防治误诊,并监测肝功能和心肌酶的变化,指导临床用药。
何晶晶张雁刘长民郑遵荣刘景瑶吴楠赵琳琳赵冬梅
关键词:布鲁菌病流行病学
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对人布鲁菌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荧光偏振检测技术(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assay,FPA)在诊断人布鲁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15例布鲁菌病确诊患者,包括65例急性患者和50例慢性患者,同时选取81例布病疑似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采集静脉血,应用FPA和试管凝集试验(standard tube agglutinationtest,SAT)进行检测,以SAT检测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FPA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确诊病例组、疑似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FPA检测人血清布鲁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5%、4.94%和4.4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13,P<0.05).确诊病例组FPA检测人血清布鲁菌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疑似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37.21和146.66,P值均0.05).FPA检测对布鲁菌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4,FPA在最佳诊断界值为80.5 mp时诊断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9.3%.结论荧光偏振检测技术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优点,能更简便快速地对布鲁菌病进行诊断.
何晶晶张雁刘景瑶郑遵荣赵冬梅
关键词:布鲁菌病曲线下面积
学龄前布鲁菌病患儿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学龄前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布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确诊的学龄前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和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45例学龄前布病患儿,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为(3.7±1.6)岁,范围为6个月~6岁,主要集中在>3~6岁(64.44%,29/45);居住地以农村为主(97.78%,44/45);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46.67%,21/45)。临床症状以发热、关节痛居多,分别占97.78%(44/45)、57.78%(26/45);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较多见,分别占42.22%(19/45)、35.56%(16/45)。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及乳酸脱氢酶(LD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4、2.970、2.229、5.664、5.805,P均<0.05)。血标本培养布鲁菌阳性36例(80.00%,36/45),治疗后均转为阴性。结论学龄前儿童布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不典型。在布病流行区域及多发季节,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患儿,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其流行病史并结合临床特征,考虑布病的可能,争取早诊早治。
何晶晶张雁郑遵荣刘长民刘景瑶赵冬梅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学龄前儿童
649例C12蛋白芯片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我院自2012年6月引进蛋白芯片检测分析仪以来,一直致力于肿瘤的早期筛查,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对649例检测者应用肿瘤蛋白芯片检测技术进行了健康筛查。方法 :采集体检者空腹静脉血3ml,分离血清...
周玉珍赵冬梅何晶晶王立庄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
文献传递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应用于人布鲁杆菌抗体的试验比较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与传统血清学方法在人布鲁杆菌抗体的检测中的差别。方法采用IELISA、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试管凝集试验(SAT)、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和半胱氨酸试验方法对430例确诊及疑似布病患者(病例组)和同期3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进行布鲁杆菌抗体检测。分析IEUSA方法与RBPT、SAT、Coomb’S试验、半胱氨酸试验的符合程度。结果病例组IELISA、RBPT、SAT、Coomb’8试验及半胱氨酸试验的布鲁杆菌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健康组(IELISA:83.49%比0;RBPT:86.97%比0;SAT:76.27%比0;Coomb’s试验:65.58%比0.02%;半胱氨酸试验:67.91%比0,χ2=535.05、412.47、437.66、339.22、489.49,P均〈0.01)。IELISA与RBPT、SAT、Coomb’s试验、半胱氨酸试验检测布鲁杆菌抗体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7.19%、79.39%、71.59%和76.60%,其中IELISA与RBPT的阳性符合率最高,而与Coomb’s试验的阳性符合率最低。结论RBPT和IELISA的联合应用可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布鲁杆菌抗体,为布鲁杆菌病的防治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值得推广应用。
何晶晶赵冬梅周珣刘景瑶郑遵荣周玉珍张雁
关键词: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布鲁杆菌病
急慢性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项目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查项目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292例的病例资料,包括170例急性患者和122例慢性患者,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急慢性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特点及实验室检测项目特点。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均显示男性患病人数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分别为3.15∶1和3.21∶1;两组人群均以农村居住地为主(74.12%和77.05%);职业分布均以养殖户居多(62.94%和66.39%);发病时间均主要集中在3~6月份(47.06%和46.72%)。急性布鲁菌病患者在≤14岁中的患病率高于慢性布鲁菌病组(χ2=5.022,P〈0.05),而在〉64岁组的患病率则低于慢性布鲁菌病组(χ2=3.900,P〈0.05)。急性布鲁菌病患者出现多汗和肌肉痛症状的人数高于慢性布鲁菌病患者(χ2=10.764和10.479,P值均〈0.01)。而慢性布鲁菌病患者出现乏力的人数高于急性布鲁菌病患者(χ2=5.347,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明显升高(t=3.602和5.205,2.529和2.682,2.669和1.941,5.169和7.068,3.601和2.240,3.469和3.954;P〈0.05或〈0.01),而总蛋白和白蛋白均明显降低(t=-5.880和-8.923,-8.106和-8.774;P值均〈0.01)。急性布鲁菌病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慢性布鲁菌病组(t=6.717,P〈0.01)。急慢性布鲁菌病患者治疗方案大致相同,治疗结束后,发热、多汗及乏力等临床症状均消失。结论急慢性布鲁菌病临床症状有差异,通过监测肝功能和心肌酶的变化,可提示临床应慎�
何晶晶张雁赵琳琳郑遵荣徐育红赵冬梅
关键词: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
布病快检三项在布鲁杆菌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布病快检三项在布鲁杆菌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就诊布鲁杆菌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荧光偏振检测方法(FPA)、传统虎红试验(RBVr)和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布鲁杆菌病。结果布病快检三项与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均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布病快检三项的符合率98.3%和灵敏度97.2%要稍高于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方法。结论布病快检三项较传统的血清学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为临床布鲁杆菌病诊断和治疗节省了时间,值得在临床布鲁杆菌病诊断中推广应用。
刘景瑶赵冬梅毕惠梅何晶晶张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