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伊莎

作品数:22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疟疾
  • 4篇血吸虫
  • 4篇吸虫
  • 3篇钉螺
  • 3篇血吸虫病
  • 3篇疫情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输入性
  • 3篇吸虫病
  • 3篇腺癌
  • 3篇基因
  • 3篇健康
  • 3篇健康教育
  • 3篇虫病
  • 2篇性病
  • 2篇试剂
  • 2篇输入性病例
  • 2篇疟疾疫情
  • 2篇肿瘤

机构

  • 16篇南京市疾病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市鼓楼区...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市玄武区
  • 1篇南京市栖霞区...

作者

  • 21篇何伊莎
  • 10篇谢朝勇
  • 9篇杨佩才
  • 7篇王毓
  • 5篇李燕菁
  • 4篇殷位刚
  • 3篇周玮
  • 2篇靳光付
  • 2篇沈洪兵
  • 2篇翟高峰
  • 2篇丁克琴
  • 2篇陈佳萍
  • 2篇马红霞
  • 2篇胡志斌
  • 2篇高洁
  • 2篇高素琴
  • 2篇喻荣彬
  • 2篇张洪英
  • 1篇杨苏
  • 1篇苏晶晶

传媒

  • 6篇中国血吸虫病...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中华卫生应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9-2022年南京市鼓楼区儿童蛲虫感染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鼓楼区学前儿童蛲虫感染情况,为后续制定和调整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2022年,每年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前儿童进行蛲虫感染检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进行检测,一采一检,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蛲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儿童卫生行为习惯,应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分析。结果2019-2022年期间,南京市鼓楼区共调查学前儿童2040人,阳性41人,感染率为2.01%(41/2040)。男童感染率为1.96%(21/1072),女童感染率为2.07%(20/968),不同性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4年总感染率以6~岁组最高为3.78%(20/529),3~<4岁组最低(0.45%,2/445),不同年龄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03,P<0.01)。班级有聚集性感染现象。2019-2020年民办幼儿园蛲虫感染率为4.27%(31/726),显著高于公办幼儿园0.20%(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00,P<0.01)。2019-2020年问卷调查1190名家长的蛲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1.60%(852/1190),其中公办幼儿园家长蛲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5.46%(372/493),显著高于民办幼儿园68.87%(480/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P<0.05)。结论南京市鼓楼区学前儿童蛲虫感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后续应进一步加强对儿童感染的监测与防控,尤其应加强民办幼儿园的蛲虫感染监测。
殷位刚何伊莎杨佩才王凌陈晓军
关键词:蛲虫儿童感染率
一种与乳腺癌辅助诊断相关的SNP标志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及肿瘤学领域,公开了一种与乳腺癌辅助诊断相关的SNP标志物及其应用。该标志物为rs10152591、rs1037699、rs10487075、rs11645106、rs11663688、rs117686...
沈洪兵胡志斌马红霞靳光付陈佳萍何伊莎
文献传递
1例蠊缨滴虫感染报告被引量:1
2022年
蠊缨滴虫感染在门诊感染中少见,易被忽略。本文通过对1例感染者的就诊过程作一详细描述,供临床医师借鉴。患者,男,62岁。长住连云港赣榆区打工。患者于2020年9月15日淋雨劳累后出现发热,咳痰,自行服药,热退。3 d后再次发热,并伴右侧胁肋部疼痛,遂至赣榆区人民医院就诊。该院检查WBC 19.74×10^(9)/L,N 83.7%,超敏C反应蛋白33.19 mg/L;CT示右肺中叶及两下肺叶炎症,右侧胸腔积液。该院给予抗感染及化痰治疗共3 d,效果欠佳。22日转至江苏省中医院,血液示超敏C反应蛋白65.8 mg/L,WBC 11.66×10^(9)/L,E 6.9%。CT示两肺多发结节及片状影。肺功能示肺通气功能减退。纤支镜洗液检查示存在感染。同时将纤支镜洗液送南京市疾控中心作寄生虫学相关检查。该院考虑患者肺炎,给予抗真菌及化痰治疗3 d,效果不明显。此时南京市疾控中心反馈寄生虫检测结果示蠊缨滴虫阳性。该院遂加用奥硝唑治疗,一周后患者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消失,相关感染指标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患者在两家医院以临床医生的经验先后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在确定是蠊缨滴虫(同时还应注意与支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相鉴别)后,及时采用奥硝唑治疗,效果显著,症状很快消失。提示临床医生找对病原采用针对性治疗非常重要,蠊缨滴虫在临床感染的患者中少见,又缺乏检测手段,更易漏诊,须警惕。
杨佩才何伊莎华胜毅余衍亮张洁
关键词:蠊缨滴虫寄生虫
2010-2015年南京市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2010-2015年南京市疟疾流行特征,为下一步制定和调整疟疾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南京市网络报告的疟疾疫情资料、病例个案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5年南京市共报告疟疾确诊病例137例,其中恶性疟102例(74.45%)、间日疟33例(24.09%)、卵形疟1例(0.73%)、三日疟1例(0.73%);境外感染126例(91.97%)、本地感染2例(1.46%)、省外感染9例(6.57%)。境外输入病例中有117例来自非洲国家,9例来自亚洲国家。患者人群主要为青壮年男性,职业以农民工、工人、技术人员为主。发病当天就诊的病例占19.30%,就诊当天即确诊的病例占55.65%,确诊单位以市级医院为主(74.45%)。结论南京市疟疾疫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本地感染逐步消除,但境外输入疫情仍然严重。因此需要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管理和监测,提高医疗机构专业人员对疟疾的临床诊治能力,同时对重点人群开展疟疾健康教育,以降低疟疾的发病风险。
谢朝勇何伊莎李燕菁杨佩才
关键词:疟疾
南京市2012-2018年消除疟疾监测情况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2012—2018年南京市消除疟疾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8年南京市疟疾疫情报表、发热病人血检报表以及所有病例的个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8年南京市共监测发热病人血检173 792人次,报告确诊疟疾病例138例,其中恶性疟105例,间日疟11例,卵形疟16例,三日疟3例,混合感染3例。138例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来自非洲131例,亚洲7例。人群主要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以工人、农民、技术人员为主。全市10个区有病例报告,且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发病当天就诊的病例占26.09%(36/138),经首诊单位确诊病例占68.12%(94/138)。主动病例侦查1 047人,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采用诱蚊灯法进行全通宵蚊媒监测,在5个监测点共捕获中华按蚊417只,密度为0.17只/(灯·小时)。2016—2018年南京市疟疾报告病例采用镜检法和RDT两种方法检测,配对比较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结论南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仍有再传播风险,需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多部门合作,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有力防控措施,防止输入性疫情的传播与扩散,巩固消除疟疾取得的成果。
王毓何伊莎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病例
南京市通江河道血防综合治理项目钉螺控制效果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通江河道实施血防综合治理后的钉螺控制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市10条主要有螺通江河道,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998—2019年通江河道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实施情况,评价钉螺控制效果。结果1998—2019年,南京市10条主要通江河道先后实施了以环境改造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共完成河岸砼护坡84.51 km、切滩清淤50.41 km、修建控水闸2座、修建滚水坝3条、开挖泄洪道1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3370.80 hm^2。综合治理项目完成后,所有通江河道均未再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至2019年,已有6条河道消除了钉螺,河道内总有螺面积由214.33 hm^2下降至52.22 hm^2,有螺河道钉螺密度均降至0.1只/0.1 m^2以下。结论以环境改造等为主的血防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南京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通江河道钉螺孳生和扩散,但项目完成后仍应加强工程维护管理、钉螺监测和控制等工作。
谢朝勇王毓何伊莎魏德会徐小林
关键词:血吸虫病钉螺通江河道
南京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估沿江重点区域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风险,为南京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江滩地区做好监测、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南京市江北新区玉带社区和六合区大河口社区开展人群血吸虫病病情调查、江滩野鼠和野粪污染情况以及江滩钉螺调查,评价和分析沿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潜在传播风险和防控效果。结果2018—2020年,在南京市沿江2个社区调查当地居民2143人,调查渔民246人,当地居民与渔民的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19%和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89,P<0.05),未查到粪检阳性患者。2019年12月—2020年4月,在4块江滩共投放鼠夹1200只,捕获野鼠77只,野鼠捕获率6.42%,捕获鼩鼱21只,鼩鼱捕获率1.75%,未发现感染血吸虫的野鼠和鼩鼱。2020年4月,在4块江滩检获野粪8份,其中狗粪1份、人粪3份、其他野粪4份,对检获的野粪检测未检出阳性。2018—2020年,在4块江滩开展螺情调查,平均活螺密度为0.32~0.40只/0.1 m^(2),捕获钉螺3901只,捕获钉螺全部解剖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南京市沿江地区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稳定,但江滩野鼠和人的粪便污染是血吸虫病疫情发生的重要隐患。
谢朝勇王毓何伊莎周玮殷位刚杨佩才
关键词:血吸虫病保虫宿主钉螺
血吸虫毛蚴自动识别系统的检测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通过模拟现场实验,比较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与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血吸虫毛蚴的效果,以评价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替代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血吸虫毛蚴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居民粪便样本260份,按不同实验需要制作含有血吸虫毛蚴的检测样本瓶。制作30份阳性样品(每瓶中放入5条毛蚴)用于敏感性实验,由2名检验人员采用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再采用毛蚴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检测,比较阳性检出率。制作30份阳性检测样品(每瓶中放入10条毛蚴),由2名操作人员分别采用同一台毛蚴自动识别系统在不同时间检测,比较检测结果。从200份阴性粪便样品中随机抽取90份,加入不同数量毛蚴,制作成阳性样品。将90份阳性样品分为3组,每组30份。第1组每份样品分别加入21条毛蚴、第2组每份样品分别加入6~20条毛蚴、第3组每份样品分别加入1~5条毛蚴,然后与其他110份阴性样本混合。采用盲法的原则,由2名检验人员先采用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该200份样品,再用毛蚴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检测,比较两者检测时间、正确率、漏检率、误检率等参数。结果 2名检测人员采用人工肉眼观察法对30份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43.33%和33.33%,而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出率为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12.97,P均<0.01)。2名检测人员采用同一台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测30份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96.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测血吸虫毛蚴阳性样品的正确率为98.00%,高于人工肉眼观察法的79.75%;检出阳性样本的用时仅为人工肉眼法的50%;毛蚴自动识别系统的阳性漏检率和误检率分别为2.22%和1.82%,明显低于人工检测的35.56%和7.73%。结论与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相比,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测血吸虫毛蚴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
杨佩才何伊莎张洪英高原周玮龚云华张科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毛蚴自动识别系统病原学诊断
2006-2015年南京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2006-2015年南京市人体肠道线虫感染流行趋势,为制定和调整肠道线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南京市累计粪检98 804人次,检出肠道线虫感染阳性者465人次,2006年感染率最高(1.97%),2013年和2015年的感染率最低(均为0.05%),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χ2=552.19,P<0.001)。蛔虫、钩虫、鞭虫感染人数分别为329例、98例、25例,感染率分别为0.33%、0.10%、0.03%,其中轻度感染443例(占98.66%)。人群肠道线虫单虫感染共462例(占99.35%),二虫感染3例(占0.65%)。为调查蛲虫感染状况,累计检查12周岁以下儿童92 539人次,蛲虫感染者352人次,感染率呈逐年递减趋势(χ2=147.94,P<0.001)。结论 2006-2015年南京市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的防治效果显著,但仍需继续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注重监测工作,适时调整防控方案,以进一步巩固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成效。
何伊莎李燕菁谢朝勇
关键词:肠道线虫
南京市雨花台区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雨花台区居民健康素养基本情况,评价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的效果,为进一步推进"健康素养促进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开展综合性的健康促进创建活动、健康干预活动如主题巡讲、发放健康素养传播材料等措施,对雨花台区的15~69岁的常住居民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健康干预,并对干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居民健康素养的持有率从18.1%上升到76.9%,其中基本知识与理念持有率提高了50.1%,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53.1%、健康技能提高53.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干预对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效果显著,干预方法有待改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知识,更能引起居民的关注。
翟高峰高洁何伊莎丁克琴高素琴喻荣彬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干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