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梅 作品数:5 被引量:51 H指数:3 供职机构: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托伐普坦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2020年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2例。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每次100 mg,bi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片每次15 mg,qd,口服,根据血清钠浓度,酌情增减,最大剂量不超过60 mg·d^-1,若血钠≥150 mmol·L^-1可暂时停药。2组患者均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和钠离子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6%(59例/62例)和83.87%(52例/6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7.08±5.42)%和(42.69±5.33)%,心输出量分别为(4.62±0.53)和(4.15±0.51)L·min^-1,钠离子分别为(142.13±12.17)和(132.69±10.24)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口渴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3%和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片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和低钠血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李振军 郎立国 任红梅 吴燕 范长青关键词:心力衰竭 低钠血症 安全性评价 miR-181b-5p靶向PDCD4基因调控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miR-181b-5p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在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miR-181b-5p和PDCD4的表达。用脂质体法将miR-181b-5p mimic和PDCD4 siRNA转染至HUVEC,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高糖诱导HUVEC的增殖和凋亡。Targetscan在线分析网站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81b-5p和PDCD4的靶向关系。共转染miR-181b-5p mimic和pcDNA-PDCD4至HUVEC,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高糖诱导HUVEC的增殖和凋亡。结果与5 mmol/L葡萄糖干预的HUVEC相比,高糖诱导的细胞中miR-181b-5p表达显著上调、PDCD4表达显著下调(P<0.01,P<0.001)。过表达miR-181b-5p、低表达PDCD4均可促进高糖诱导的HUVEC增殖、抑制其凋亡。Targetscan在线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miR-181b-5p能够靶向调控PDCD4的表达。上调PDCD4的表达可逆转miR-181b-5p对高糖诱导的HUVEC促进增殖和抑制其凋亡的作用。结论过表达miR-181b-5p可促进高糖诱导的HUVEC增殖,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miR-181b-5p靶向调控PDCD4有关。 吴源 白淑荣 任红梅 尹彩君 魏述军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 高糖 PDCD4 凋亡 时间限制性进食通过增强心肌生存信号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时间限制性进食(TRF)通过增强心肌生存信号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I/R组(n=16,其中8只用来进行假手术对照)和TRF+I/R组(n=8)。TRF+I/R组大鼠限制每天进食时间为4 h,其余组每天进食24 h,2个月后进行I/R手术(缺血30 min,再灌注2 h),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3组大鼠心脏功能进行评估,进行心肌梗死面积测定,心肌酶谱的测定和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法分析Akt、P-Akt及eNOs、P-eN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RF+I/R组LVESV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TRF+I/R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P<0.05);TRF+I/R组cTnI、CK、CK-MB、caspase-3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较其他组显著降低(P<0.05),与I/R组相比,TRF+I/R组Akt、P-Akt及eNOs、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TRF可以通过增强心肌生存信号,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李振军 范长青 赵丽丽 徐琴 任红梅 葛利军 栾红黄芪及缬沙坦对肾型高血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心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2,ACE2)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甘肃定西黄芪(Astragalus in Gansu Dingxi,Ast)和缬沙坦(Valsartan,Val)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0g,构建两肾一夹KIC高血压模型。术后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②2KIC组;③Val+2KIC组;④Ast+2KIC组(低剂量);⑤Ast+2KIC组(高剂量)。在观察期末,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心脏湿重,计算出心脏重量/体重;光镜下观察心肌结构的变化;RT-PCR检测各组心肌组织ACE2mRNA,免疫组化测定其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2KIC组、Val+2KIC、Ast+2KIC组(低剂量)、Ast+2KIC组(高剂量)心脏重量/体重均升高(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2KIC组ACE2mRNA、蛋白表达显著减少;与2KIC组比较,Val+2KIC组及Ast+2KIC组(高剂量)经8周治疗后,ACE2mRNA、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高血压大鼠心脏ACE2mRNA、蛋白表达减少,Ast+2KIC组(高剂量)及Val+2KIC组可上调高血压大鼠心脏ACE2水平,此作用可能说明甘肃定西黄芪具有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作用。 任红梅 余静 张缤关键词: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老年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院内不良事件分析 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老年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588例,按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79例)和非老年组(<60岁,50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住院相关检查结果、治疗用药、手术干预及院内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嗜酒史比例、血红蛋白(Hb)、院内急性肝衰竭发生率均明显降低〔男性比例:60.8%(48/79)比80.6%(410/509),年龄(岁):64.81±4.66比45.05±8.63,身高(cm):169.41±8.09比173.39±7.59,BMI(kg/m2):24.24±2.93比25.50±3.82,嗜酒史比例:12.7%(10/79)比22.4%(114/509),Hb(g/L):122.62±21.14比128.42±23.44,院内急性肝衰竭发生率:0(0/79)比5.3%(21/509),均P<0.05〕,糖尿病史比例、脑血管病史比例、院内全因病死率均明显升高〔糖尿病史比例:24.1%(62/79)比8.8%(45/509),脑血管病史比例:6.3%(5/79)比2.2%(11/509),院内全因病死率:16.5%(13/79)比7.1%(36/509),均P<0.05〕,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明显缩小(mm:48.38±6.11比50.77±7.56,P<0.05).结论老年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症多、院内病死率高,应重点防范院内不良事件发生. 周璨 缪黄泰 任红梅 聂绍平关键词:STANFORD 主动脉夹层 年龄